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在家里冲咖啡时,总会感到微妙而又莫名的变化,但所有的参数都没变啊!莫非是舌头的问题?其实,我们经常容易忽略的一个参数便是水温!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势西高东低,再加上丰富多变的地理环境,以至于各个地区所处的海拔不同,自然就会影响水的沸点。所以同样是烧得滚滚开,有的地方接近100度,有的地方也就90出头。不过总不能为了喝咖啡,按海拔高度来搬家吧!别担心,只要能烧到80度以上,冲咖啡是没问题的。

我们如何来拿捏水温?

第一,注意水温的最初设定。实际上总会比设定的低一点,冬天还要低更多。

第二,注意失温。低温的滤杯、手柄、杯子、甚至是豆子都会降低水温,提前预热可以尽量减少失温。

第三,注意冲泡时间。冲泡时间越长,水温流失越多,所以,烧好了水犹豫应该摆个什么POSE来冲,很可能做出一杯味道奇怪的咖啡。

水温对咖啡萃取有什么影响?1‍‍.萃取率

回想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所以更高的水温则会得到更高的萃取率。也就是说同样的豆子,同样的研磨度,水温越高,咖啡浓度越高,味道会越重,风味则会变得更苦,过高的话则会带出焦苦味!甚至把本应回避的大分子链的杂味萃取出来。如果水温不足,则萃取能力不足,会带出涩感,风味物质不足造成浓度过低,风味寡淡。

2.萃取时间

水温同样影响萃取时间,温度高则所需的萃取时间相对短,温度低则需要的时间长。如果把握不好,那风味就会变得很怪。

水温较高时,冲泡时间需要适当缩短,时间过长就会苦、杂味重,风味与杂味并存,就很难分析是哪个参数的问题。

水温较低时,要达到相同的萃取率,则需要延长萃取时间。如果温度过低、时间过长,则容易造成颗粒外层的过度萃取,而总体数据则反应为萃取不足,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浓度不够却还有明显的过萃风味。

水温多少度才能喝到美味的咖啡(还在纠结做咖啡用多少水温)(1)

水温把控得当则可以调整整体萃取状态,如:利用高水温的萃取能力来弥补研磨度稍微磨粗了;利用低温来弥补研磨稍细;长时间冲泡策略可考虑较低水温平衡萃取率;高温细磨快冲加搅拌可激发更多极浅烘焙的风味;极低的温度可以进行低温萃取以获得更多的风味物质……

怎么样?糊涂了吗?糊涂就对了!下回接着讲!

什么?没有温度计?烧开了晾一分钟一般都好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