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3月,一位身型瘦小穿灰外套的妇女,走进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来到《镜前的维纳斯》世界著名油画前,看画深思。

她转身左右看,没引起保卫人员注意,便拿出藏在外套切肉刀,一刀砍碎玻璃,挥刀砍向面前这幅价值连城的名画。

保卫人员迅速将她制服,《镜前的维纳斯》这幅名画却已经连挨七刀,画身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经审问,作案的妇女名叫玛丽,是18世纪“英国妇女社会政治联盟”成员,更是“英国第一波女权运动”忠实的追随者。

玛丽说:可恶的男人们,在看到这幅画时,色眯眯的眼神令人厌恶,简直是伤风败俗,这让她怒火中烧,深恶痛绝。

这事在当时掀起巨大轰动,世界艺术爱好者纷纷谴责,英国媒体给这娘们儿送一个绰号叫“大刀玛丽”。

随后,英国最后国家美术馆调集全国最顶尖的修复技师,对这幅画进行了修复和还原,可惜已再不如原作,曾经的美轮美奂。

《镜前的维纳斯》“挨刀事件”,造成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临时关闭14天,玛丽也被判处了6个月的监禁。

《镜前的维纳斯》是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1651年创作的女子裸体代表作品油画。

很多人疑问,这幅油画为何没被封建专制者“戴上伤风败俗的帽子”。

17世纪西方世界由于受宗教的阴影,画人体是被禁止的,委拉斯盖兹这幅作品怎么能被创作出来?

这是因为古罗马神话体系,维纳斯是从海上泡沫中诞生出来的,原本就是裸体形象。维纳斯作为神话虚构人物,是唯一被允许出现在公众眼前的裸体形象,也是当时许多欧洲画家把她作为模特的原因。

《镜前的维纳斯》,画中的维纳斯女神,只能看到她的背影,看不到她的正面,是因为免得被保守党冠上“有伤风化”的罪名。

画面中,古希腊神话掌管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静静地卧在铺绸缎布的木床上。

她背向观众,姿态悠闲、安宁、舒适,展现出女性特有身体曲线美。

画面看不到女神脸,女神却通过镜子在观察,这是《镜前的维纳斯》价值意义所在。

《镜前的维纳斯》,所运用的镜子反射手法,对以后人体艺术和人体摄影艺术有着很大影响。

《镜前的维纳斯》这幅画,标明17世纪世界艺术家的人本精神的觉醒,更是17世纪人文主义精神在绘画艺术上的独特的表现。

维纳斯身高争议(维纳斯被连狂砍七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