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探源】璩姓的起源与变迁

琚姓在全国来说都是极少的,每每到一地方,以前交换名片时,对方总是感叹一下,"哇,你这个姓真少啊,从来都没见过,是不是少数发族啊",我也总是笑着说"呵呵,这个姓在我老家是很多的,正儿八经的汉族"。

我十多年前曾经在桐城政府网站论坛里发过一篇关于“琚姓朋友请进来”的帖子,当时的互联网还不像今天这样,却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琚姓朋友一起进行探源,现在得益于互联网的发达,全国各地的琚姓朋友终于能够组建各种交流群,经常组织宗亲聚会。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1)

今天借助今日头条,结合各种群、论坛、各地家谱以及宗亲大会,在这里把琚姓做个汇总,希望更多的朋友能够了解琚姓,寻找宗亲。琚实为璩的错写,影响颇广,大都写璩为琚,但音实为ju,故是琚的要纠正恢复为璩,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纠正这个错误,规范汉字使用,保证姓氏文化传承。

琚氏、蘧氏、璩氏、瞿氏、渠氏音同字异,仍为一家,为春秋战国卫大夫蘧公伯玉后人,后为避难,改为璩,取不忘伯玉之意。如今安徽桐城琚姓很多。与蘧姓同源,出自姬姓,以邑名为姓。西周初年大分封时,康叔(姓姬名封)被封于卫,都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西南)。”璩”姓之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上大夫蘧伯玉,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姓。没有琚这个姓。琚作为姓,是那个急躁冒进时代的产物,理应纠正。

附一:蘧公伯玉小传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2)

蘧公伯玉,名瑗,、孔子朋友。今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蘧伯玉品德高尚,光明磊落,孔子与善者,于齐晏婴,于郑子产,于卫伯玉。孔子几次适卫,多居蘧伯玉家,可见孔子与伯玉相交之厚。伯玉笃行不倦,慎德深思。一次,他使人到孔子那里,孔子问:“夫子(指伯玉)何为?”对 曰:“夫人欲 寡其过未能也。”使者出,孔子曰:“使乎!使乎!”既赞伯玉之德,亦赞伯玉其使者。《论语》孔子赞:“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淮南子·原道训》说:“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伯玉确是一位求进甚急而又善于改过的人。《了凡四训》载:”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蘧伯玉贤名闻于遐迩,人们十分敬重他。卫国大夫史鱼深知蘧伯玉的才能与人品,多次向卫灵公举荐,但灵公不听。史鱼临死采用“尸谏”的办法力荐蘧伯玉。他告诉儿子:“我在朝不能举荐蘧伯玉,是我活不能正君,死无以成礼。我死后,你不必将我的尸体‘治丧正堂’,可以置于窗下,等灵公问起来,再将实情告诉他”(古人称这种方法为“尸谏”)。史鱼的儿子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办。卫灵公前来吊唁,对尸体置于窗下非常奇怪,史鱼的儿子就将父亲的话转告灵公。灵公醒悟道:“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启用了蘧伯玉。

孔子听到这件事,对史鱼和蘧伯玉都很赞赏。他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意思是说:史鱼真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射出的箭一样刚正;国家无道,也像箭一样刚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国家有道时,出来做官;国家无道时,把正确主张收起来辞官隐居。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3)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4)

蘧伯玉当政后,仍旧十分谦虚。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宫又响起来。南子说:“这一定是蘧伯玉的车队从此而过。”灵公问道:“你怎么知道?”南子说:“君子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怕车声打扰国君。我听说蘧伯玉是一位很有道德操行的君子,所以我才敢断定过去的是蘧伯玉。”卫灵公事后派人打听,果然是蘧伯玉。

蘧伯玉协助卫灵公把卫国治理得日益强大。晋国大将赵简子原想讨伐卫国,派人到卫国探视。探视的人返回后,告诉赵简子:“蘧伯在卫国当政,不可以加兵。”赵简子马上取消了攻卫计划。

蘧伯玉谦虚谨慎,他经常反思自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他又经常鞭策自己,《庄子•则阳篇》记载:“蘧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意思是说他年已60还能与日俱新,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蘧伯玉墓早在汉代就有一定规模。东汉文学家班昭曾作《东征赋》,其中有“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之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的诗句。唐代开元37年(公元739年)唐玄宗追封蘧伯玉为“卫伯”,公元1000年宋真宗又追封其为“内黄侯”,在长垣建祠对他进行祭祀。祠建在墓前,祠内有“君子堂”“及圣堂”“知非轩”“寡过轩”等。

附二:历代璩姓名人典故

一.*姓启佩玉;望出黎阳。

二.*光岳郎官多著术1;伯崑御史有才名2。

注释:1明代进士璩光岳,字山仲,江西新城人。号三谷。官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后升吏部。善草书,著作较多,有《石波馆集》、《老子解说》等。

2明代广东道御史璩伯崑,字山甫,桐城人。少有才名。历官江西武宁令等。政平讼简,文教尤著。

三.*寡过未能,学造贤人之地3;

知非虽晚,德成君子之资4。

注释:3、4璩伯玉的事典。

四. *保境息民,共仰瑷公事业5;

骑骝看杏,咸推秉祖文章6。

注释:5唐代良吏璩瑷的事典。

6宋代文士璩秉的事典。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5)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6)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7)

附三:迁播与流变

蘧姓的发展 迁播 演变 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固守原籍

在原卫国内的一只以长垣故里为中心,以原汲郡为中心的蘧姓始终没有离开原籍。在长垣伯玉故里居住的蘧伯玉后裔,直到民国期间,还有一位老人,后贫困去世,蘧氏遂绝。在长垣方里乡文庄村长垣丁栾尚寨尚有蘧氏后裔,至于什么时候迁出 ,属于何系,无谱可考。现居淇县(原汲郡)西岗乡小屯村等地的蘧氏厚意同样没有离开故土,仍生活在古代蘧姓郡望汲郡 黎阳 ,即现在的浚县 淇县等地。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8)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9)

2 反迁故里。

原卫辉一带的一部分蘧姓,为避乱,于元朝迁往山西,后又迁往河南安阳一带。河南省安阳县崔家桥琚(璩)庄村,全村大部分村民本姓蘧(从该村迁至安阳白壁镇东柴村的一支至今仍姓蘧)不知何时想当然地该成了璩姓,政府又将村名璩庄改为琚庄村。该姓于清代同治八年三月四日立的蘧氏碑上写道:"世局卫辉,自元末避乱逃至洪同县寄寓数载,迄大明初被迁安邑东北龙化村居住。"第二次成了河南人。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10)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11)

3 远播他乡。

安徽桐城璩氏族谱载:相传蘧伯玉第七代孙蘧乐因避难,易蘧为璩,分散江南各地,并向东南发展,形成了浙 皖的璩姓望族。且代有人才,如唐朝的璩抱扑显明当时,与蘧瑗同名的璩瑗功高勋重,被封西传侯。宋时岳州的璩重 璩秉兄弟二人联名登第等。籍出安化的璩安官至御史。安徽桐城的璩姓更是代不凡人,人才之盛,衣冠文物之美,当地巨族没有超过璩姓者,璩氏为桐城文化作出了贡献。

琚姓的含义是什么(罕见的琚姓你见过吗)(12)

4避祸改姓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蘧姓在历史上曾有过两次避祸而改姓。第一次是在蘧伯玉的第七代世孙,即改蘧为璩。第二次该姓是在蘧伯玉第27世孙,侧改蘧为 璩 渠 瞿姓。两次改姓,且都有一部分人仍保留了蘧姓。这两次该姓的情况是:

第一次改姓。据安徽桐城璩氏家谱在创修(1724年)谱序中明确记载:"璩之为姓也,三代(夏 商 周--作者注)以前未见经传。相传伯玉七世孙讳乐者,因避难,易蘧为璩。历汉 晋 五代未有传人。

第二次改姓。据河南博爱 孟州 济源同宗的璩氏族谱记载,蘧氏的一支在天宝年间,也是蘧伯玉第27代孙蘧玉章时,其子璩秉遭诬陷被参。为了避免全族株连,将全家男女老少改为 璩 渠 瞿三姓,分散隐于全国。这是蘧姓的又一次避难改姓大迁徒。今在河南济源 孟州 博爱 栾川等地居住的璩姓万余人,就是其始祖从江西豫章郡由蘧改璩逃避到山西黎城(黎阳),并形成望族。后于明洪武18年(1385)大移民时,有其一支的兄弟三人一齐来到河南济源等地,发展至今日璩氏万众家族。

5、随意改姓

2000多年来,汉字因难写难认,进行过多次简化,但作为蘧氏使用的蘧 、璩却从未简化过,至今为生僻字,不易认读。许多人为生活 工作方便就自行 随意简化改姓。如安阳县崔家桥乡琚璩庄改成了琚庄,璩姓写成琚姓。山东章丘县木厂涧村蘧姓,迁到东北居住的那一部分改蘧为曲姓,这是极不严肃的,俗话说“坐不改姓行不改名”,希望璩姓人认识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姓氏,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弄错了,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能以错传错,要规范使用文字,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基石啊。

这篇文章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但是还需要各地宗亲提供各地各堂口的辈份排序,便于汇总,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相互转告一下,辈份排序直接回复在评论区就好,感谢感谢。

桐城世德堂辈份排序:

尚克成先志,诗书诒泽长,传家敦孝友,经世效忠良。

笔者是泽字辈,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