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沐猴而冠,世人的误解:目光短浅,西楚霸王是个聪明人

第一次见到"沐猴而冠"这个成语,是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解释中,当时在读到这段时,第一感觉便是为项羽没有听从留在关中称王的建议而感到可惜,其中应该在关中称王,在这里作为自己的驻扎地,不过项羽却借口自己思乡情切一口回绝了,随着书生便嘲讽项羽是一只穿衣戴帽的猴子。

历代人评价项羽(项羽沐猴而冠)(1)

带着满腔怒火,项羽忍气接下了楚怀王"先入关为王"的约定。入关为王,对平民出身的刘邦而言是最高梦想,但对项羽来说,却绝非如此。项羽的祖父项燕在对抗秦国的王翦时,不幸殒命;项羽的叔父项梁也在反抗秦国的战争中被杀。虚有其表,且不是真人,项羽推翻秦国后,其余几国的义军势力尚在,甚至远高于项羽自身的势力,陈胜吴广起义发动的农民军是如此。

历代人评价项羽(项羽沐猴而冠)(2)

后来项梁组织的楚国义军也是如此,虽然后者军纪好些,但却好的有限,毕竟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临时招募的士兵。项王看到秦朝宫室都被火烧得残破不堪,又思念家乡想回去,就说:"富贵不回故乡,就象穿了锦绣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别人谁知道呢?"

历代人评价项羽(项羽沐猴而冠)(3)

那个劝项王的人说:"人们说楚国人象是猕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这样。"项王听见这话,把那个人扔进锅里煮死了。这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战争,弱势一方的的项羽获胜来的极为巧合,其中秦朝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项羽的破釜沉舟,都是十分关键的因素,但只有双方的时间差错开一丢丢,结果或许就会大不一样,对于这点章邯心知肚明,却又很无奈。

历代人评价项羽(项羽沐猴而冠)(4)

当初项羽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行入关,被楚怀王拒绝。如今果不其然,刘邦借着项羽的威风,同时行怀柔之策,趁项羽北上救援赵国之际,先进了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项羽同样很明白,胜利来的既有些侥幸,又有些突然。这明显就不是关中称王的好时机,所以天时不在项羽这边。其背负的。

历代人评价项羽(项羽沐猴而冠)(5)

第一是江东父老的过于期盼,而不是个人的王图霸业。斩杀秦王,烧阿房宫,所做的一切都对秦国的报复,对于傲骨之气的项羽来说,很显然是出了一口恶气。但项羽还是西楚霸王吗?实际上这可能就是项羽无法逃脱的宿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