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

作者:阿栀

原标题: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冲进直播间的370万人

7月22日,警方终于对吴亦凡事件给出了第一个明确的结果通报。

虽然第三方“刘某昭”的介入让事件变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诈骗事件,但可以确定的是,吴亦凡与都美竹的关系属实,并且无论之后吴亦凡如何对这种关系进行解释,在舆论上已几乎没有翻盘空间了。

早在事件刚曝出后,各大品牌商选择与劣迹艺人割裂,开始多米洛式解约。直到7月23日,最后的一个品牌路易威登宣布终止合作关系。

而关于吴亦凡是否涉嫌迷奸、诱奸女性等违法行为和违法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拥有强大吸金能力的名字

作为“顶流明星”的吴亦凡,拥有不菲的商业价值。

2014年,作为EXO男团成员的吴亦凡与SM娱乐公司解约后,开始回国发展。2014年至2017年间,参演《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美人鱼》《老炮儿》《爵迹》《致青春》等十部电影,共计票房超8亿。

此前曝出广告代言最高可到2500万元,而2016年,吴亦凡以1.368亿元年收入第一次进入了福布斯名人榜,接着几年也陆续入榜。

7月23日,业内人士爆料吴亦凡拍摄综艺《七十二层楼》时,共12期节目,一期两天,总片酬为8000万元。为讨吴亦凡妈妈欢心保证吴亦凡配合节目录制,节目组还额外带她去SKP消费600万元。一天片酬约合333万元,远大于当初网友调侃的“日入一爽”。

“吴亦凡”这个名字,代表了巨大的吸金能力,所以自家工作室早在2015年9月也对“吴亦凡”“KRISWU”进行了45类全类别申请。但尽管如此,也抵不住层出不穷的想要蹭知名度、蹭热度的商标。

在中国商标网查询后,早期相关的商标出现在2017年,将“亦凡”和“KRISWU”中英文搭配组合,调整顺序: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2)

一批谐音梗玩家也出现了: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3)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4)

2019年4月,吴亦凡以自己被鬼畜的说唱名场面为题材发布新歌《大碗宽面》,自黑式发歌堪称网络公关优秀案例。歌曲走红后,一批餐饮、食品相关商标相继出现: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5)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6)

今年6月,都美竹开始在微博爆料吴亦凡。国外疫情水深火热,国内疫情基本平稳,出现了“无疫烦”: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7)

而这个商业价值巨大的名字,终于在7月迎来了大翻车。

翻车的艺人,遭殃的品牌商

上一个被品牌商大规模抛弃的代言人,是郑爽。

年初曝出代孕事件后,仅合作了8天的奢侈品品牌普拉达第一个解约,手表品牌Lola Rose、化妆品品牌稚优泉、美发品牌AUSSIE都在微博官宣终止与郑爽的合作。

吴亦凡丑闻人尽皆知后,包括韩束、立白、腾讯、康师傅冰红茶、乐堡等在内的15个品牌均宣布与他终止合作关系,目前他代言的品牌数量为零。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8)

明星代言是品牌塑造品牌形象、增强品牌资产的重要方式。但品牌与代言人,共享荣光,也共担损失。代言人翻车,公众会将对代言人的抵触情绪,延伸到品牌上,导致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郑爽事件后,与其合作仅有8天的PRADA港股股价立即下跌,当天收盘最终跌1.70%。

吴亦凡翻车事件次日开盘,良品铺子股价下跌5%左右,华帝股价低开低走报跌1.45%,就连吴亦凡的待播剧《青簪行》背后的公司阅文集团和腾讯股价都分别下跌了3.32%和2.57%。

《民法典》中已明确规定,因一方的原因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那么另一方就有解除权。品牌方看中了吴亦凡正面形象能够有效提升品牌形象,所以选择他作为代言人。但当他因个人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品牌方在选择解约后还可以要求他退还已支付费用并进行赔偿。

吴亦凡要赔多少钱?

有报道透露吴亦凡目前的单个代言费在1500万元左右,面对本次解约风波或要损失上亿代言费。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表示违约金赔付一般不超过合同总额,吴亦凡需要另外赔付的违约金也至少上亿元。

转危为机的直播间热潮

在吴亦凡本次品牌解约风波中,兰蔻、欧莱雅男士等多个品牌直播间被“脏”“拒绝法制咖”“毒瘤”等评论刷屏,开播几分钟后就结束了。而作为第一个解约的品牌,韩束可谓是转危为机,收割了大波流量。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9)

当天韩束直播间观众从平时的40多个人一路飙升至370多万观看人数,一场卖出542万营业额。在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达到10亿以上,冲上微博热搜第五。

此外,韩束当天就雷厉风行地宣布成为中国国家游泳队的官方合作伙伴,再次收获大量好评。

第一个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 与吴亦凡解约的品牌(10)

面对代言人危机顺应民意当机立断作出决策,韩束借助被推上热搜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向公众塑造了国货品牌正向价值观的形象,又给自己贴上正能量的标签,毫无疑问成为了吴亦凡事件中的头号赢家。

对品牌而言,为尽可能降低代言人产生的风险,往往会在前期对艺人基于调性、内容、商业价值进行调研,并且缩短代言时间,或者同时选择多位代言人。

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在是非面前大都会有非常鲜明的态度和立场。面对明星,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在提升,也会更深入地去反思品牌、明星与消费者的关系。这也就要求品牌在面对代言人时,能够摆出鲜明的立场。

流量明星纵然可以使品牌短期快速获取流量红利,但其自身问题也容易牵连品牌。面对流量明星自身的德行问题,抓住公关的黄金时间点,抚慰消费者情绪,形成情感共鸣,传递正向价值观,对品牌形象维护大有益。

至此,推出过饰品品牌A.C.E.、成立了厂牌“20XXCLUB”、组建了“20XX Racing车队”......吴亦凡的个人品牌版图,到这里也终于成为泡影了。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

作者:阿栀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