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期】于凯:“网络炫富”不是无伤大雅的小事,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网络炫富事件?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网络炫富事件(不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网络炫富事件

【第339期】于凯:“网络炫富”不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近来不难看到,一些自媒体博主、网络从业者紧盯炫富的“流量密码”,流水线生产出“富二代”、“名媛”,炮制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炒作文章、图片以及视频,从凡尔赛文学到“拉仇恨”秘籍,从金箔冰淇淋、银粉蛋糕到天价烤鸭、牛排,从大牌奢侈品到香车豪宅,从“月入百万”到“人均富豪”,利用普通人的猎奇心理不断吸引眼球。

有人会说,“网络炫富”不过是成功人士私人生活的展示,不过是无伤大雅的娱乐分享,有必要上纲上线到口诛笔伐的高度吗?其实,炫富华丽外衣的内衬,可能有标新立异、攀比享乐的虚荣心理,通过体现优越感来贩卖焦虑,无形中构筑起贫富差距的主观鸿沟;也可能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商业目的,甚至处心积虑就是为了形成接推广、带货的赚钱产业链。试想一下,如果穿金戴银可以大受追捧,招摇撞骗能够盆满钵满,这是什么样的价值导向?主旋律如何更响亮、正能量如何更强劲?因此,决不能把“网络炫富”等同于“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放任“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成为网络流行语。国家开展净化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启动“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整治网络炫富拜金等突出问题,就是为了防止不良文化对现有价值体系的侵蚀与解构。

原文链接:从价值观的高度认识和抵制“网络炫富”

首先,实现学校间均衡发展。现阶段我国县域普通高中的数量占到所有普通高中一半的比例,但由于资源配置、家长选择、市场机制等主观或客观因素,使得县域普通高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塌陷”。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一是要确保资源投入,省级政府应系统测评各地普通高中经费需求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经费供给,缓解地区间普通高中发展的差异;二是要推动县域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县域高中已经解决了老百姓有高中上的诉求,那么上“好高中”则是老百姓对高质量高中教育的呼唤。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教师等手段,逐步提升县域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

其次,保障不同个体受教育权利平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是此次报告中一大亮点。以往当地政府依据当地户籍人口规模来配置教育资源,使得在人口流动较大的城市,一些外来务工人员享受不到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教育资源,不利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突破使得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可以享受到就近入学的待遇,对促进教育公平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最后,打造高质量学习与教学环境,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

原文链接:基础教育生态优化:何以必要与如何作为

中小微企业发展对于三次分配改善及共同富裕目标达成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短期压力增大的困难和挑战。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去杠杆、疫情以及部分财政政策退出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经营恢复速度放缓。市场需求疲软和成本上升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资金流动性变差现象也日益凸显。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的议价能力更弱,无法通过提价来转嫁上升的原材料成本,且大企业经常以拖欠应收账款形式采购中小微企业产品和服务,近期由于部分行业去杠杆而带来中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回款更难。

当前造成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的原因很多来自外因,而非由于其自身经营不良导致,这种情况下需要整体性宏观政策支持。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三重压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小微市场主体推出多项保护和发展政策。支持政策力度的持续加大有利于改善和激发中小微企业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加大政策支持 保护和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一直以来,传统技艺的传播大多依靠在市场流通的产品。这些产品有着过硬的质量与优良的创意,一传十、十传百地形成品牌效应,以“老字号”的形式创立口碑。然而,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很多产品的生产周期难以匹配现代生活节奏,致使一些传统技艺的品牌效应缩减殆尽。当一些较为小众的传统技艺遭遇冲击之时,移动互联网媒介为之打开了重生之门。现如今的互联网生态中,一些视频网站发展成为传统技艺消费的重要场景。一个个赏心悦目、简单易懂的短视频作品或许可以令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焕发生机,甚至得到了大量“点赞”和转发。人们在视频网站中消费的是传统技艺的通俗态,而非复杂深刻的教学与讲解,短视频也更加符合大众的阅读方式。

应该认识到,视频网站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些消费场景帮助传统技艺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建构出了体验性、认同感与通俗态的消费伦理,促使大众切实参与到非遗保护之中。然而,当消费场景的运作逻辑过度地介入传统技艺的发展,反而会使之面临主题丧失、反思停滞、知识生产困境等问题,导致了传统技艺在消费伦理与工作伦理上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看,只有在生产领域与消费领域寻求恰当的平衡,使传统技艺得以分享与消费的同时,兼顾其工作中的价值规范与原则,才能保障其在当代社会的良性发展。

原文链接:传统技艺的消费场景与伦理冲突

惠民保是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的俗称,是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医保体系的制度创新,是为中低收入群体对冲高达10.7%的医疗通胀率和分摊其高额医疗费用负担的大胆探索,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实践。惠民保作为“互联网 ”的新生事物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信息披露不完善、各地赔付率差距很大,等等。其中,惠民保最大的潜在风险是“逆向选择死亡螺旋”。澳大利亚保险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商业医疗保险投保人数比上年增加了4.6万人,2021年比2020年增加了25万人,这本来是好消息,但却发现各款健康保险产品中,大龄投保人数量增速很快,而低龄投保人在减少,由此澳洲学者发出“20—30岁年龄段的人发生了什么”的疑问,并认为澳大利亚的“私人健康保险的死亡螺旋正在发生”。

社会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的全员参保,死亡螺旋可以得到规避。惠民保的本质是商业保险,可实行差别价格规避出现死亡螺旋,但其统一保费的特征将会逐渐失去年轻参保人,并且价格提高后将会逐渐失去“惠民”的特征。我国最早的惠民保是平安养老保险于2015年在深圳建立的“重疾险”,其保费是20元/年,后来逐年提高,2022年已提高到39元/年,即使这样,保险公司也始终处于亏损状态,并且这是在“准强制性”条件下。众所周知,近一年来,网络互助平台纷纷关闭,这固然是综合原因的结果,但不得不说会员数量开始下降、分摊费攀升也是一个原因,说明逆向选择已见端倪。

为规避死亡螺旋的出现,在这两年建立的惠民保中,有相当一部分地区采取了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保费的办法。实践证明,凡是开通个人账户的地区,其参保率(惠民保参保人数/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就高,有的甚至超过50%,最高的达85%,而没有开通个账的就很低,最低的仅为0.8%,全国平均参保率不到10%。

既然惠民保是一件好事,就应该把好事办好,未雨绸缪,防止出现由逆向选择和死亡螺旋导致的保险主体退出和市场一地鸡毛的后果。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议国家医保局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惠民保。惠民保覆盖人数和保费收入的规模已不是2015—2019年那时可同日而语,已不能退回来,且已有7年的经验积累。很多地方医保局持不反对不支持的“中立”态度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吃到“定心丸”。中央政府表态意味着地方政府提供数据支持等将会一顺百顺,有利于增强个人参保信心和提高参保率。

第二,建议国家医保局允许和鼓励各地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保费。目前尚未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保费的地区约占40%,他们在等“上面”政策,如果全国所有地区惠民保享有个人账户的支持,这将是提高参保率和规避逆向选择的实质性支持,同时也增强了地区间惠民保的公平性。

第三,建议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和制定行业标准。有些地区惠民保赔付率很高,而有些则很低,这两个极端都有可能导致出现逆向选择。浙江省去年出台文件对赔付率提出基本要求。目前,由第三方(新浪财经)举办的全国惠民保评选正在投票过程中,参与主体较多,其发布的《全国惠民保特药目录查询库》成为首个惠民保数据库。总之,建立行业组织和行业规范呼之欲出。

原文链接:关于规范促进发展惠民保的提案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