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

什么是动物大迁徙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

动物大迁徙有很多种,但是世界上最出名的就两个:中国的春运&东非草原野生动物大迁徙

今天要说的,便是非人的动物大迁徙。

先看看动物世界经常冲击眼球的东非草原大迁徙

这片草原很大,被坦桑尼亚与肯尼亚的国界线分成了两块:小的在肯尼亚境内,名为马赛马拉草原;大的那块在坦桑尼亚,名为塞伦盖蒂草原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

大迁徙的三位主角:角马、斑马和瞪羚,健壮有力且耐力极好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

为啥说这三位是大迁徙的主角呢?

这三位,数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加一起差不多有200多万只。数量一多,吃饭就成了个问题。不巧的是,它们生活的地方又是热带草原气候,一年只有旱季和雨季。旱季时滴雨不落,草木枯黄;雨季时大雨倾盆,百草丰茂。

所以,每当旱季来临的时候,这帮吃货们就发愁:到哪里才能找到吃的呢?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

还好,动物们也不傻。在大草原上生活久了,它们发现了降水规律:草原上的降水带是由南往北移动的,当塞伦盖蒂没有食物时,马赛马拉却仍是水草丰茂的样子。

于是乎,为了找到梦想中的食物,大草原上的动物便开始了它们的逛吃之旅。

↓↓↓大迁徙的整体路线大概就是下图的样子。在具体的时间上,可能会有细微的变化,主要是看当年的降水情况。毕竟,动物们都是跟着吃的跑的~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

正常情况下,动物并不是呼啦啦的,一窝蜂来一窝蜂去的。按照口味的不同,食草动物们通常分为三波:

↓↓↓打头阵的是斑马。这帮家伙性子急,喜欢吃草尖那块,所以通常都是第一个出发的: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7)

↓↓↓夹在中间的是角马。角马群喜欢吃燕麦草,它们吃草的时候,会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吃,它们会给后面的角马留下食物,所以吃完它们自己的,它们就得往前走。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8)

↓↓↓跟在最后面的是瞪羚。这帮家伙娇生惯养的,所以都是等大家都吃完了之后,独自享用重新长出来的嫩草。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9)

跟着这些食草动物的,则是各种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到哪儿,它们就到哪儿,围!追!堵!截!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0)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1)

↓↓↓秃鹫,远远看见它,就知道有一场杀戮正在进行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2)

就这样,这帮家伙一路逛吃逛吃,回到老家的时候正好差不多十来个月时间

动物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数量众多,场面壮观,人类世界大概只有中国每年的春运能勉强与之媲美。

动物迁徙,场面震撼!我们从空陆海三维层面看动物大迁徙

一、空中鸟类迁徙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3)

说到动物迁徙,最出名的一张图,大概就是出自于国家地理摄影师Robert B. Haas之手的火烈鸟迁徙图了。

摄影师用航拍,发现这些火烈鸟居然神奇地摆出了一个火烈鸟的造型,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没人知道。

由于这张图效果实在很出众,甚至一度被怀疑是PS作品,但因为照片信息上毫无篡改痕迹,图片上所有鸟的光影也是符合现实的,纠结了很久,业界还是一致认可了这张照片。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4)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5)

换一个角度,火烈鸟的迁徙也相当震撼,仿佛很多穿着红舞鞋粉红裙的舞者,集体前往一个舞林盛会一般。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6)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7)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8)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19)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0)

椋鸟是另一种会摆出特别画面的群体,它们的飞翔之舞太震撼,甚至有了一个专属名词“murmuration”专门用来描述它们的群体。

椋鸟个头很小,为了不被天敌吃掉,繁殖期它们成千上万聚集在一起,在天空不断摆出各种形状,是为了吓唬和驱赶天敌,以巨大的数量来保护自己群体的下一代能够存活。

每年这些壮观的鸟群,也为摄影师带来了无数的机会,人们会在原地停留很久,等待拍摄一个角度合适创造出的构图奇迹,比如上图里那只鸟组成的刺猬,还有一个月亮做眼睛。

二、陆地走兽类迁徙

一辈子必去看一次的地方:非洲百万角马动物大迁徙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1)

自然界很多动物都有迁徙行为。北极燕鸥会在北极圈和南极地区来回往返,驯鹿则根据天气和食物来决定迁徙方向。旅鼠为了寻找新的觅食地,经常成群结队迁徙,途中还会发生掉下悬崖或者溺死的情况……

在众多的迁徙行为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东非大草原的角马大迁徙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2)

东非大草原被两个国家所有: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相应的,也有两个国家公园。肯尼亚那边叫马赛马拉,坦桑尼亚这边叫塞伦盖蒂。塞伦盖蒂的面积是马赛马拉的10倍大。

东非大草原上的角马一年四季都在顺时针迁徙。每当一个地方的草吃得差不多了,它们就会迁往另一处。每个月份,角马群出现的位置也基本可以确定,有经验的向导会把你带到最容易看到角马大部队的地方。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3)

事实上,迁徙大军里除了角马,还有斑马和羚羊,但并不是所有的羚羊都会迁徙,主要是瞪羚,有时候也会看到转角牛羚。大多数羚羊都不会迁徙。

转角牛羚很有意思,它们的面部和腿部有不少紫蓝色的色斑,看起来就像被人打了一样。转角牛羚也会逐水草而居,但不会像角马那样走那么远,声势也远远没有那么浩大,最多只有一二百头左右聚在一起。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4)

迁徙过程中,通常是斑马打头阵,是开路前锋;角马是中锋和绝对主力;羚羊殿后。斑马最喜欢吃高层的新草,角马则喜欢吃中层的嫩草,它们吃剩的短草正是瞪羚的美味。所以他们相安无事,配合默契。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5)

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出,角马每年只有三四个月份在肯尼亚那边,其余大多数时候都在坦桑尼亚。角马队伍从北往南迁徙到肯尼亚时,由于马赛马拉草原的面积比塞伦盖蒂小得多,角马大军涌入后,密度就变得非常大,看起来相当壮观。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6)

我们所熟知的天国之渡(也叫天河之渡),就发生在七八月份。这个时候正值中国的暑假,很多父母会带着孩子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观看这“一年一度”的盛事。

天国之渡是怎么回事?

原来,角马从南往北迁徙的路上,会经过一条河叫马拉河,河里常年潜伏着大量的河马跟鳄鱼,这是它们一年难得的可以大饱一顿的时机。虽然危险,角马们必须渡过这条河才能到达对岸。

这是一场殊死搏斗:前有河马鳄鱼,后有狮子猎豹,大自然真的很残酷。有时你会看到落单的角马或羚羊被猎豹直接扑倒在地,几番撕咬就呜呼哀哉。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7)

在这个季节,面对如此丰饶的食物,处于食物链最顶端的狮子猎豹们自然不愁吃喝。事实上,它们过着小康的生活。大多数时候,它们都慵懒地躺在草丛里,捕猎只是偶尔为之的健身活动。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8)

迁徙的角马起得很早,通常曙光微现就会排着整齐的长队,缓缓移动。队伍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角马们非常注重纪律,一头挨着一头,没有追逐打闹,没有发出声音,仿佛不想破坏草原之晨的宁静。天上鱼鳞状的红云逐渐转黄,太阳如同刚刚打在天空里的荷包蛋,乌黑的树木逐渐呈现出清晰的轮廓时,角马们才逐渐加快行军的速度。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29)

角马过河的时间不定,有的游客一来就能碰上,有的连续在河边等了两三天也不见踪影。快到河边时,一字型前进的角马队伍会转换成方阵,它们依旧纪律严明,就像准备奔赴战场的军队。事实上,这也确实不比上战场轻松多少,这是关于族群生死的大事,对于单个的角马来说,过河过程中随时都可能命丧鳄鱼之口。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0)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1)

游客坐在狩猎车上等待着见证这一奇观。挨得近的游客可以清楚地看到马拉河里潜伏着的鳄鱼。要想战胜这些穿着盔甲长着利牙的史前活物,角马们必须依靠团队协作,凭着数量优势,一鼓作气地冲过去。千军万马冲进河里时,鳄鱼肯定招架不住,只能避让。

角马们似乎也明白这一点,它们有时会奔跑起来。脚步声声,浩浩荡荡,扬起漫天尘埃。场面非常壮观!如果你在现场,一定会惊叹不已,血液都会随着它们的嘶鸣声沸腾起来。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2)

但事实上,角马们很难克服面对天敌的心理恐惧。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队伍始终盘桓不前。

最后,终于有一头勇敢的领头角马跳入河中,接着少数“敢死队”队员才会紧随其后,随之大部队也趁势尾随。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3)

过河是很悲壮的。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4)

肯尼亚的天国之渡只是东非动物大迁徙的一小段,但也是相当精华的一小段。很多人去非洲看动物,就是冲着天国之渡去的。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5)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6)

陆地上的动物迁徙,不会摆出好看的阵型,只靠气场就能取胜。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7)

非洲大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每年都要大规模迁徙,野牛,羚羊,斑马等集群一起走,肉食的狮子鬣狗们,则跟在外围,瞅准机会捉几个老弱病残果腹。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8)

这种不同品种的动物联合大迁徙的情况,大概也只有非洲草原上能看得见了

大象迁徙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39)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0)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1)

有人形容大象迁徙仿佛重型卡车的车队,大象是以象群为单位迁徙的,想象一下十来头几吨重的家伙集体踩过地面,这地面怕不是要晃几晃?

长颈鹿迁徙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2)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3)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4)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5)

如果说大象是重型卡车排队,那长颈鹿迁徙,大概就是大吊车排队吧,和大象一起可以组成一个组合,就叫蓝翔迁徙队(开玩笑的)。

长颈鹿是很温柔,也很喜欢社交的动物,在草原上它们不但自己群居,还喜欢和鸵鸟,牛羚斑马们混居在一起,顺便帮它们做做警卫,连连WIFI(不)。

三、海洋水族迁徙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6)

说完空和陆,再来看看海洋。鱼群迁徙我们见得多了,但鲨鱼迁徙,亲眼看见的人恐怕不多,而鲸鲨迁徙,就更罕见了。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7)

全长20米的鲸鲨,一条就很震撼了,几十条几百条集体在海中游泳,那是什么场面?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8)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鲸鲨每次这么一路迁徙,路途上的小鱼小虾数量都要急剧减少……

长途跋涉,就为了“活下去”

人类旅游是为了休闲散心,春运是为了回家探亲,而动物迁徙,则是为了三个字:“活下去”。

有些动物则是为了在繁殖季寻找条件合适的地方而迁徙,这个条件合适包括了温度,食物,还需要有能够做窝产下下一代的地理环境。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49)

蝠鲼的迁徙比较特别,首先画面就很特别,好像在下一大锅面片……蝠鲼大规模聚会也是为了相亲。这是一种很害羞的动物,它们只有在聚会时才敢看一眼自己心仪的姑娘/小伙儿,然后在鱼群的掩盖下匆匆携手游到角落去约会。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0)

一些浪漫的诗人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向往鸟儿自在飞翔,鱼儿一样自由遨游,野兽一般自由奔跑,只有科学家知道,动物们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生活的,哪有真正的自由啊!想要不受约束地随心所欲,恐怕下一秒就被自然淘汰了,连后代都来不及产生呢。

迁徙付出巨大的代价

迁徙路途遥远,一路上环境变换,还有天敌在一旁等着捡漏,每一只完成迁徙的动物,都不容易。

很多海洋动物,包括鱼类,海龟等,海洋哺乳动物们,一生都在迁徙,从出生就要开始拼命从浅海游到缺少天敌的深海,在那里锻炼成长以后再回到浅海来生育。

这一路迁徙中,少不了它们的天敌虎视眈眈的陪伴,小海龟尤其辛苦,好不容易打破蛋壳爬出来,要找对大海的方向,尽力爬进海里才是旅途的开始,它们要躲避在旁边等着吃自助餐的天敌们,依靠本能奋力寻找父母辈居住过的海域,拿绿海龟来说,每1000只新生的绿海龟,只有1只能成功生存下来,其他999只,都成了别人的食物。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1)

我们都知道三文鱼肉质很鲜美,那是因为它们每年迁徙的时候,要比一般动物付出更多的努力。三文鱼的迁徙是要逆流而上的,在美国一些地区,马路阻断了三文鱼们从入海口回到河流的道路,下雨的时候,这些三文鱼居然能够靠着马路上的积水强行过马路爬山,这是何等的肌肉量才能做到的行为啊!怪不得人家的肉那么好吃呢!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2)

座头鲸是哺乳动物中迁徙距离最长的,也是最环保的。它们往返于哥斯达黎加和南极之间,旅途超过8000公里,但一路上并不会特别捕食,而是靠自己的脂肪度过。座头鲸游泳速度不快,就用不吃不喝不休息的方式来尽量减少旅途的时间。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3)

最壮烈的迁徙,恐怕要数蝴蝶们了,帝王蝶用小小的身躯在墨西哥和加拿大之间往返4000公里,小红蛱蝶更厉害,能够从北非沙漠圈一直飞到北极圈,往返路途超过15000公里不说,它们还要挑战途中恶劣的气候变化。

为什么说蝴蝶的迁徙最为壮烈呢,因为它们的寿命和鸟啊兽啊鱼啊,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就拿帝王蝶来说,它们的迁徙旅程长达6个月,而一只帝王蝶根本活不了那么久,实际上当它们迁徙到目的地的时候,已经在路途中繁衍生息了3~5代蝴蝶了,也就是说一开始出发的时候,是爷爷奶奶辈儿,等到了目的地,已经是孙子、重孙子、重重孙子辈儿了。这才是真正的用生命来迁徙啊!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4)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5)

鸟类迁徙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鸟类迁徙中路途最长的是北极燕鸥,它们的迁徙路线从北极附近一直飞到南极,全长四万多公里,看来它们是无比挑剔的鸟儿,只对两极附近的环境感兴趣了。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6)

斑尾塍鹬(chéng yù)则是耐力冠军,它们相当没有耐心,迁徙的时候几乎不想停下来休息,只想一口气飞到目的地,甚至路途中都可以不吃不喝。科学家们追踪过一只斑尾塍鹬,它花了9天时间飞行了一万一千多公里,从阿拉斯加飞到了新西兰,平均速度大约是一小时40~50公里。人类别说跑9天步不休息了,就是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持续开9天也够累的啊!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7)

斑头雁则是世界上迁徙时飞得最高的鸟儿,它们夏天住在中亚和蒙古地区,冬天则要去云南、缅甸等地区过冬,这些一根筋的鸟,为了节省时间,选择最短路线,居然不惜从喜马拉雅山脉上直接飞过去,平均飞行高度在6000~7000米,个别甚至飞过珠穆朗玛峰峰顶,超过8800米,人类很难攀登的高度,就被它们轻松地掠过去了。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8)

动物迁徙,无论是场面,原因,旅途的距离,过程中付出的代价,无一不写着震撼,它们没有人类的头脑,却做出了人类不凭借外力,就完全做不到的事。

只想感叹一句,这年头,谁活着都不容易啊!

四、归纳9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动物旅程,值得人类仰望膜拜

1、蝉。说蝉真正的旅程其实不在于路程的长短,确切的说,是时间旅程。从蝉卵到若虫,到最后破土而出,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最长,少则数年,多达17年。我们在夏天见到的鸣蝉对于它们来说,只是生命的昙花一现。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59)

2、旅鼠。旅鼠是一种非常小型的哺乳动物,体长只有10~20厘米。旅鼠生活在北极苔原地带。由于数量过多,食物匮乏,大量的旅鼠不得不快速迁徙。旅鼠能在一天之内奔走16公里。即使对于人类来说,每天奔跑16公里的路程也不是个轻松的事。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0)

3、牛羚。也称角马,是一种生活在非洲草原的大型哺乳动物。当水草水草的时候,大概18平方公里就能够生活一群牛羚。在旱季,牛羚会组成庞大的团体,长途奔袭,寻找新的水草地。每天行程达到50公里。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1)

4、 绿海龟。绿海龟属于大型洄游性海龟,会在固定的区域觅食,并在另一处产卵。通常,绿海龟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但是怀孕的绿海龟在母性本能的驱使下,旅行超过1600公里,回到出生地去产卵。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2)

5、鲑鱼,也叫三文鱼,萨门鱼。鲑鱼也是洄游性鱼类。通常会在海中生活数年,秋冬季节为产卵期,鲑鱼会长途跋涉,沿河流逆流而上,就像爬楼梯一样,需要翻越很多小瀑布,从太平洋开始,到一定高度的河流,这是一个漫长之旅。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3)

6 、红喉蜂鸟。红喉蜂鸟生活在北美东部和加拿大草原,以花蜜,树液为食。夏末秋初,它们会迁徙,飞越墨西哥湾,航程超过800公里。这对于平均体重只有3~5克重弱小的蜂鸟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4)

7 、黑脉金斑蝶。黑脉金斑蝶是世界上唯一的迁徙性蝴蝶。生活在北美的黑脉金斑蝶,在每年的8月开始,会向南迁徙至墨西哥境内。旅程达5000公里。它们会在旅途中产卵。幼虫以有毒的植物为食,所以黑脉金斑蝶自带毒素,对抗天敌。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5)

8 、美洲鹤。美洲鹤是北美特有的物种。每年秋天,生活在加拿大北部的美洲鹤会迁徙到美国德克萨斯州南部靠近墨西哥湾的沼泽地越冬,并在春天返回。迁徙里程为4000公里左右。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6)

9 、座头鲸。座头鲸在世界哺乳动物中拥有最长航行里程的记录。它们在世界各大洋都有分布。每年都会进行有规律的洄游。在夏季,座头鲸会前往低水温的海域,靠近北极海域。冬季则洄游到暖水海域,至赤道附近的海域,航行里程达8000公里。

最狂野的动物大迁徙(动辄成千上万公里的动物大迁徙)(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