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的精髓是什么(何为正道)(1)

正道,通常可释义为:一是方向正确、前途光明的道路;二是事物正确的运行规律;三是作风正派、品行端正者引领出的正路;四是正确的道理、准则;五是正确的途径、方法、对策。

正道的通常含义是方向正确、前途文明的道路。这样的道路是良知人、正义者运用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开拓出来的,并经不断地被修正、维护,从而越来越笔直而平坦和畅通无阻。所以,正道的基本释义应为“正确而光明的正义之路”。

走正道,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谨行正道,是每个人都恪守的心里准则。守本分,首先就要走正道。走正道,才能少受挫折,少走弯路;走正道,人生才会有光明的前途。该说的话直说,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具有真理性的、很富哲理的短语,尤其其中的“沧桑”二字,在普通人那里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就非常普通,而在良知的高知高智都那里理解的含义就非常深刻、新颖而独到。“沧桑”的普通理解是大海与桑田时有转换,有时是大海,有时是桑田,或者时常大海,时常桑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普通理解是人间正确的道路总是荆棘密布,总是充满艰难险阻、曲折坎坷,人间正道是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道路;大海变桑田,比喻革命的发展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而在良知主义看来,“沧桑”的高深理解是桑田通常高于海平面,哪怕其低于海平面,大海淹没桑田的时候也非常少,大海再凶恶也摧毁不了桑田的根基,即使偶尔被淹没也很快恢复,人民不会眼睁睁地任由大海淹没辛辛苦苦开拓出来的桑田,不会坐等桑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坐视人民创造的财富付诸东流,而且人民可以靠勤劳、智慧的双手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难精神,把本来被大海侵袭的地方变成桑田,人民和桑田一道从来不惧怕大海的挑战;人民克服自然险恶的决心坚定、毅力坚韧,人民的开拓力、创造力等力量和愚公移山、勤劳勇敢等精神必然战无不胜、攻坚克难。“人间正道是沧桑”的高深理解也因此就是:人间正道毕竟是“道”,毕竟是人民开辟的正确、正义道路,邪恶的力量再强大也吞噬不了正义与光明,也战胜不了人民坚不可摧、昂然无惧的强大力量。

正道亦天道、人道。正道既有天赐,也有良知者引领下的开拓,那些走在坦途上的人们应当感激上天与开拓者,如果反其道而行,而必遭天谴和人愤。正道需要良知者的引领,只有良知程度高的人才适合做领导者、统治者。皇帝、元首、总统等统治者,行业指挥者、领导者,如果有独断专行、昏庸无道、任意妄为、滥杀无辜、贪婪成性、荒淫无度等败道行为,必然会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乃至暴力抗争;历朝历代被民众推翻的统治集团几乎都是因为统治者不守正道,而历史总是把民众推翻的暴力活动评价为起义、革命,也正因统治者的离经叛道。而那些具有开明、睿智、宽厚、淳良、知人善任、认人为贤、清正廉洁等品德的皇帝、元首、总统、行业精英、杰出人物通常会在现实与历史中被民众以正面形象铭记。

人间正道依靠正义的守护,正义是正道的基石。人民正义由个人正义构建与维护,由国家正义引导与支持,社会正义、国家正义应由人民守护,人民正义是所有正义的基石,国家正义、社会正义、人民正义、个人正义四者相互依托、交融,才能守护好正道;人民是是国家与社会的基石,人民民主专政才是国家、社会的正道。

人只能走正道,走正道才属于前进、进步,走反道、邪道甚至败道、乱道,都会遭到人民尤其良知人的唾弃甚至惩罚。走正道才能少遭挫折、少遇困境、少有磨难、少受烦扰,汉语成语中有正道坦途、正道直行,意即人只要走正道就会畅通无阻、顺利前行。

正道与偏、斜、歪、邪之道对立,良知者和拥护良知者必然以消除正道羁绊为已任,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与之斗争。一切反道而行、邪门歪道的人及其形成的邪恶力量都无法阻碍致力正道者及其正义力量的奋勇前进!

正道,在佛教中称为三乘所行之道。“三乘”,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种交通工具,比喻运载众生渡越生死到涅槃彼岸之三种法门。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而菩萨内部则随时修集另外的“三乘”——天乘、梵乘、圣乘。

佛教认为正道是介于自我放任与自我禁欲之间的光明之道,故以“八正道”作为修行的主要教义之一。八正道,亦称八支正道、八支圣道或八圣道,是能够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

1、正见。正确体现诸法之理性而不谬误,正确认知实践佛陀所体证的理论与真实的意义,亦即坚持佛教四圣谛的真理。八正道之所以要首先树立正见,即佛教并不反对其他的宗教,凡是能有助于个人修行的都可以融汇于佛教中,因而把正见当作最重要的一道,而其余七道则都是在正见的基础上进行精进不懈的修行。

2、正思维。又称正志,思四谛理,离诸杂念。

3、正语。正确的话语,说话应该诚实可靠,不说谎。说话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说妄语、绮语、恶口、两舌等违背佛陀教导的话。

4、正业。正确的行为。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佛陀的教导,不作杀生、偷盗、邪淫等恶行;

5、正命。符合佛陀教导的正当生活。

6、正精进。精进意味着燃烧掉烦恼习气,而非时间多少。

7、正念。觉知:学会觉知自己。

8、正定。即禅定,分为“心缘合一”和“收心并正心”两种禅定。其中后一种“收心并正心”的禅定法为了归正心总是出现跑神、迷失情况而修炼自己的觉知、觉醒的觉性及心生快乐。

伊斯兰教苏菲派视宗教功修为“正道”,将精神修炼必经的途径和方式分为三个阶段,即寻道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在遵奉教法、履行法定的5项宗教功课的基础上,再经历若干特殊的精神修炼阶段和状态,循级而进,使精神升华,最后达到对“真理”、“真知”的认识深入,与真主合一。中国汉文伊斯兰译著中,将苏菲精神修炼的道路称为“三乘”、“三程”或“三道”。

从宗教关于正道的论述可以看出,宗教进步、积极的一面是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