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

编者按:今天是第二十九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水利部确定我国纪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今天,浙江新闻客户端展示节水企业、节水达人的节水攻略——期待节约资源成为更多人的习惯,期待绿色生活蔚然成风。

每年节约淡水约500万吨 华能玉环电厂三年“省”下一个西湖

节约用水日怎样节约用水(企业个人节水有哪些妙招)(1)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电厂工作人员在海水淡化反渗透车间检查反渗透膜。 拍友 陈倩薇 摄

作为一家大型火力发电厂,华能玉环电厂每小时就要用水500吨。这么一个用水大户,却连续多年被评为节水型企业,2020年还被评为全省节水标杆企业——该厂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约500万吨,超过三分之一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而且不向周边环境排放一滴废水。它是怎样做到的?

从玉环岛一路向西,我们来到华能玉环电厂。“我们是全国唯一一座使用自有技术实现一水多用、多水回用的海滨电厂,发电过程不用一滴淡水,并且不向外排放一滴废水。”刚一见面,电厂生产部副主任庞胜林就颇为自豪地介绍。

不取一滴淡水,这家电厂靠什么维系运作?戴上安全帽,庞胜林领着我们来到海边堤坝。翘首远望,蓝天之下的那片海正是乐清湾。“你们看,距离海岸边1.2公里外的灯塔下方铺设了两条隧道,我们用它来抽取海水。”庞胜林说,玉环是个海岛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省平均量的1/4。为了不与民争水,他们把目光转向大海。

直接取回来的海水要先“美颜”。我们移步来到离堤坝不远的反应沉淀池。在这里,4个大大的水池被分隔成若干个格子,海水需要在这里走一趟“迷宫”。浑浊的海水“哗哗”地流入,依次从这些格子中流淌而过。随着泥沙慢慢沉淀,水质渐渐清澈起来。“这是一个混凝澄清的过程,这里的海水含砂量比较高,富含大量的有机物,通过加入三氯化铁等混凝剂,能够加速海水变清。”庞胜林介绍,这些池子每小时能净化3200吨至4000吨海水。

海水变淡水,更关键的是脱盐。跟随着庞胜林的脚步,我们来到电厂海水淡化设备的最核心区域——反渗透车间。在这里,一个个白色的膜壳层层叠在一起,海水在高压之下进入膜壳,流经膜壳内的反渗透膜时,会被截留住绝大多数溶解物质。“简单地说,海水遇到反渗透膜,淡水能过,盐不能过。”庞胜林解释,这套工艺称为“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脱盐率高达99.7%。

经过两轮反渗透装置淡化处理,我们终于在车间尾部看到了出水口。用一次性杯子接了一小杯清水,细细一品,丝毫尝不出一丝咸味。目前,这套设备每小时的制水量为1440吨,电厂使用的发电用水、脱硫用水和生活用水等全部由海水淡化获得,实现了水资源自给自足。

“作为节水标杆,光会产水还不够,还要懂得怎么用水。”一边走着,庞胜林一边跟我们卖起了关子。他来到一处花坛边,拧开了一个水管阀门,清水“哗哗”涌了出来。“这水的‘前身’是生活污水,想不到吧,处理后不仅清澈,还没有一点味道。”庞胜林用手捧了些水,凑到我们面前,果然闻不到任何异味。电厂里各类生活污水,经生化培养、超滤、消毒处理,达标后排至工业回用水池,用于厂区绿化,实现废水零排放。此外,电厂还充分利用已有的废水池,每年回用约3000吨雨水。雨水经沉降、澄清后,用于输煤系统冲洗。

“去年玉环出现旱情时,电厂发挥了大作用。”玉环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说,为缓解当地用水紧张的局面,从去年11月开始,华能玉环电厂将富余的淡水供应给周边居民。截至目前,已累计输送淡水近30万吨,惠及居民约2万人。

种菜基本用雨水!平湖这家公司在节水增效上玩出新花样

节约用水日怎样节约用水(企业个人节水有哪些妙招)(2)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景。 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 供图

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处占地120亩、年产数百万公斤优质果蔬的数字农业基地。这个基地在节水增效上玩出了新花样。

近日,一个小雨天,我们走进绿迹公司。在温室大棚里,我们听到棚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基地技术员林柏祥指着头顶的横梁解释:大棚上有雨水回收“神器”。在大棚设计之初,他们就在顶棚凹槽处设置了雨水回收槽。下雨天,雨水顺着坡度流入凹槽,最终通过管道汇流,收集至雨水回收池。

“雨水是我们园区农业生产用水的主要水源。”公司负责人余魁是这个基地的总设计师。投身农业前,他曾在水利系统工作过14年,对水的利用颇有心得。余魁说,农业用水量大,夏季高峰期有时候每天要用数百吨,如果能把雨水循环利用起来,能省不少水。事实证明,除了极端天气外,这些过滤后的雨水基本能满足基地的生产需要。

棚外毛毛细雨,棚里绿意盎然。不过跟常见的蔬菜不同,这里的菜要么长在钢板上,要么立在三角形的种植架上。“公司全部采用自主研发的种植技术,最大程度实现了高效水肥一体化。”基地管理员晏政说,这里没有传统的土培模式,70亩大棚蔬果主要通过水培、气雾培和沙培种植。

在水培区,我们好奇地掀起了种满蒿菜的彩钢板。只见钢板下,一根根白净的根须生长茂盛,涓涓细流缓缓而过,汇入地面的浅沟里。晏政介绍,这些流动的液体其实是适合蔬菜生长的营养液,他们的农智云系统监测到蔬菜缺水时,自动灌溉系统就会释放营养液。多余的营养液可通过收集装置回流至营养液池,实现循环利用。

“气雾培和水培的原理一样,不过气雾培更节水。”余魁介绍,这样一个营养液循环流程,除了植物吸收的水分和自然蒸发外,几乎可以实现零浪费。说着,余魁指了指角落里一个半掩着的营养液池,虽然只有七八立方米,但供给一个大棚里的蔬菜绰绰有余,比传统种植模式节水50%以上。

紧接着,我们来到一个种满辣椒苗的大棚。一脚踩上去才发现地面上不是泥,而是沙,辣椒苗正是长在细沙中。“沙子的通透性好,对水肥的吸收力强。”林柏祥表示,这样的种植模式能减少水肥流失。同时,地面上还全部覆盖了一层黑色地膜,可防止水肥渗进土壤。

林柏祥指着立在大棚里的传感器说,之所以能实现精准滴灌,其实是靠藏在沙土、空气、种植架等处的传感器,通过它们监测到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综合分析植物生长情况,再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浇多少。

“按需浇水,只是我们基地数字化农业的一个体现。”余魁介绍,这些节水细节,离不开数据后台这个“大脑”。在这个平台上,基地的气候、种植、生产、农资等数据都集中在一起,经过整理分析,就能作出预判,更科学地生产。

废弃矿泉水瓶变洗手器?湖州85后教师藏着多少节水妙招

节约用水日怎样节约用水(企业个人节水有哪些妙招)(3)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谢乔给孩子们讲节水知识。

废弃的矿泉水瓶变身洗手器、水龙头绑上蝴蝶结控制水量、抽水马桶里“藏着”矿泉水瓶……听说湖州一位85后节水达人有不少节水妙招,“世界水日”到来之际,我们两名90后记者上门取经。

节水达人名叫谢乔,是位女教师,家住2020年省级节水标杆小区——南太湖新区浅水湾小区。近日一早,我们来到浅水湾小区,只见满目皆绿,路旁有不少节水标识。一位物业管理人员正在用河水灌溉草坪,他向我们介绍:“小区内所有景观都采用了循环用水设施,公共设施节水器具使用率达100%。”他还告诉我们,谢乔在小区里很有名,经常分享节水技巧。

走进谢乔家,和想象中大盆小桶盛满水的场景不同,房间里干净整洁。“我们年轻人不喜欢堆放杂物,来看看我的节水秘笈吧。”谢乔带我们来到阳台,只见水池里的龙头有点特别,用丝带跟水管绑在一起。谢乔让我们打开水龙头试试。我们习惯性一拧,由于丝带牵绊,水龙头难以开大。“生活中很少有人留意水龙头的开放大小,其实节水技巧就藏在细节里。”谢乔说,这小小的丝带随处可见,既能废物利用又能节约用水,一举两得。

节约用水日怎样节约用水(企业个人节水有哪些妙招)(4)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自制的“洗手神器”。共享联盟吴兴站 王赫 摄

除了阳台水池,谢乔家卫生间的马桶水箱里也暗藏玄机,里头扔了两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马桶水箱每次进水就能节省相应体积的水量。

“别小看这个小小的改变,像我们4口之家,每天至少要冲10次水,一瓶矿泉水是500毫升,按照每次能节省1升水量来算,一天就至少能节省10升。我们小区有近2000户家庭,如果大家都这样做,每天能节省的水就不是个小数目了。”谢乔现场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用淘米水洗菜浇花、洗脸水用完冲厕所、洗手的间隙马上关掉水龙头,这些节水好习惯已融入谢乔一家人的生活,一家四口每人每月平均用水2吨左右,只有湖州城镇居民人均用水量的一半。谢乔说,她没有刻意算过能节省多少钱,她更看重的是节约资源。发现并运用一个个节约资源的妙招,让生活多了些乐趣。

身为教师,谢乔还把节水知识融入课堂,给孩子们讲节水故事、播放节水动画视频、布置节水手工作业,鼓励大家节水。

如何让孩子们对节水技巧感兴趣?谢乔常有妙招。比如:将矿泉水瓶改造成洗手器。她拿出一个矿泉水瓶,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仔细观察才发现瓶身侧面有个小洞。拧开瓶盖时,水流从小洞喷出,拧紧瓶盖时因大气压强水流停止。这个有趣的现象,让很多小朋友都乐意尝试动手制作洗手器。

“孩子是未来,我希望通过孩子影响一个个家庭,带动更多人节约资源,倡导绿色生活。”谢乔说。

空调水拖地、隔夜水蒸馒头……90后萌妹子节水新风尚

节约用水日怎样节约用水(企业个人节水有哪些妙招)(5)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隔夜水蒸食物。 记者 李灿 摄

“别看她是个小年轻,节约用水一点也不马虎。”听说我们正在寻找节水达人,一位温州读者热情推荐了她的90后同事——瑞安市实验小学科学老师郑程。

被贴上看似有些老派的“节水达人”标签,这名90后心情如何?作为离家打拼的租房一族,她又有哪些节水攻略?近日,郑程很大方地领着我们到她的出租屋一探究竟。

郑程今年27岁,身材娇小、妆容精致,活脱脱一个时髦的萌妹子。然而,和她一起合租的80后同事陈芳芳却笑着“吐槽”:“只要一说起节约用水,她马上变成一个严格的‘老干部’。”

节约用水日怎样节约用水(企业个人节水有哪些妙招)(6)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郑程是个时髦精致的90后。 记者 李灿 摄

两年前,为了工作方便,两人合租在此,因为这里离学校近。这个不足60平方米的小空间被她俩收拾得干净整洁,但一向注重节水的郑程还是觉得,房子里似乎少了点什么,于是,她开始改造。

“比如说这个。”郑程带我们来到卧室。掀开窗帘,我们发现,窗外的不锈钢晾鞋架上有个塑料桶,空调的加长出水管就放在里面。

这个空调是二人搬进来后加装的。当初,安装师傅直接把管子搁在窗外。“这样既影响楼下邻居,又浪费水。”郑程说,她网购了一根加长塑料管,连在空调原有的出水管上。“把空调冷凝水蓄起来,夏天开空调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拖地板、冲马桶。”

在厨房,郑程指着水龙头出水口处一个手掌大小的铝合金装置向我们介绍:“这叫增压花洒,也是很实用的节水器具。”她边说边打开水龙头,同时拧动节水器的底部,我们看到,水流大小和喷洒形态也随之变化。

“清洗不同的物品,用水量不一样,加装这么一个节水器,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郑程顺手拿出教具袋里一个深蓝色气球,俏皮地说,“我上课的时候也会告诉小朋友,气球上戳些小孔,套在水龙头口,也能减流,原理是相同的。当然啦,年轻的朋友想‘偷懒’,也可以和我一样,‘淘’一些现成的节水小装置,用起来方便顺手,也不影响美观。”

一旁的陈芳芳把我们拉到餐桌旁,指了指保温壶,“这里的隔夜水也有妙用。”

郑程走过来打开保温壶,往放着蒸架的锅中倒水:“隔夜水倒了可惜,可以用来蒸包子、馒头。”

“她总能想到利用废水的法子。”陈芳芳说,原本大大咧咧怕麻烦的自己,现在也被郑程“逼”出了节水“强迫症”:“以前我喜欢用流水洗衣服,现在总爱拿个盆,洗完的水还留着冲马桶。”

“虽然现在水费并不贵,但我依然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节水大军’,多多留意可以节约水资源的细节。”郑程说,她把节水视作一种新风尚,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节约水资源,“何乐而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