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郑州人一聊起西郊就停不下来,年轻人或者外地来的新郑州人听着往往一脸疑惑:

西郊,到底在哪?

郑州的西郊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地理区域划分,针对西郊是哪这一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说过了京广地下道就是西郊,有人说嵩山路以西是西郊,为此网上常常爆发争吵。

郑州西郊还是东郊(老郑州人总说的西郊到底在哪)(1)

需要说明的是,西郊的概念是随着郑州的几十年发展而变化的,我们不追求具体的地理位置,只寻找西郊给我们留下的记忆。

郑州从商代建设商都城后,大致位置就基本没有变过,三千多年来,主城区大致一直都在现今管城的区域,商城墙所包的范围内,随着清末民初时期郑州火车站的建设才开始向西发展。

郑州西郊还是东郊(老郑州人总说的西郊到底在哪)(2)

在新中国成立后,郑州西郊开始迎来了大发展。

首先是工业上,当时国家为了改善工业发挥不平衡的格局,决定向中西部地区发展工业。

郑州地处中原四通八达,同时也有丰富的物产资源,自然成为了当时的重点发展城市。

而郑州地势整体西高东低,西面不怕水害发展工业更加安全可靠,所以当时的郑州西郊就成了发展的首选。

郑州西郊还是东郊(老郑州人总说的西郊到底在哪)(3)

自此郑州五大国棉厂、郑州二砂、郑州水工机械厂等纷纷在郑州西郊安家落户。

数十万计的职工家庭在为国家发展奋斗的同时,随之安置在了郑州西郊,与此同时西郊的文教卫事业也开始了同步发展。

郑州西郊还是东郊(老郑州人总说的西郊到底在哪)(4)

1956年,郑州大学开始征地建校,

1958年,郑州中医院在西郊建成,

1960年,郑州市一中迁至西郊,

还有西郊热电厂、电视台、少年宫,河南省图书馆等等构成了老郑州人的无数回忆。

郑州西郊还是东郊(老郑州人总说的西郊到底在哪)(5)

少年宫旧照

如今的西郊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样,90年代的国企改革后,国棉厂效益逐渐下滑,呈现低迷的状态。

2019年,西郊标志性的新力热电厂烟囱熄火,自此热电厂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停下工业脚步的西郊,现在留给我们的大概只剩下三厂烩羊肉,四厂烩面,马仁鸿凉皮、延庆祥炸鸡、裕丰源烩面等等各种各样的美食。

郑州西郊还是东郊(老郑州人总说的西郊到底在哪)(6)

最近几年,西郊开始逐渐向文化产业发展,老旧厂区开始改造。

2020年,由郑州第二砂轮厂改造而成的郑州二砂文创园向市民开放

没有了机械的嘈杂和喧嚣,第二砂轮厂作为新中国工业历史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贡献者,以新的面貌展现在郑州人的眼前,继续给郑州人带来文化的享受。

郑州西郊还是东郊(老郑州人总说的西郊到底在哪)(7)

西郊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地理

它成为了一种郑州精神

代表着郑州蓬勃发展时期的百态千姿

作为一种情怀长久地留存在郑州人的心中。

走,去吃碗四厂烩面。

我是@郑州新旧事,关注我带你了解不一样的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