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1)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2)

一,李清照离婚案

《宋刑统》作为宋朝的“基本法”有这样的规定:如果妻子揭发丈夫犯罪,即使控告属实的话,也要受到惩罚:判两年有期徒刑。

《宋刑统》诸告周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虽得实,徒二年

如果你是宋朝女人,你遇到你的丈夫做了犯法的事情,难道就得忍?网上有很多文章说李清照入狱是因为提出离婚,这纯属缪谈。

第一,在宋朝是允许合法离婚的,具体有七个,著名的词人李清照的离婚案就是典型巧用法律智慧,在宋朝的娱乐圈,这事情也是备受关注的,起因是张汝舟贪图她的古董,所以才假惺惺和她结婚,并且家暴李清照,李清照一怒之下揭发张汝舟造假求官,张汝舟被发配戍边劳改,然后李清照按照婚姻法自动和他解除夫妻关系,顺理成章和他离婚了。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夫出外三年不归,听妻改嫁”;

《名公书判清明集》:丈夫将妻子许给他人做奴婢,妻子不同意,可以离婚

《缤资治通鉴长编》卷八二:“不遑之民要妻,绐取其财而亡,妻不能自给者,自今即许改适”;

《庆元条法事类》:“诸令妻及子孙妇若女使为娼,并媒合与人奸者,虽未成,并离之”;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夏竦传》被夫同居亲强奸,虽未成,而妻愿离者,亦听”;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已成婚而移乡编管,其妻愿离者听”;

《名公书判清明集》:“夫出外三年不归,听妻改嫁”;

第二,该法律是睡眠法律,虽然宋继承了唐朝《唐律疏议》法律,但这条法令在宋朝是不用的,被称为睡眠法律,于是,你能在《宋刑统》中找到这条,后人以为宋朝人用,才闹了笑话。

在唐朝的时期,这个法律其实就有点摆设的,因为那个两年有期徒刑可以折算打板子惩罚,而不是实际关押,其实唐朝人没有这么傻,要是真想举报,完全可以让亲友去举报自己丈夫的犯法,但一般这样的情况比较少,毕竟那时候女人需要靠男人养活。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法律?第一原因是幼不能告尊,因为古代讲究三纲五常,其中就有夫为妻纲,当然,这个是旧时代的糟粕,但这其中也包含着另外一个原因,夫妻双方谁不知道谁的那点事呢?如果一旦闹翻了,如果俩人互相爆料,由此引发的纠纷可谓是“清官难断家务事”,所以那时候这条法律重点是维稳社会。

事实上,李清照控告她的丈夫,最后也没有被判两年有期徒刑,就是因为这是个睡眠条款,但当时的宋朝很讲究办案的司法程序,宋朝的程序今天看来都是非常繁琐的,不是包青天里面演的那种,所以,如李清照自己所说,进监狱呆了几天,可能是李清照揭发张汝舟之后,官员目前不确定这个条例到底适不适用,因宋朝的法律实在太多了,故暂时扣押李清照是很有可能的,但绝对不是因为李清照揭发而导致,更不是因为提出离婚的问题而导致的。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3)

李清照之所以能离婚是以下法律支持的:

《名公书判清明集》卷九:已成婚而移乡编管,其妻愿离者听

意思是丈夫犯罪,被判押送到外地去戍边、劳改,妻子这个时候如果提出离婚,会得到法律的支持,所以李清照她并没有直接提出离婚,而是为了避免一些麻烦,就是利用这一条与她第二任丈夫张汝舟解除婚姻关系的。

所以,李清照不存在所谓的起诉离婚被判两年,因为她没有起诉离婚,并且揭发丈夫犯罪这件事情在宋朝也不会被关两年。再提示一次,那个是唐朝遗留的睡眠法律,李清照胜在读书多。

问题来了,到底张汝舟有没有家暴?张汝舟到底是不是贪图她财产才和她结婚?毕竟这都是李清照一面之词,李清照是千古女词人,有众多古今粉丝,这事情到今天已经说不清楚了。

所以,你看,利用网络效应和公众舆论去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事情不一定是现代人才干的,你从李清照离婚案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李清照她肯定也会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去为自己博取舆论同情,不然她干嘛在词里那样描述自己的悲惨?

通过塑造苦难来博取同情的事情很多人会做,甚至塑造民族苦难来增加凝聚力的事情一群人会做,比如犹太民族,见怪不怪了.....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4)

二,假正义,真找茬

自从陈老师修了电脑之后,大家在网络上好像对男女的事情就比较关心了,这可以视为内地掀起一股明星群体扁平化的过程,也正是这个过程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名人感情纠纷问题被拿到网络上来,总好像让人感觉有目的性,至于是不是“假难过真找茬”,我们并不知晓,网民吃瓜倒也不嫌事大,殊不知你的观念以及你下一代的观念正在被这股风气毒害,其实不止感情问题,在我的观察中,网络好像越来越演变成某种施行“正义”的方式了?

比如,你看一个作家不爽,你在网络上说他抄袭,不管他是不是抄袭,只要这个声浪够大,淹死他是没问题的,至今耳边还回响着,当初人们口诛笔伐的韩寒抄袭门和郭敬明抄袭门,到今天,真相早已经不重要了。为什么?因为抄袭已成了常见的现象,公关洗白一下就没事了,然后过段时间找机会复出,继续赚钱,就算洗不白,他也没关系,毕竟钱赚到了,所以如飞蛾扑火般的趋之若鹜。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5)

前两天的惊雷原创和杨坤互怼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确实抄袭,六道向原创道歉;更早些离人愁的原唱上节目被发现不懂基本乐理,并且那首歌被人发现是抄袭周杰伦和其他人的歌曲,拼凑而成;从网络唱到了春节联欢晚会的野狼disco,抄袭国外作曲人,然后花钱和解,作品注明作曲人名称,洗白了继续.......

就连现在的小说改编电视剧都很容易发现大把的抄袭,这条产业链是这样的:一个默默无名的原创人写了一本小说,在写作上挣不到钱,然后放弃爱好,迫于生活去做其他的工作,另外一个写小说的人看到之后觉得非常不错,然后抄袭改编,没想到居然火了,就有人找他谈版权拍电视剧,他自然是愿意的,于是赚的盆满钵满,同时也认定这些东西就是自己的原创了。

某天,小说原创人看到自己的老婆正在看一个电视剧,他看了一段后开始疑惑,这剧情怎么这么熟悉?在网上搜索那个所谓的“原著”,作为原创人的他,一眼就看出来这分明就是自己曾经的作品。于是,他去法院怒告电视剧制片方和小说抄袭者,结果呢?必败!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6)

因为资本不可能支持这位原创人,如果原创胜诉的话,电视剧版权得重新和这个原创人谈,钱得再花一次,而且还耽误其他的事情,显然不合算,所以资本不如联合抄袭者打倒原创,最终原创也没办法,只能在对方的胁迫下,拿点钱然后签个合同表示不再追究,相当于很便宜的价格就出卖了自己的作品,息事宁人,真正死磕到底的人是不多的,所以,对于小说抄袭者来说,虱子多了不痒.......再抄一个,再火一个.......

你再翻看一下网络历史,其实还有很多人是被诬陷的,他并没有抄袭,可在当时被竞争对手花钱买水军抹黑,最终导致生活和事业等方面都受到了毁灭性打击,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还他们清白,这都不过是信息海洋中的一阵浪花,下去了,就没了.....谁又记得他们呢?

再比如,你看某一个公众人物不爽,你在网络上给他扣帽子,台d,港d,卖国贼,外国国籍,只要声浪够大,淹的他今天可能都喘不过来气,毕竟,就算有一亿网民理智,有一亿网民没看到这个消息,再有一亿网民不关心这事,还有好多亿人,起初网络消息很多都是真说对了,比如对于港d台d的,但后来就是胡乱扣帽子,一个莫须有的图片就可以编造出成百上千篇文章,至少我在腾讯新闻中,看到李连杰去世不下十几次了,标题就是:晚年李连杰想重新获得中国国籍,直到去世都没有恢复。这种新闻真实令我唏嘘不已......如今的帽子真是为扣帽子而扣。

三,网络暴力演变成了网络报复,你吃瓜,殊不知你在亲手摧毁下一代人的观念

这些例子不胜枚举,网络到底是什么?这问题让我抓破头脑都想不明白。我宁愿看十本哲学书都不愿意去想这个问题,因为太难了。

回忆一下历史,依稀记得最开始是马蓉和王宝强的事情;后来是李小璐和pgone的事情;前段时间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和妻子俞渝的互撕;然后又有一对网红,想不起来名字了,总之是网红男的勾搭了一个什么森林,然后自己的女朋友将一切公之于众,全网对那个ID叫森林的人口诛笔伐,然后那男人也销声匿迹了;直到最近又是周杨青公布了罗志祥的事情,引起了吃瓜群众又一轮尖叫。

不论男女,这些公众人物在网络上展现着自己的多彩人生,殊不知,我们当代的女性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已经深受毒害......本文也算是顶着被骂的风险,说一说我为什么会如此感慨吧。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7)

在今天,如果是夫妻关系恶化,可以像李清照通过法律的办法去解决,不必要公之于众。对于吃瓜群众来说,一定要清楚的是:当一个人利用网络的力量来为自己制造舆论,人们是偏向弱势群体的,或者说谁先扣帽子,谁的胜算就大,除非对方有绝对有立的证据反驳你,不然只能吃哑巴亏。

李清照离婚案的事情,你看看李清照写的词里怎么说,你大概就明白,李大词人也是给自己塑造了些苦难来博取同情的,以至于让今天的人写文章居然还只看李清照一面之词,说她坐了冤狱,今天的人还编造出她被人花钱救出的荒唐文章,殊不知那是宋朝的正常法律程序。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8)

所以你看,如果明明能通过法律去解决的事情,非要通过舆论来声张的那些人所讲述的事情,还请理性看待“勤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他家鸡飞蛋打,你家柴米油盐,这才叫正确,可别因为他家鸡飞了,你就把自家的油瓶给扑腾倒了”

请给婚姻留有一些美好吧,别把自己个人的不幸怪到婚姻上,以至于后面的人因噎废食,毕竟现在还没有到婚姻消亡的时代,至少你我活不到那个时候。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9)

在今天,如果是情侣关系恶化,因为没有婚姻的这一道的束缚,更多的只能是道德上的问题,而不是法律上的问题,如果你通过网络去实行所谓的“正义”,所谓的“审判”,网络上的人也跟着去口诛笔伐,所谓舌根底下压死人,结果这俩人闹得最后互相爆料,吃瓜群众一看,原来这俩谁也不是个好东西,但实际上无论单方面的爆料,还是互相爆料,这些就一定真实吗?

咱们暂时先不说真假与否,我们就谈谈对网络其他女性的观念影响,这里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说男性,讲句实话,站在男性的角度上,如果自己的女人出轨或者劈腿,主动站到网络上去呐喊自己是绿乌龟的可能性真的不高。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10)

男女感情因为第三者插足或者出轨、劈腿等原因造成恶化,这类事情在网络上曝光,对正在谈恋爱的人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本来两人相处的很好,但因为某一方看网络新闻觉得自己的另一半会不会也是如此,多发生在女性对男性的猜忌上,原因可能是女性关注微博这方面内容比较多,亦或者这些舆论针对的群体本来就是女性,当一个女性在看到这些消息之后,产生了对另外一半的不断试探和检验,这种事情最容易致使两人的关系出现问题。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11)

除了这个男的真有问题之外,其实大多数时候,男性根本没有劈腿或者去做其他的事情,可为什么俩人的关系还是走向破?因为某一方的行为失调会导致双方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变质化,大多数情侣就是在没有第三方的干扰情况下分手说拜拜的。

我一个同学就感叹,自己女朋友一看微博,一准要出问题,亦或者哪一个明星被爆料,自己又得头疼几天,他诚实的说自己不知道哪天受不了了该怎么办,如果这个女孩不刷微博,和这个暂且看着算老实的男孩过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也好过莫名的猜忌和缺乏耐心导致两人分手要好吧?

记得当初同学的父母就是因为文章婚内出轨姚笛,然后他父母互相猜忌,最终爆发,在他高中的时候离婚了,但实际上他的父母谁也没有出轨,都是老实人,后来他父母冷静下来,坐到一起把事情说明白了,才发现是误会一场,现在好像也复婚了。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勤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他家鸡飞蛋打,你家柴米油盐,这才叫正确,可别因为他家鸡飞了,你就把自家的油瓶给扑腾倒了。

这种新闻对于没有谈恋爱的男男女女,更多造成的是恐慌,其实恐婚一族已经是前面浪潮带来的可以看得见的一批人了,至少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很多同学都说过自己恐婚,至于原因如何,好像他们能诉说出一大堆周围见到的,但更多的其实是网络带给他们的心理影响。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12)

结婚就离婚,那还不如不结,不结婚不就没有什么出轨这类的事情了,不就没有丈母娘逼着生孩子的事情了吗?说到这里要骂一句那种为了婆媳矛盾而故意制造婆媳矛盾的电视剧,可是坑害了不少人。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13)

很多男同学看到网上的新闻,连女朋友都不敢谈,怕遇到心机女,怕接盘,怕被骗钱骗感情,很多女同学怕遇到渣男,怕被劈腿,怕被骗钱骗感情,对,现在无论男女都可能会被骗钱,毕竟时代不同了,现代女性有存款的,甚至说20多岁的人居然幼稚到网络谈恋爱,没见过面的,因为对方说出车祸了,就能把一万块钱转给对方,结果被拉黑.......

对于下一代来说,这样一种在网络看八卦的心态,会潜移默化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造成影响,比如最近的罗志祥事件,最终在他们的观念中植入:可以用网络制裁自己的另外一半,只需要恰到好处的塑造自己这一方弱势群体的人设即可,然后这种观念就表达为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后真的这样做人做事了。这里不是为罗志祥说话,我对他没啥好感,只是借这个例子说明。

四,法律问题和感情问题要区分开

诉诸于网络舆论的这些公众人物会说:“我不要再让其他的女孩子和我有同样的遭遇,我要勇敢的曝光他的丑恶面目”,或者男的说:“我不要再让其他男人被这个女人骗了,我要勇敢的曝光她”,看似是公义,但实际上更多的可能是报私仇,为什么?

这里面就涉及一个界限,得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公义,什么是私人情感问题,有些东西法律可以解决,有些东西法律解决不了,到底什么时候该用法律手段一定得分清楚。

比如现在你的另外一半涉嫌犯法,如强奸、诱导未成年人犯罪等等,当你有确定的证据,并且和警方联系了,在法律认定可以曝光的范围内,将部分信息公之于网络,让人们警惕这类事件的发生,并且引导人们遇到此类事件如何去处理,比如你丈夫或者妻子出轨,你可以诉诸法律,作为过错方在财产分割以及子女抚养权等方面是有相应规定的。

但如果是没有结婚的私人情感问题,说句实话,口口声声不占用公共资源,可实际呢?无论你干什么,亦或者他干什么,你和他俩个人的屁事,如果对方犯法,那就诉诸与法律通道,如果只属于个人感情问题,并没有犯法,请还网络一个清净,请还给下一代一个正确的网络观念,不信,大家可以看看当初对于半藏森林微博底下的评论,骂女人最狠的永远都是女人,但实际上这个事情,是三个人情感的私问题,试问你平时生活中见得少了吗?这不过是受道德谴责,法律没办法管,可如果一味的放任道德谴责而演变成的网络暴力,那就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了。

李清照张汝舟离婚(张汝舟离婚案究竟谁是谁非)(14)

如果你说道德可以解决,但是公众人物的道德下限是普通人的道德上限,你能找到一个道德平衡点去评价吗?超出平衡点的都是暴力,可实际你找不到平衡点,所以希望诉诸于道德,和诉诸于网络的人一样,不过是想利用舆论做一些事情罢了。

我们不应该津津乐道这种男女关系恶化之后,曝光对方的网络报复行为,这种看似让人感觉好像很痛快的事情,吃瓜群众吃的开心,甚至参与其中充当声讨大军,当你未来的孩子一旦和他的男朋友闹矛盾了,就把所有的东西都公布网络,聊天记录、照片、甚至为了报复发出对方的裸照,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未来自己的身上,我们一定要明白,是今天的众人给了下一代一个错误的网络观念,别说恐婚,恐小孩,到那时候恐网络,恐男人,恐女人,甚至恐人都可能已经是一个常态了.......

想起以前小时候上网叫做网上冲浪,现在看来, 这个浪确实不好冲.......感谢阅读,感谢赞赏和转发,记得点击ID关注我,下方是往期节目推荐,我是艾谁谁。

  1. 庄子为何激烈批判和嘲讽文明,刘慈欣《鲸歌》表达了怎样的哲思?
  2. 日本幕府时期锁国,被美国开国后签订不平等条约后为何还感激对方
  3. 儒家是不是宗教?宗教与非宗教的本质区别——两种看世界的眼光
  4. 西哲学家如何看待文明化进程?苏格拉底对文明成就的根本怀疑
  5. 东方哲人为什么反文明?工具技术进步一定是好事?
  6. 中原农耕文明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同化能力?
  7. 为何欧洲无法真正走向大一统?从地理发生学角度看东西方文明差异
  8. 从李清照离婚案看宋朝对女性的财产保护与婚姻法,女人穿越必选宋
  9. 汉朝时期佛教进入中国的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华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10. 儒家对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起到了哪些重要作用?近代人误会孔子了
  11. 周朝为中华文明奠定礼乐基础和精神面貌,礼崩乐坏后孔子该怎么办
  12. 如果王莽穿越到清朝能否改变困局?历史人物汇聚大清看“盛世”
  13. 宋朝人如何过节?他们也有贺年卡,还原宋朝人爱生活的精神面貌
  14. 武王为何伐纣?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孔子如何寻回并改进礼乐文化?
  15. 蒙古—鞑靼人征服俄罗斯人长达两个半世纪,金帐汗国统治战斗民族
  16. 游牧文明为何频繁西侵欧洲,又或南下抢掠?如何打破文明冲突论?
  17.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 反击世之虚妄者 真英雄也
  18. 刘慈欣《朝闻道》| 拿生命换真理,你愿意吗?
  19. 《乌合之众》是在批判大众吗?
  20. 达尔文的《演化论》否定上帝造物的同时,肯定了人是“智神”
  21. 夏目漱石《我是猫》开启日本文学的近代化,以猫眼看明治维新时代
  22. 香料对欧洲人的巨大诱惑引发地理大发现,商业贸易推动全球化
  23. 唐朝太监杀皇帝,乱政甚于明朝,为何皇帝明知如此还依赖他们?
  24. 包青天审判完案件就用狗头铡执行正义?我们误会宋朝的司法程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