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诗,其中两句名传千古,家喻户晓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王勃最出名的十首诗(王勃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诗)(1)

世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要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是上乘之作。而诗歌直接继承了贞观时期崇儒重儒的精神风尚,又注入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具体来讲,送别诗或气势磅礴、或雄浑壮阔,最著名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最出名的十首诗(王勃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诗)(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王勃最出名的十首诗(王勃最经典的一首送别诗)(3)

这首诗是作者在长安时所写。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著名的送别诗名作,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更是名传千古,家喻户晓。王勃确实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说出这么“酷”的道别语言,那可是一个一分手就几乎等于死别的时代。那时候,人们能用什么联系?好的不过是“家书抵万金”;差一点的碰上“马上相逢无纸笔”,就只好“凭君传语报平安”了;“一骑红尘”之类的“特快专递”是皇家的特权,在这种环境下,王勃对于大多数人要“儿女共沾巾”的事,居然如此想得开,他的胸襟简直比“海内”“天涯”还要大。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一个“望”字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接在了一起,从长安遥望蜀川,虽风烟迷蒙,不可目及,但伤别之意已经微微显露。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三四句抛却了工整的对句,故作轻松之语,劝慰友人:我们同仕宦而离家出游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即使远离天涯海角,仍然两心相依,这一千古名句,不像其他送别诗中哪些悲酸语,透着一种积极地情调。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尾联是说在这分别的路上,不要像儿女之情那样,哭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虽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忧郁感伤,但这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真挚情怀的吐露。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说:“王勃这首诗,两联都用流水对,使读者不觉得它们是对句,只觉得像散文一样流利地书写赠别的友谊,因而成就了千秋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