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唐代诗人刘禹锡有一首寄物咏怀的代表作品为《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释意为春暖花开,朱雀桥边的野草开了花,乌衣巷口中的夕阳斜挂着,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此首诗通过对野草,夕阳,燕子的描写,侧面抒发了作者感叹世态万千,变化无常的情绪。尤其是作者通过燕子飞入百姓家的描写,现实描述了燕子春暖归来的现象。

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越冬(燕子迁徙南方过冬)(1)

每逢春季的到来,世界万物呈现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观,在此刻的农村,我们抬头看看自家的屋檐,不免就会发现一窝窝燕子已经筑起了燕巢。燕巢是燕妈妈为抚育自己的宝宝而铸成,原材料为泥土和草的混合。

燕妈妈用自己弱小的力量一点一滴,无限反复的搭建自己的巢穴,每次筑巢需要花费8-14天的周期。为了御寒,燕妈妈巢内也会贴心的放有羽毛等保暖材料。燕巢搭建成功后,我们会发现第二年的春天原来的燕子一如既往的还是会回归到原巢中,正如小时候的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然而一到冬季,成群结对的燕子就会飞向南方,一到春季再次回归,人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燕子筑巢后,不一直住在这里呢”,飞向南方的燕子为什么每逢春季还会回来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接下来一一解析。

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越冬(燕子迁徙南方过冬)(2)

燕子在冬季为什么会飞向南方?

南方不是我们所认识的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而是比我们想象中要远的多的地方,比如亚洲的燕子可以飞到澳大利亚,欧洲的燕子能够穿越撒哈拉大沙漠,美洲的燕子则可以到南美洲的领域。为什么燕子一到冬季就会进行远行呢?

有人猜想是不是燕子无法承受寒冷的天气而飞去温暖的南方?其实不是这样的,原因是燕子自身有着一层层御寒的羽毛是可以抵制住严寒的恶劣天气。真实的原因很大是因为食物缺少的因素,首先所有燕科类动物的食物来源大部分都是以空中无脊椎动物为主,比如昆虫。也有较少种类会进食植物类食物。

众所周知一到冬季,随着天气变得冰雪寒冷,世间万物都是处于休眠的状态,昆虫也不例外,昆虫一旦不活动,燕子就会缺乏主要的食物来源,因为它不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正如达尔文进化论所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燕子只能每年迁徙到温暖的地带来寻求广阔的生存空间。

燕子的迁徙根据科学的观察一般都是选择在夜晚飞行,它们白天寻找食物来填饱肚子,晚上成群结伴飞行,据研究,燕子每天能够飞行140-220公里,一般飞行2-5个晚上就能到达目的地,迁徙的过程也是非常考验燕子的体力和意志力的,有个别的燕子由于体力不支而遭遇死亡。

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越冬(燕子迁徙南方过冬)(3)

燕子春季为什么又会回归呢?

既然南方适合燕子的生存,为什么燕子还会在每年的春季不远千里的回归呢?南方地区整体温度适宜,众多生物很是活跃,燕子的天敌比如蛇虫鼠蚁等也是以昆虫为食,它们之间难免会产生竞争关系。而燕子一般繁殖都是在4~7月,通过外观我们发现燕子的体型很是瘦小,根据大自然的法则“弱肉强食”,燕子为了自己以及后代的生长,只能更换区域。北方一到春天,春暖花开,万物苏醒,昆虫食物来源很是丰富且竞争对手相对来说较少,综合以上考虑,燕子就会毫无选择地在每年的春季回归。

我们发现燕子非常念旧,每年春天都会回到同一个地方筑巢,难道它们自身可以定位吗?古代的信鸽凭借地球磁场定向机制能够飞回故地,科学家猜测,那燕子估计是凭借自然识记法来重回故里。

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越冬(燕子迁徙南方过冬)(4)

总结

有关鸟类的迁徙有2种假说,一种是冰川假说,认为原始的鸟在北方,因为北方的冰川期不适合生存,故迁徙到南方,等到春季冰川消融再次回归北方,渐渐地鸟类已适应这种“冬去春来”的模式。另外一种是大陆漂移说,随着大陆的分离鸟类也被带去北方,鸟类凭借记忆再次回归北方。我们先不讨论假说的真实与否,燕子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好伙伴,它们都够帮助人类消灭农业害虫,所以在每年的春天燕子回归之季,我们要善待自己屋檐下的燕巢,不要伤害它们,保护它们。

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去越冬(燕子迁徙南方过冬)(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