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晚清实际的掌权者,慈禧有很多亲信,他宠幸的太监更是不少,李莲英只是其中一个,在李莲英之前还有一个太监更得慈禧信任,甚至曾一度权倾朝野,连同治都不放在眼里,这个人便是安德海。
安德海,清末官官,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他从十岁开始人宫当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颇得主子欢心,称他"小安子"。
安德海从小生活贫苦,偶遇宫中退休的老太监陈老爷,得知进宫当太监可以过上好日子,于是挥刀自宫,在陈老爷的引荐下进入宫中。
14岁的安德海在宫中,凭借着机灵、勤快,成为了咸丰皇帝最信任的"奴才"。之后安德海便把当时还是宫女的慈禧,引荐给了咸丰皇帝陪寝,使得慈禧由秀女变成了懿贵妃,身份和皇后不相上下。
在慈禧身边他很有心机,颇受慈禧宠幸。咸丰帝在热河驾崩时,为避免以后慈禧与辅政大臣掌权,临终前曾下密诏,要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慈禧等弄权则可按祖宗遗训除掉。
安德海得知这一遗诏后,火速密报给了慈禧。从那以后,他为慈禧执政立下了功劳,因此而深受慈禧信任。后来,由于安德海工于心计而又勤奋好学,是清代以来少有的"文化太监",更受慈禧重用。咸丰皇帝死后,安德海充当了慈禧与恭亲王的密使,经常奔走于热河与北京之间,使辛西政变一举成功。因安德海在政变中劳苦功高,慈禧后破格提拔其为宫内总管大太监。
安德海知书能文,勤于学问,也是深受慈槽宠爱的一个原因。能给小皇帝同治讲解《论语》、《孟子》等书,并常以"太子伴读"自居,似乎是要与饱读诗书的南书房侍从大臣们分庭抗礼了。
安德海与其他太监不同的就是有文化,之所以这样他才更招主子的喜爱,因为有文化的奴才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本事是那些芸芸众生的奴才所无法比拟的。
他听说慈禧爱看戏,所以特地在西苑给慈禧建造了一座精巧绝伦的大戏楼,并且组织了一园戏班专门排练慈禧爱看的剧目。更讨慈德喜欢的是,在看到慈禧有不明白之处他就细声贴耳地给她讲解戏文,将慈禧伺候得服服帖帖的。
慈禧的吃、住、行等生活方面,安德海是体贴入微,总之安德海在其主子慈禧太后面前把奴才角色表明得淋漓尽致,并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安德海不仅是慈德的贴身随从,甚至后来成了她的智囊和左膀右臂。慈禧所有的计划和决定是都要与之商议,当然安德海也从中渔利不少。
朝臣怕慈禧,但也挺憷安德海,安德海借此没少捞钱,朝臣想要见慈禧或者想私下打听点宫中的事儿,都会找到安德海,使些银子换点消息啥的。很多大臣自甘堕落,利用各种机会勾结安德海,并且对他毕恭毕敬。这令安德海越发的嚣张跋扈,依仗太后宠爱日渐猖狂起来,渐渐忘了自己的斤两了。
他依仗着慈禧对他的宠爱,在成为慈禧的心腹后他侍功自大,干预朝政、疯狂吸财。欺上瞒下、骄横处世,树敌很多,甚至以下犯上打压恭亲王,挑按两宫皇太后关系。但最终没落下好下场。同治八年的时候,安德海想要出宫游玩,顺便收收礼,涨涨荷包。于是就借着同治帝即将大婚,预备婚礼各项事宜的借口,多次向慈禧太后请命。
最终慈禧太后同意他出京,前往江南置办龙袍以及婚礼所需其他事物。但是因为祖宗规定太监不得随意出宫,而且《钦定宫中现行则例》又有规定"太监级不过四品,非奉差遣,不许擅自出皇城,违者杀无赦。"
安德海当时是六品,不够格。所以慈禧太后虽然同意他出京,但是却也不好明着下令,只口头吩咐了。
一路上,他仗着太后的宠势胡作非为,以身试法。故意增加马车舟船的规模,搞得跟王公出行似的。等到了山东地面之时,安德海依旧如此嚣张,但却不知道这山东便是他葬身之处。山东巡抚丁宝桢早就知道他出宫的消息,因此十分震怒。他早就对安德海这个阉人有杀意,如今正好到了自己管辖地盘上,他要让安德海有来无回。
船队进入山东境内,巡抚丁葆帧便得到线报,说太监违规出都。一向清正廉明的丁葆桢不禁大怒,当即就将安德海拿下,同时以"太监私自擅出"上奏,请"从严惩办",以"肃宫禁而儆效尤"。满清入关之后,鉴于明朝太监干政导致亡国,顺治帝于顺治十年(1653)颁布上谕,严禁太监干政:
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许假弟侄名置买田产,从而把持官府,扰害民人。两年后,顺治帝又命工部将这道上谕铸成铁牌立于紫禁城内交泰殿门前,以示警戒。
这道旨意后来上升到祖宗家法的层面,但凡是违反的太监,都要经受凌迟之刑。不过虽然有这样的规定,但还是有受宠的太监,仗着宠爱不顾规定,私自出京。
低调点的也就这样过去了,高调的就很容易出事。
但有太后罩着,六品蓝领的小安子还是优哉游哉地出了皇城,坐着豪华楼船,拥着女优名伶,悬着龙凤旗帜,沿大运河一路招摇南下,"所过招纳权贿,无敢发者"。大伙儿都知道,这家伙不好惹,主要是他背后的那个人不好惹,丢了乌纱事小,丢了脑袋事大。
安德海被杀后,慈禧太后还是有些心疼,但考虑到丁宝桢杀他是名正言顺,何必为了一个已死的奴才,得罪皇帝和恭亲王等人。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而丁宝桢杀了慈禧太后的红人,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被慈禧太后提拔为四川总督。慈禧太后似乎已完全忘了当年自己宠信过的"小安子",还兴高采烈地给丁宝桢写了四个字:国之宝桢。
这样一来他无话可说,他太过自大竟然把祖宗的律法不放人眼中,最后只那得个伏诛济南,身首异处的下场。就是他的主子慈德太后再怎么想祖护他也毫无办法了,于是只得听任祖训一杀了之。
历史纪闻:深浅度挖掘历史故事,民间野史,古史杂谈,述古道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