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茎白发生浮世一盏寒灯共故人(谁教岁岁红莲夜)(1)

昨晚错过了九年一遇的超级月亮,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被雾霾和鞭炮新造的雾霾掩盖了。雾霾或将长久地存在,凝固在人们记忆中,成为一个时代的标签,我惊奇地发现,服装厂商已经很时尚地把新款色调定义为“雾霾灰”、“雾霾蓝”了,多么有诗意的名字!

错过了九年之月,倒不必有什么惋惜,之于个人经验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生命中经过的每件事遇到的每个人都是百年一遇,一生只一回。

除了被雪藏的月亮,元宵节本身的意义也逐渐淡化为一个符号,没什么可写,没什么可记,只好到诗词中寻找灵感。古时候的元宵节,是一个空前盛大的节日,而且是唯一的一次街上的节日。年轻女子成为诗词吟咏的永恒主题。束缚不住那涌动的春意,今晚,她们要穿上最好看的衣服,戴上最华贵首饰,展现自己,绽放自己——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宋.周邦彦《解语花》)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宋.李清照《永遇乐》)

——灯火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宋.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明.唐伯虎《元宵》)

也有人在狂欢中暗自神伤,南宋词人姜夔,就写了这样一首词: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是词人,也是音乐家,他擅长自度曲,不少词都配有工尺谱,再加上文字精雕细刻,意境追求高雅,难免以辞害意流于晦涩难懂一路。但是这首词却写得婉约清丽,浅白不失精致,深情款款,堪比李商隐的《无题》,是姜夔词中少见的佳作。

姜夔自号白石道人,名字起得洒脱,活的却不洒脱。二十年前的一段恋情,让他魂牵梦绕:“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他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怀念那段旧情。

火树银花的上元之夜,又勾起他的回忆——

肥水流日夜,伊人已去,心事渺渺无可依托,早知这样凄凉,当初就不该种下相思,让我至今割舍不断心痛不已。梦境迷离,捕捉不到那个真实的身影,可是就连这依稀的梦,也被窗外的鸟啼声惊破,春草未绿,两鬓先白,长久的别离,连悲伤都变得麻木,在这花灯燃放的夜晚,我又想起你,此时的你是否和我一样,回忆起当年......

写这首词时,43岁的姜白石客居杭州,离旧爱所在安徽合肥不过几百里,鸿书可寄,驿马可达,阻隔他们的不是距离,而是覆水难收的无奈。时速500公里的高铁网速5G的微信,也解不开这道千古谜题。

当辛弃疾元宵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已经成为一款搜索工具;当2028人类重返月球,月球上没有嫦娥没有玉兔,也没有琼楼玉宇,只是零下180度的寸草不生荒山秃岭,现代生活方式解构的只是诗词之美,却解构不了人心;科技能最大程度地克服物理障碍,却依然无法抵达人类的心灵。就像这一年一度的元宵夜,月相似,人不同。

(陶谢手 原创 taoxiesh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