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通报,肯定有人充满疑问
骗子是如何混进班级群的?
恭喜你 问到点子上了
骗子进群V1.0
诈骗分子通常会直接在qq等聊天工具内搜索班级群、家长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公开的群聊信息。
如果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群主验证不严格,他们就可以冒充某学生家长申请进入。
有些班级的家长群在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QQ号,群二维码直接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骗子进群升级V2.0
×
刚上初一的小明像大多数男生那样爱玩手机游戏。有天夜里,小明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王者荣耀”,遇到一名兜售游戏皮肤的“网友”。
小明苦于零花钱不多,没法“氪金”,但对方说如果小明能证明自己是学生,就可以免费送小明一套游戏皮肤,证明方法就是把“网友”拉进小明的班级群内。
小明拿到妈妈的手机,打开家长群的二维码,拍照发给“网友”。
对方进入家长群后立刻伪装身份并潜伏起来,通过群内聊天及备注信息判断出群成员的身份。
然后将老师的微信头像昵称复制到自己的微信号上,并发布了收取“资料费”350元的通知和一个支付宝收款二维码。
好几位家长“积极响应”,直接在家长群中转账付款,直到班主任上完课看到这条消息,才发现被骗。
中小学生大多缺少警惕意识,思想防备较弱,同时骗子很会迎合年轻人玩游戏的心理,声称验证自己学生的身份就可以免费送皮肤,免费“带飞”。
所谓的验证方式就是让学生把骗子拉进班级家长群来证明。
骗子摸清群里的情况后,就会使用老师的口吻、以各种名义向群内家长征收学习资料费、补课费、体检费等等费用,并发出微信或支付宝的收款码,让家长扫码付款,甚至要求家长把付款成功的截屏发到群里。
南京反诈中心提醒您
家长
不要随意泄露家长群号和二维码,对老师的微信、qq号等做好自己的备注,骗子能换头像,换昵称,但换不了他人的备注。保存好老师电话,如遇有人在群内收费或私信要求收费,应保持警惕,切勿轻信,及时通过电话与老师核实,不可盲目转账付款。提醒自己的孩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掉入骗子的陷阱中。
老师
要及时检查自己所在班级群、家长群,核实所有成员身份,严格落实实名制度,对身份存疑的尽快踢出群。将QQ群、微信群、钉钉群等设置为“审核通过后方可入群”,加群方式设置为“需要身份认证”,关闭“允许被搜索”功能。
学校
在校内设立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专栏,在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多宣传针对师生和家长的诈骗类型,在家长会时反复提醒,提高家长警惕性,杜绝此类案件发生。
来源:南京反诈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