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是黑龙江省省辖市,是黑龙江省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全省六大客货运中转中心之一,哈尔滨以北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有着中国北方光伏产业城的称号。

绥化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北部由东向西依次与逊克县、北安市、拜泉县、依安县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与林甸县、大庆市毗邻;南部由西向东依次与肇州县、肇源县、双城市相连;东部和东南部由北向南依次与伊春市、铁力市、通河县、木兰县、巴彦县、哈尔滨市呼兰区和哈尔滨市交界。其地域轮廓犹如在松花江、嫩江汇合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

绥化素有“塞北江南”的美誉,市属北林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基地、农牧产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面貌(黑龙江省绥化市概况)(1)

绥化市

绥化原名北团林子,清光绪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85年11月20日)设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厅治在北团林子,是绥化建置开始。当时,北团林子南北一带有3个圆形林子,以泥河为界,位于泥河南岸的称南团林子,北岸的称腰团林子,最北的称北团林子,绥化建置时将北团林子改名为绥化。绥化书语史载,“绥”为安好、安抚之意,《诗·小雅·鸳鸯》:“福禄绥之。”《周颂·桓》有“绥万邦”记载。多为祝颂安好用语。“化”则“变也”,造化、教化之意。绥化有安抚教化、造化发展、吉祥安顺的意思,可谓寓意之深。

绥化地区历史悠久。大约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绥化地区境内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绥化地区夏商时期为肃慎地。“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汤)、周(昌)时期,肃慎与中原华夏各族关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汉时期,绥化地区的东北部、东部的庆安、绥棱、海伦、望奎、兰西等市县仍为肃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冈、安达,西南部的肇东等市县为涉貊地;两地融合后称涉貊。[1]

东汉至两晋属扶余地,扶余世居东北,是貊族的后裔。晋时全区大部分市县属扶余的寇汗卫,其农牧经济、文化和习俗都深受中原影响。这一时期,扶余地仍臣服于当时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时期,绥化地区属勿吉地。勿吉先后与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属朝贡关系。

隋唐时期属轹羯地,社会发展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发展阶段。

唐代最终形成两大集团,分别归属于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宋辽金时期,绥化地区先后归契丹族建立的辽、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辖。

元朝时期,绥化地区归元朝的开元路管辖区,这一时期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明朝时期为努儿干都指挥史司所辖,主要居住着女真族和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和其它少数民族。

清朝时期归镇守黑龙江将军管辖。光绪三十三年,在东北设东:省总督,统辖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绥化地区全境归黑龙江省管辖。

民国初期,东北三省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绥化地区大部分县属绥兰道。民国十八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县归省直接管辖。海伦、绥化为一等县,肇东、兰西、青冈、安达、望奎为二等县,绥棱、明水为三等县。

伪满时期,绥化地区划归当时的滨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滨江省管辖。

解放战争时期,庆城(庆安)、海伦、望奎、绥化、明水和青冈、兰西、安达、肇东等县分属当时的松江省和黑龙江省管辖。后有几次变动,但全区绝大部分市县仍归黑龙江省管辖。 1945年9月抗联干部陈雷受党的派遣从苏联回国和长春地下党员车承友一起进入绥化。11月建立了中共绥化地区工委和中共绥化县工委,车承友任中共绥化地区工委书记。陈雷任中共绥化县工委书记。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面貌(黑龙江省绥化市概况)(2)

绥化市

1949年建国前夕,全区10个市县均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建国后,绥化地区分属黑龙江省和松江省。

1954年后属两省合并后的黑龙江省。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绥化市,辖肇东、安达、海伦3市、望奎、兰西、明水、青冈、庆安、绥棱6县和北林区。

1956年3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绥化专区,将原由省直辖的绥化、海伦、望奎、北安、德都、绥棱、铁骊(后改为铁力)、庆安、呼兰、兰西、巴彦、木兰、通河13县划归绥化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绥化县。

1958年撤销绥化专区,将绥化、望奎、绥棱、海伦、庆安、通河、木兰、兰西、巴彦等9县划归松花江专区;北安县划归嫩江专区;呼兰县划归哈尔滨市领导。撤销铁力县,并入庆安县;撤销德都县,并入北安县。

1965年松花江专署由哈尔滨市迁绥化县绥化镇,改名为绥化专署。恢复安达县。绥化专区辖绥化、绥棱、海伦、庆安、肇东、明水、兰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冈、铁力、安达等13县。

1967年5月,经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绥化专员公署正式撤销,绥化专区遂改为绥化地区,地区革委会驻绥化县,仍辖原绥化专区管辖的13县。1970 年4月,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管辖。

1970年绥化专区改称绥化地区。将铁力县划归伊春地区。绥化地区辖12县。

1978年11月,根据新《宪法》的规定,将绥化地区革命委员会改为绥化地区行政公署, “由实变虚”,为省政府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驻绥化县,管辖12县。(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1982年12月至1990年 1月,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县先后撤县设市。

1982年1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绥化县,设立县级绥化市。

1984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59号)撤销安达县,设立安达市(县级),以原安达县的行政区域为安达市的行政区域。

1986年9月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11号)撤销肇东县,设立肇东市(县级),以原肇东县的行政区域为肇东市的行政区域。

1989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海伦县,设立海伦市(县级)。

1992年8月21日,国务院批准将绥化地区的肇州县、肇源县划归大庆市。

1992年12月1日,将肇州、肇源2县划归大庆市领导。是时,绥化地区管辖绥化、安达、肇东、海伦4市和望奎、青冈、明水、兰西、绥棱、庆安6县。

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54号):(1)撤销绥化地区和县级绥化市,设立地级绥化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北林区。(2)绥化市设立北林区,以原县级绥化市的行政区域为北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北二西路。(3)绥化市辖原绥化地区的望奎县、庆安县、绥棱县、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和新设立的北林区。原绥化地区的县级安达市、肇东市和海伦市由黑龙江省直辖,绥化市代管。[2]

2000年6月14日,绥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检委举行了撤地设市揭牌仪式。

地理环境

折叠

位置境域

绥化市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其头朝东北,尾在西南,斜卧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具体地理位置是东经124°13′至128°30',北纬45°3′至48°02'。北部与齐齐哈尔市、黑河市接壤;西部与大庆市毗邻;南部与哈尔滨市相连;东部与伊春市交界,市区幅员面积2743平方公里。

折叠

地貌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面貌(黑龙江省绥化市概况)(3)

绥化市

绥化市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过渡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丘状高平原、岗阜状高平原、微倾斜高平原、一级阶地、高漫滩和低漫滩。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庆安县、绥棱县和海伦市的东北部,是小兴安岭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带,地势较高,一般海拔高度300至600米(最高的官五爷大山高820.3米,在庆安境内),相对高差50至110米;岗丘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绥棱农场、红光农场、海伦农场,以及庆安县、绥棱县的西南部,海伦市的东部和东北部,海拔高度240—360米,相对高差20至60米;岗阜状高平原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林区的北部,望奎县的东部,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的东部,一般海拔高度200至240米,个别残丘海拔高程380米左右。自东北向西南缓倾斜,坡度5°至10°;微倾斜高平原呈条带状沿岗阜高平原边缘分布,主要分布在海伦市的西部、西南部,明水县、望奎县的中部、南部,青冈县、兰西县的南部,以及安达市、肇东市的北部,海拔高度180至210米。其地貌宽阔平坦,微向河流倾斜,坡度3°至5°,呈微波状起伏;一级阶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左岸,宽3至4公里,以及明水县、青冈县的西部,安达市、肇东市的大部地区。[4]

绥化市海拔高度160至180米,阶面宽而平坦,微向河床倾斜,坡度小于3°;高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海拔高度155至175米,漫滩宽阔,地势平坦;低漫滩沿河流两侧呈条带状分布,一般宽0.5至1公里。

折叠

气候

绥化市位于北半球中温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冬季冰雪覆盖。夏季降雨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全市年平均气温在1.3℃至4.0℃之间,≥10℃积温2 400℃至2 700℃,无霜期120至140天,日照时数2 600至2 900小时。全市平均降水量483毫米,东北部年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7至8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自然资源

折叠

水资源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面貌(黑龙江省绥化市概况)(4)

绥化市

绥化市有两大水系,即松花江水系和呼兰河水系。水资源总量为47.82亿立方米。理论水利资源蕴藏量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条。地表水资源量为25. 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2.2亿立方米。

松花江在市南部,流经肇东市;呼兰河干流在庆安县发展乡柴德福屯东南入境,在兰西县长江乡律家店南流入呼兰县,在绥化市流长345公里,流域面积27 600平方公里。呼兰河在绥化市境内共有流长超过15公里,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一、二、三级支流共36条,河流总长2 933公里。主要支流有安邦河、拉林清河、格木克河、泥河、依吉密河、欧根河、尼尔根河、诺敏河、通肯河等。

折叠

土地资源

绥化地区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质优良,肥力较高,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4.9万公顷,占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 万亩,林地1 065万亩,宜养水面150万亩。全市尚有待开发的土地395万亩。[5]

折叠

生物资源

绥化地区东北部为小兴安岭山麓丘陵林地,西部为广阔的草原,江河沟泡遍布全区,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野生动物有紫貂、水獭、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

绥化地区有林面积1200万亩,林木蓄积量1400万立方米。截止到2009年末,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2%。盛产木耳、猴头等多种山产品。森林覆盖率达12.5%,林木蓄积量为2 000万立方米。

折叠

矿产资源

绥化地区西部地处松嫩平原,东部为丘陵半山区,地下资源比较丰富,初步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油、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储量的有二十多种。西部肇东、安达发现并开采了石油、天然气;东部庆安、绥棱、海伦已发现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黄铁及砂金等,优质矿泉水也有很大的开发价值。201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矿产勘查总院下属第一水文地质勘查院为黑龙江地热资源空白区绥化市找到地下热水。热储埋藏深度1057m~1548m,底部水温75℃,井口水温53℃,单井出水量为480立方米/天。这一地热勘查成果对绥化市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地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折叠

草原资源

绥化地区草原全部位于中国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总面积865万亩。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较强,营养价值高,为本区西部市县牲畜的主要饲料,并以其优良的草质而远销日本。芦苇和小叶樟是造纸的重要原料,还可制作各种纺织品。老芒麦、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较广泛。全区草原还生长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余种饲料用草。全区草原理论载畜量为98万个羊单位。

人口民族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面貌(黑龙江省绥化市概况)(5)

绥化市

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548.50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1.502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7.62%,乡村人口397.005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2.38%,出生人口2.9708万人,出生率为5.39‰,死亡人口2.4473万人,死亡率为4.44‰,当年全市迁入人口2.6995万人,迁出人口7.7379万人。[3]

绥化市共有3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6.27%,少数民族占3.73%。共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苗族、壮族、瑶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彝族、藏族、畲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纳西族等31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较多。共有民族乡镇7个,其中满族乡镇6个,朝鲜族乡1个。共有民族村66个,其中满族村49个,朝鲜族村15个,回族村2个。

经济概况

折叠

概况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面貌(黑龙江省绥化市概况)(6)

绥化市

​2012年,绥化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创造了绥化历史和在全省排位最好成绩,2012年,绥化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58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9.5%;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增长32%;全口径财政收入121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2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4亿元,增长3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77元,分别增长18.1%和17.6%;粮食总产达到330亿斤,增长7.8%,实现九连增。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计划、超历史、超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截至2013年9月末,经济总量超越齐齐哈尔、牡丹江,继哈尔滨、大庆之后,位居第三。 2013后,工业经济总量、财政收入总量跃升到全省第四位。

折叠

第一产业

绥化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是甜菜、亚麻、烤烟三大经济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牧业生产基地,还是全省最大的绿色食品之乡。绥化市粮食总产量占黑龙江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约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国储备粮大区之一。绥化市还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寒地黑土商标品牌持有者。

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345.7万吨,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大豆同比增长8.0%,玉米同比增长22.8%,水稻同比增长15.7%,薯类同比增长10.3%。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2.8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9.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工作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3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3%;农用拖拉机达到12.3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8万台,小型拖拉机7.5万台。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农民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604万亩,同比增长1.9%。

2011年全年粮食产量达305.8亿斤,可为中国人均提供粮食约22.8斤,占中国的四十分之一还多,也就是说中国13亿人,每人吃40斤粮食的时候就有绥化一斤。

折叠

第二产业

绥化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主要工业经济主体形成于"八五"、"九五"、"十五"期间,已拥有以食品、化工、医药、建材、机械、纺织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特别是进入“九五”以来,绥化市工业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积累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挖掘潜力,发挥比较优势,到市场寻找项目,寻找伙伴,寻找资金,先后上了一批食品、医药、化工等有市场前景、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新企业,保持了一个稳步发展的态势,工业总量得到了逐步壮大。

到2001年末,全市全口径工业企业发展到15000多户,工业总产值达到229.5亿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10000余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8户,资产总额达到142亿元,产值达到62.9亿元。工业发展较快的肇东、安达、庆安经济总量分别占全市工业的36.1%、14.0%、11.3%。在工业的发展上,坚持了以开发促调整、以增量促调整,紧紧围绕资源和市场,重点培育和发展了食品、医药、石化、粮化、纺织、建材、机电等一批新的产业,并通过竞争机制逐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医药、化工工业为支柱的优势产业格局。全市工业产值、增加值和利税71%来自这三大产业。全市共开发了14个系列46个品种的绿色食品。七河源大米、红星液体奶、绿洲保鲜奶、庆泉牌白酒、松北王大豆等一批绿色品牌已经在市场叫响。钰牌食用酒精、矩圆牌防水卷材、三A牌钢板仓已在全国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2%,产品销售收入308亿元,增长46.7%;利税实现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3亿元;利润总额2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7亿元。

折叠

第三产业

绥化市是哈尔滨以北重要南商品集散地,特别是新绥化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府“大开放、大招商、大引联、大开发,”战略又为商业贸易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截至2010年,全市共有大型综合、专业批发市场263个。商贸流通日趋活跃,进出口总值大幅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15.3亿元,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2亿元,增长16.6%。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9.9亿元,同比增长28.7%;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9.9亿元,同比增长17.7%;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3亿元,增长2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4亿元,同比增长16.1%。全年进出口总额为10365.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1.1%。其中,出口总额6980.28万美元,增长17.3%,进口总额3385.6万美元,同比增长143.9%。利用外资健康发展,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159万美元。

社会事业

折叠

科研教育

2015年末全市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59个,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5亿元,上升55%,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0.12%。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3项,推广应用重点工农业科技成果50项。申请国家专利485件,授权国家专利381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82份,成交金额5.46亿元。全市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9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32%;实现增加值5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2.35%。[6]

折叠

新闻广播

绥化市目前现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1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共有公共电视频道18套(普通话),公共广播频道11套(普通话)。截至2015年年末,全市有线广播电视覆盖户数83000户(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其中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为46600户。

绥化城区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平移,市本级数字高清电视已开通。全市农村无线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绥化市本级、海伦和绥棱的有线电视网络基本完成双向网改造。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互联网宽带用户6500户,三网融合的实现基础更加稳固。

截至2015年,全市各发射台站的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市无线广播设备发射100%实现固态化。全市播出机构全部实现硬盘播出和节目制作网络化,各发射机房均实现微机管理。全市有线电视网络实现数字化播出,极大提升了广播电视的播出质量。

折叠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2203家,其中:综合医院32所、中医医院12所、专科疾病防治院15所、民营医院10所;卫生监督所(中心)12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家、妇幼保健院(所、站)10家、中心血站1家;乡镇卫生院17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4家;门诊部(包括个体诊所)308所、村卫生室1404所以及计生服务机构162家等卫生计生机构。总床位数15692张。全市共有卫生人员25364人,卫生技术人员2106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9991人、注册护士7078人。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2.94张,每千人口卫技术人员数3.95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8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33人。

折叠

文化体育

黑龙江省绥化市城市面貌(黑龙江省绥化市概况)(7)

绥化市

全市现有国家级文化先进县4个(北林区、肇东市、安达市、海伦市)、省级文化先进县2个(兰西县、庆安县)、中华诗词之县1个(望奎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0个(北林风筝、肇东国画、安达书法、海伦剪纸和东北二人转、庆安版画、望奎皮影、兰西挂钱、绥棱黑陶和农民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海伦、绥棱二人转,望奎皮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海伦、绥棱、北林二人转、望奎皮影、绥棱黑陶、绥棱农民画、海伦剪纸、海伦刘氏中医正骨、兰西挂钱、庆安原生河酿酒法、庆安花棍舞、安达描金柜)、图书馆11个(北林区2个、其它县市各1个)、文化馆11个(市县区各1个)、博物馆和纪念馆8个(市博物馆、肇东博物馆、海伦博物馆、望奎满族风情馆、林枫故居、青冈马玉祥纪念馆、绥棱展览馆、兰西展览馆)、科技馆1个(市本级)、演出剧场4个(肇东、海伦、兰西、望奎)、专业演出团体11个(肇东市歌舞艺术剧院、安达市歌舞团、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北林区文工团、庆安县文工团、绥棱县文工团、青冈县文工团、兰西县文工团、望奎县评剧团、明水县评剧团、北林区民艺团)、文化活动品牌14个(3个县级品牌:青冈端午诗会、庆安绿乡欢歌、兰西亚麻旅游节;4个乡镇品牌:安达老虎岗镇庆丰收小剧场、庆安久胜镇欢乐稻香、肇东五站镇金秋农民文化节、宝山镇王书怀文化艺术节;4个品牌大院:宝山镇宝山村郑洪峰文化大院、海伦海南乡海南村李荣文化大院、绥棱阁山乡卢凤阁文化大院、望奎厢白乡后三村赵兴权文化大院;3个品牌群体:肇东国画群体、望奎皮影戏群体、青冈诗歌群体)、文化资源共享支中心11个(市县区各1个)、文化资源共享服务点1329个、农家书屋133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1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1300个、文化大院及文化活动中心户10030个、一万平方米大型文化广场23个、三千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321个。农村无线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绥化城区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平移,整转用户近十一万五千户,整转率达100%,市本级数字高清电视已开通。

风景名胜

截至2009年,全市有各类文化遗址49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望奎林枫故居纪念馆已成为省、地级传统教育基地。北林区有金龟山庄、兰西拉哈岗、海伦东方红水库。全市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平方2501.76公里,占辖区总面积的7.2%。[7]

绥化市主要景点

景点简介金斗湾旅游区金斗湾旅游区位于绥棱县东北部,距县城50公里,是以森林、湖泊、河流、田间风光为主体,以人文历史为背景,集休闲度假、健身娱乐、风光浏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已建成诺敏河漂流、金斗湾生态公园、诺敏湖水上游乐、再现北大荒五六十年代知青生活场景的《破天荒》影视城等景点及旅游项目。2003年被评为AA级旅游景区。金龟山庄金龟山庄地处北林、庆安、巴彦一区两县的金三角地带,距绥化市区33公里,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她是融山水貌之灵气、乡村田园之风光、古今传说之精华、园林艺术之荟萃于一体的现代园林。金龟山庄以它特有的寒地黑土的“土气”、北大荒的“野性”和消费价位的“低廉”而著称于龙江大地。素有滨北“小太阳岛”之美誉,是省级AA级旅游景区。林枫故居纪念馆林枫故居纪念馆位于黑龙江省望奎县城东南域文明路12号,始建于1918年,1994年初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在林枫故居原址辟建了林枫故居纪念馆。国家AA级旅游景点。林枫故居纪念馆1994年7月26日对外开放,望奎县委、县政府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陈维仁和省人大主任孙维本为林枫故居纪念馆揭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