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北京女子图鉴》,颇有感触,随着女主陈可的北漂经历,着实体验了一把人生开挂的过程。
总结为两个字,一是“痛”,还有一个就是“爽”。
1
陈可,成都人,大学毕业。
如果不出意外,她会像大多数女孩一样,找一份安定的工作,在母亲的安排下,找一个靠得住的婆家,过一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的生活很容易,那就意味着你在浪费生命。
陈可偏偏不愿这么被安排,要自己到北京闯一闯。
闯,犹如骏马,要摆脱束缚它的城门,必定头破血流,疲惫痛苦。
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只好借住一位老同学家。
该男同学心怀不轨,陈可被惦记被骚扰,为了保全自己,虽然在劫,她也要逃。
流落街头,又冷又饿,想买一只玉米棒充饥,标价两元,无奈囊中羞涩,只有一元,她也没有放弃,买了半根玉米,暂时填饱肚子就行。
要想在北京立足,谋一份自己满意的差事,可没那么容易,屡次面试,屡次失败。
为了生存,陈可,一位成都的大学生,在北京只做了一个公司的前台。
不仅工资微薄,而且上班还低声下气。
怎一个“痛”字了得。
2
在家乡,岁月静好,靠亲靠友;出门在外,世事艰难,只能靠自己那一颗,越挫越奋的心。
当生活以为它打败了你,你要做的,就是证明它错了。
陈可,骑马找马,边学边干。
她不断寻找机会和更高的台阶,最后做到了公司高管。
她把每一次的困难和挫折,当成是生活馈赠的必修课,修完之后,整个人又获得了新的提升。
生活踢了你一脚,并不是老天不爱你,而是要给你更多的东西,比如,见识,心胸,对抗困难的办法,和坚韧不拔的信心。
这些收获,是在家乡的小县城里,很难得到的。
这种感觉犹如被打通任督二脉以后,超级“爽”。
3
从家乡来到北京,究竟是为了什么?
因为,家乡的节奏太慢,办事拖沓,办个港澳通行证要拖好几天时间,没有北京的高效率吗?
还是家乡的洗发水,都没有什么品牌,抹在头发上,不仅没有泡沫,还让发质更涩呢?
亦或是家乡的超市,根本刷不了卡,只能用现金,无法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
是,也不是。
家乡的生活,确实没有北京便捷高效。
而更重要的是,家乡这个小地方,不能给她带来行万里路的眼界和胸襟,也不能给她带来,阅人无数的豁达和见识。
而这,才是一个女孩人生的重要营养,才是一个女孩内心丰盈的必经之路。
每个女孩都要长大,要为人妻,为人母,在外漂过的女孩,走入家庭,会更加大气从容,会更懂得化解和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摆脱狭隘,不纠结于困顿,不怯懦,不盲从。
而所有生活中打不开的结,都来自于见识太少。
4
北漂女子的痛处,就是回不去的家乡,融不进的北京。
回家乡,有诸多不适;在北京,永远被视为外人。
痛,有时也是人生的一种有效补给。
一旦你,超越了这种痛苦,在北漂的过程中,汲取了丰厚的人生营养,无论在哪儿,即使在成都的家乡,吃一碗豆花,都能品出不同的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