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西餐、料理,现在人们对这些早就不稀奇了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人们吃得都不耐烦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二十万盘店亏本,旧时蜂拥洋盘店?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万盘店亏本,旧时蜂拥洋盘店

二十万盘店亏本,旧时蜂拥洋盘店

快餐、西餐、料理,现在人们对这些早就不稀奇了。 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人们吃得都不耐烦了。

但在十几二十年前,能到这些地方吃一回,那可真的就是开“洋荤”哦,

足足可以在朋友面前吹上好几天。

肯德基

第一次吃肯德基应该是1999年,在现在的红星路步行街第一城那个位置。当时的红星路步行街两边的平房还没拆,还有很多梧桐树。那是个秋天的下午,阴,我一个人逛了很久的街,累得路都走不动了,觉得必须吃点好的才能恢复元气,于是就来到了这家肯德基。

肯德基作为进入成都的第一家洋快餐店,当时在我心目中简直就是从美国吹来的一缕风,充满了花花世界的铜臭和洋气,据说一个汉堡要二十多块钱。二十多块呀!而且有人还鼓起硕大的二筒跟我说:关键是那个汉堡太好吃了,一个根本吃不饱,至少要吃两个才得行!妈哟,一顿饭要吃掉50多块钱,这对当时刚大学毕业的我简直是一种奢靡!所以,虽然我上班的地方离这家店并不远,但我以年轻人少有的克制,硬是一直忍着没来吃过。

但这天下午我决心豁出去了——管他的,就当是开一次洋荤嘛!

走进去,根本点不来餐。幸亏那时肯德基确实洋盘,点餐柜台前总是排着长队。我故作轻松地站在队伍里,轮到我时很假老练地指着前面那个人说:“跟他一样。”

所以我现在已经忘了我当时点的什么,只记得那个汉堡特别大,半天吃不完,腔帮子都嚼痛了都还没吃完。最恨的还是里面那片生菜,完全吃不来,尝了两口感觉自己像个兔子。只好趁人不注意(其实压根没人注意,只是人总会错误地认为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自己),一把把它扯出来,迅速裹进纸巾里丢到了餐盘上。

但这个发现让我自卑了很久。你想啊,肯德基这么洋盘的地方,它之所以会这么搭配那就说明生菜代表了食尚前沿,而我,居然吃不惯!我是不是太土了?更要命的是没过两天,就有一个同事在办公室里高声放言:从一个人吃不吃得来汉堡包里的生菜,就一眼能看出他(她)的出身,农村长大的一般都吃不来!我一听,暗自心惊:妈耶,要不要这么准哦。

从此我就很少去吃肯德基了,一个是不想露怯,再就是真的,嚼起腔帮子太痛了,完全是受罪呀!(林湄)

麦当劳

第一次吃麦当劳是在1995年夏天,地点是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北京路上。

当年还在做老师的我利用暑假飞去广州看望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孩子他爸。那些年,从内地去到广州那么洋气繁华的大都市,被人带着逛吃逛吃是标配。

北京路上,店铺林立,人潮涌动。男朋友是典型的理工男,话少。因为是第一次相处,我们都略显紧张,逛得很有些尴尬。走到街中段,突然发现街对面蜿蜒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男友一副见过世面的样子,说:“走,去吃麦当劳。”我从来没听说过麦当劳,甚至都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的,但我不敢多问,怕一问就露了怯,只好稀里糊涂地跟着他排队去了。

进到店里,迎面看到高大上的点餐台后面悬挂着一排中英文对照的菜单,什么汉堡、可乐、薯条。天,我哪里吃过这些东西嘛!心里之慌。幸好当时是下午两三点钟,不在正餐时间,男朋友也应该猜到我没来过这种地方,就自己点了可乐、薯条类的小吃,用托盘端了过来。刚刚坐下,位置旁边就有人候着了。在紧张、好奇、故作镇定的复杂情绪里匆匆吃完,就赶紧让位给下一拨顾客了。至于味道,你说在那么慌乱的情况下,我还记得到啥子……(非小屋)

良木缘

我这人一向老土,至今对点一杯咖啡混一个下午这样的小资生活匪夷所思,所以在我有限的认知里,良木缘算是我在成都知道的第一家咖啡馆。

第一次去良木缘是什么时候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是在三医院对面的铂金城里。

一进去就被它的装修风格惊艳了——做旧的带着浅绿色暗纹的窗帘,是我最喜欢的麻质,而且是在老一辈人看来被洗瓤了的线织得很稀的那种麻,带着一种慵懒和满不在乎的劲儿,挂在大大的、木质的窗棂上。深咖啡色的布艺沙发和同色系的桌布,若有若无的欧美背景音乐。哇,喜欢!

第一次去这儿就是和两个最铁的闺蜜一起去的。我们仨在一起最经常的画面就是三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而且必须抢着说,否则就没你说话的份儿了,声音又大,说到高兴处还哈哈不断。经常笑着笑着突然瞟眼一看,发现旁边的人或在慢条斯理地喝着咖啡,或在安静地看书,当然也有拿着手提电脑一直敲敲敲不晓得在敲什么的人。我们赶紧刹车,然后头一缩,自嘲道:天哪,我们好土哦,把这么优雅的咖啡馆直接变成了茶馆。

当然,趁着去卫生间之机,我们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偷偷观察里面的男女到底是什么关系。“过道边上那两个肯定不是一对,中年夫妻哪还有这么亲热的。”朋友更狠,一句封喉:“中年夫妻哪还有心情一起出来坐咖啡馆哦。”

后来,单位给员工发的生日礼物居然有良木缘卡!从此良木缘就成了我和好朋友最经常聚会的地方,经常是点一壶蜂蜜柚子茶,闲话一下午。看天色已晚,还豪爽地手一挥,说:“算了,难得跑,就在这儿吃晚饭了。”

那时候觉得,良木缘的东西样样都很好吃,特别是牛排,又嫩又入味,就是贵,一份要七十多元,还不配意面。有两次在良木缘吃饭时碰到有人因为抢位置而大打出手,可见当时良木缘有多抢手。有一次下狠心请朋友的儿子到这儿吃牛排,结果小朋友不领情,说吃不惯这些东西,非要到楼下街边边吃面,朋友痛心疾首:“天哪,好笨,这么贵这么好吃的东西他居然不吃!”(柳芭)

豪客来

我这个人很土,在吃到豪客来以前,我没吃过牛排。首先,我对要用刀叉切肉吃肉这件事很发憷。其次,早就听闻牛排要吃嫩点好,肉都不是全熟的,还带着点血水,我那中国胃听到不禁打了个寒颤。自己一个人去不懂怎么点菜怎用刀叉,和朋友一起去又担心自己显得很土啥都不懂,所以一直都没去。

第一次吃豪客来是2005年,就在沙湾那个百盛的楼上,一个朋友请客。当时觉得吃牛排好洋盘哦,这可是和麦当劳肯德基不一样的,是要用刀叉吃的西餐,不是那些用手抓起就吃的快餐哦。

点餐好在都是套餐,叫服务员推荐了一个。隔了一会儿,服务员把滋滋作响的铁板端了上来,我看朋友把餐巾拎起来挡住油星,赶紧学了起来。果然,溅了不少的油星出来,心想真是洋气啊,跟个外国人一样。接下来切牛排的时候,我搞不清楚到底哪个手拿刀,哪个手拿叉,别扭得一塌糊涂。总之,两个手都使不上劲,每切一块都咬牙切齿的。后来我觉得切一块吃一块太不现实了,就干脆把它全部都切了,为了少切几刀,每一块都切得特别大。切完,出了一头的汗。

切开的肉确实带有一点点红色,我心里麻麻的,闭着眼睛喂进嘴。哇,牛肉竟然还有这个味儿,柔嫩多汁的肉夹着黑胡椒酱辛香,一点没有腥味,根本停不下来。吃完正餐还吃了好几种水果,觉得特别满足。

后来但凡吃牛排,都会想到豪客来。高级酒店里当然也有牛排,但总觉得豪客来更贴近百姓,一个人消费下来大概六七十元,这价格在05、06年虽然也不算便宜,但偶尔吃一次,也还是可以的,最关键的是,一份上来,满满的全是肉,极大地满足了肉食欲。所以每次去都是满座,有时候还要排队。

(Joshuua)

必胜客

上世纪90年代,成都突然冒出来很多新鲜玩意儿,汉堡、咖喱饭这些都是去麦当劳和肯德基吃的,咖啡、牛排是去良木缘吃的,但第一次吃披萨,却是去必胜客吃的。披萨这个单词好洋盘哦,必胜客,这个名字听起来比披萨还洋盘。

同事跟我说,必胜客的奶酪拉丝可以拉到天花板上,还说水果是自取,能吃多少取多少。天哪,太有诱惑力了!但一个披萨要30多块钱!同事说我们均摊嘛。于是三个好吃的女单身汉趁店里搞活动,兴冲冲地去了总府路。

店在二楼,从两扇大玻璃门朝里看,座无虚席。服务员在门口拦住我们,让我们在外面的绿色沙发上等,说一会儿出来叫我们。从来没受到这么好的待遇,我们心头有点虚。从外面往里看,一片亮晶晶,头上的灯瓦亮瓦亮,桌上的刀叉也瓦亮瓦亮。

等了快半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咦,奇怪,这么多人吃饭,咋一点都不吵呢?我和俩女同事也不敢大声武气说话了,生怕一开腔就暴露了自己的土。

不过,等服务员问我们披萨要8吋还是10吋还是12吋的时候,我们一下子就傻眼了。吋是个什么概念?管它呢,那么多种口味,样样都尝一尝,于是每人点了一个最小尺寸的,伙到吃。

小伙伴没有骗我们,水果果然是自取的。远处一个舞台一样的圆桌台上,各种水果切成片,每人一个盘子自取,但只能取一次。盘子不大,这么多种水果,咋个才能样样都吃到呢?我只好每样取一小片,小心翼翼地装得严严实实的,再捧回座位上去。一抬头,发现我那小伙伴像端了一座宝塔一样,慢慢地挪了过来。她的盘子最下面,是切得最大的西瓜,摆得超过盘子很大一圈,然后再把较小的苹果片摆成一圈,再把梨、菠萝、猕猴桃、樱桃什么的一层一层地叠加上去。我们骂她咋不教我们呢,她说我也是跟旁边的人学的呀。

三个披萨上来了,三盘水果在旁边,三大杯饮料立在眼前。这时我们才注意到邻桌同样是三个人,三个外国人,两男一女,桌上只有一个披萨,三杯白水。估计他们会想,My god,在中国遇到食神了唛!(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