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高祖刘邦亲口承认的辅佐良才,西汉三杰的地位不言而喻,他们就像牢牢支撑着楚汉争霸局面的三根柱子,起到了缺一不可的作用。如果要细究三杰各自的贡献,谁也不是沽名钓誉之徒。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1)

汉初三杰画像

丞相萧何是汉朝开国丞相,大到治国要领的朝事,小到朝中的人事任命,无不经萧何之手。留侯张良和刘邦是知己挚友,别的先不说,单从鸿门宴上的表现,就足以赢得刘邦的敬重。韩信自然不用多说,兵仙的称号更能彰显他在军事界的地位和能力,组织指挥垓下之战这样一战定乾坤的战役,就是后世开国将领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可要单论三人之中,谁最适合做奋斗楷模,那绝对非韩信莫属。韩信从一个身世背景普通的平民,怀着一腔热血从戎的小兵,逐渐成长为“战必胜,攻必取”的大将军。韩信成长和奋斗经历,可以概括为“苦命苦心,发愤图强,天道酬勤”。

苦心人

第一、出身低微,家境贫苦

萧何曾是刘邦的老上级,掌管一县文书的沛县县吏,彼时的刘邦还是个泗水亭长,就连沛公这个称号都是萧何为刘邦争取来的,此前还时常接济穷困潦倒的刘邦。说得好听点,刘邦是个游侠,说得难听点,刘邦就是个地痞流氓,稍微有点家世的人都瞧不起的角色。由此不得不佩服萧何的眼光,因为他看出了刘邦是个潜力股。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2)

萧何画像

张良身份更不一般,他的祖先曾担任韩国丞相,权势地位非同小可。即使到张良这辈家族已经没落,但张良依旧有着万贯家财可以去“挥霍”,有时间和精力去读各家各派的著作。如果你对一个人的智慧的形容是学富五车,那张良就是学富数十车。

阴阳家的《邹子》,儒家的《春秋》、《礼记》,道家的老庄之谈,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子兵法》,这都是张良的入门课。张良和刘邦的交情是一见如故,两人直接达成了某种默契和联系。自此,拉着刘邦找项伯说情的是他,鸿门宴上做善后工作的是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是他。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3)

张良画像

萧何不愁吃穿,还有能力去接济刘邦,张良就更不用多说,能花钱雇死士刺杀秦始皇的人,能是连饭都吃不上的主?

因此,韩信是三人中家境最差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常态,偶尔去别人家做客都要狠狠吃一顿,生怕此后的很长时间里再也没有饱腹感。韩信几乎没有任何谋生技能,只能依靠朋友的接济艰难度日,不幸的是他没有碰到萧何这样的贵人,能够主动送钱财做投资理财项目。

第二、淮阴饿夫,食不果腹

有一段时间,韩心凭借颜值和气质入选了附近南昌亭长的门客幕僚,全凭自己的坚强毅力,才得以在吃不饱饭的日子里长得人高马大、器宇轩昂,一副贵族子弟的姿态。门客生涯大概是韩信早年过得最为舒适的日子,最起码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里衣食无忧。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4)

韩信雕像

但亭长夫人并不这么想,她不理解丈夫侍养门客的行为,她认为韩信不过是个蹭吃蹭喝的穷小子。在亭长夫人的眼里,韩信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一无是处的大草包,浪费粮食的混混,就该跑到大街上要饭乞讨,而不是堂而皇之地坐在桌上进食。

越想越气的亭长夫人,索性在韩信每次上门吃饭的时候,提前做好饭让家里人吃,等到韩信来的时候,餐桌上已是一片狼藉、残汤剩羹了。虽然韩信穷得连饭都吃不起,但他却不愿做一个任人羞辱的窝囊废,于是眼一闭心一横的韩信,提着根鱼竿来到河边钓鱼,期望能够钓上几条填饱肚子。

第三、饭于漂母,胯下受辱

可惜韩信不是姜尚,人家不仅可以用直鱼钩能钓来鱼,而且还能怡然自得地说一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直到有一天,饿得险些晕倒的韩信,遇上了自己的贵人,一个整天来河边洗衣服的老妇人,她看到韩信饿得两眼放光,十分不忍心,于是将带来的饭分给韩信。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5)

漂母饭信图

好在有洗衣婆婆的饭,韩信勉强撑着过了一段时间,没有被饿死。临走时,韩信对洗衣婆婆许诺:“我韩某人他日若能得以实现抱负,必当报答您的一饭之恩。”

谁知洗衣婆婆听到这句话后,不喜反而怒气冲天,大声呵斥韩信:“大丈夫不能自谋生路,还要靠我一个洗衣为生的妇道人家接济,你的颜面何在,我是看你的气宇不凡,颇有王孙贵族的气质,所以才施舍给你几顿饭,难不成还指望你报答吗?”

洗衣婆婆的话像一根针一样,扎醒了浑浑噩噩的韩信,他想要将腰间佩戴的宝剑变卖成银两,遂在街边到处叫卖,遗憾的是没人对他的家传宝剑感兴趣。

直到有一天,一个卖肉的屠夫叫住韩信,韩信误以为是来买宝剑的,随即殷勤回应。哪知屠夫双目圆瞪,当众侮辱韩信是个无所事事,胆小懦弱的怕死鬼,要么用手里的宝剑结果自己的性命,要么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6)

胯下之辱图

名节面子是任何人都极其看重的,屠夫的话让韩信当众下不来台。要是只为一时解气,大可抽出宝剑刺进屠夫的身体,可韩信还没有实现自己的抱负,不愿草草地做一个庸碌鬼。良久的思考过后,韩信放下手中的宝剑,众目睽睽之下钻进了屠夫的胯下,嘲笑声和戏谑声显得格外漫长。韩信知道这一切都抵不过自己的抱负,一日完不成,他就一日不甘心。

有志者

第一、小小郎中,休言战事

人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挫折,有的人自此深受打击,意志消沉下去,有的人则将它当作进步的动力,从而光明正大地雪耻。虽然道理简单易懂,但我们都知道,忍受别人的谩骂和轻视,在那段灰暗岁月里是多么煎熬的一件事情。

韩信正式从戎的时候,项梁率兵渡过淮河,陈胜吴广的名字还在传扬。考量许久之后,韩信看出楚军的强大和士气高涨,他决心将命运压在楚营一方。韩信做过项羽的执戟郎中,纹丝不动地站在帐营外的日夜里,不知韩信的心情该是何等的悲凉。帐营内是响当当的西楚霸王,手下拥有四十万精兵强将,随便挥挥手就能灭了一座城池。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7)

项羽雕像

韩信不是没想过向项羽献计,鸿门宴之前的他审时度势,屡次向项羽提出计策,却被项羽一句“小小郎中,休言战事”噎了回来。项羽的意思很明确,踏踏实实做好守门工作才是本分。韩信不信命,如果信命的话他就不是韩信。心灰意冷的韩信选择离开楚营,连夜投奔汉营。

第二、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起初刘邦同样不重视他,随便打发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守仓小吏,连执戟郎中也不如的职位。等到项羽主持的分封大典结束后,刘邦背着汉王的身份,心不甘情不愿地来到了所谓的“关中地区”。满目疮痍荒凉,路过黄沙遍野的关西,汉军将领觉得跟着刘邦看不到希望,干脆不打招呼地转投其他王侯。

韩信跟随着这批将领离开,心底是盘算着当下局势谁堪重任,还没等韩信离开太久,萧何就骑着高头大马追赶而至。萧何向韩信许诺,一定会封他做大将军,掌管千军万马,韩信明白萧何在汉军中的地位,萧何也清楚韩信的真实能力,两人像达成一种契约。你帮我们汉王带兵打仗,我替你去向汉王求个大将军的职位。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8)

萧何月下追韩信图

半信半疑的刘邦没有拒绝老上级萧何的举荐,勉强在众军面前,正式册封韩信这个名不见经不传的籍籍无名之辈,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事实证明,萧何没有看走眼,韩信在初登将位的时候,就向刘邦侃侃而谈了项羽的三个致命缺点。

第一是项羽骁勇善战,却不会任用将军,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不利于战略部署,楚军的变动都要经项羽之手。

第二是项羽主持分封典礼的特点,封地爵位视关系而定,许多和项羽关系不好的人,得到的封地十分贫瘠,这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第三是项羽的人缘远不如刘邦,刘邦是喜好结交朋友,接地气的交友方式,项羽则自恃贵族身份,纵使放不下架子。

韩信的话句句戳中要点,让刘邦听来大为受用,同时韩信还为刘邦制定了东征天下的宏伟战略,真金不怕火炼,刘邦听得出韩信的话不是无稽之谈。自此楚汉棋盘上加入了一颗决定局势的棋子,淮阴侯韩信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威风凛凛地号令三军,向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宣战。

韩信励志故事(苦心人有志者事竟成)(9)

楚汉战争

事竟成

西汉王朝建立后,韩信受封为楚王,一时风头无人能敌,西汉三杰之中韩信的权势最高,衣锦还乡的韩信找到亭长夫人,居高临下地数落一番后,赏赐了一百两金。

韩信还专门寻到洗衣婆婆,虽然仅过去不到五年的时间,昔日衣衫褴褛的穷小子,竟能摇身一变成为大名鼎鼎的楚王,韩信派人赏赐给洗衣妇人一千两金子,报答她的一饭之恩。

至于那个明目张胆侮辱自己的屠夫,大概是数年的战场磨掉了韩信的锐气,拓宽了韩信的格局和眼界,他不屑于和屠夫斗气,转而赐他做了一个小武官。

总结

韩是一个苦心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意义,不过他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天道酬勤,只要不放弃,必然会得到回报。

参考资料:《史记·韩信列传》、《史记·萧何列传》、《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汉高祖本纪》、《史记·吕太后本纪》、《史记·留候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