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平等待人 以理服人,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弟子规第七讲?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弟子规第七讲(今天我学弟子规第六章第七节)

弟子规第七讲

第七节 平等待人 以理服人

原文: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释:

对待家中的婢女与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以身作则,虽然品行端正很重要,但是仁慈宽大更可贵,如果仗势强逼别人服从,对方难免口服心不服。唯 以理服人,别人才会心悦诚服没有怨言。

解说:

待婢仆 ,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这两句要用现代的观点来理解。它的本意是对待家里的婢女和仆人,要注重自己的品行端正,并且以身作则。不仅品行端正很重要,而且还要宽厚仁慈。

现在可以从这两方面来理解。首先,现在阶层分化,有不少从事家政服务的人。而有个别条件好的“土豪,”瞧不起那些家政服务人员。如保姆 ,清洁工等,这是不对的。而是应该敬重他们。自身注意检点,尽量减少他们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

其次,我们可以从领导与下属,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理解。如果领导、上级能作好表率,那么下级自然会仿效。同时能以人为本,尊重下属的人格,那么他们自然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顺从领导,为之效劳。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这两句承前"虽端贵,慈而宽",对待家人和下属应该仁慈宽厚,更进一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人心悦诚服。

这两句的意思是利用权势强迫压服别人,别人即使表面屈服应和,但内心并不以为然。只有以理服人,别人才会从内心认可,乐意接受。

作业:

1. 读一读,记一记,并细细品味它们的含义。

(1)民贵君轻 载舟覆舟 以理服人 仗势欺人 平易近人

(2)有理不在声高。

(3)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4)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5)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2.想一想,议一议。下列行为,对的在( )打“√”,错的在( )打“X”

(1)有人认为声音越大、气势越猛就越有理。 ( )

(2)我们应该尊重那些清洁工,尽管有时候他们身上有点脏。 ( )

(3)小红是班长,不管对与不对,我们都得听他的。 ( )

(4)通过老师的教育,他明白了道理,默默地低下了头。 ( )

(5)明明的父母很有钱,请了保姆,但双休日经常帮助做家务。( )

3. 阅读欣赏下文,并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并仔细体会。

做人最忌讳的,是太有身份感

1.谦卑自守,放下身份优越感

五台山在清代颇有地位,住持的声望也远远高于其他寺院。

有一次,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去五台山玩。进庙的时候,住持不认识他,看他穿着打扮一般,便说:“坐”,又叫一声“茶”,意为以随便的茶水招待。

谈话之间,得知纪晓岚是京城来的客人,又把纪晓岚引入内厅,恭敬地说:“请坐”,“敬茶”。

经过一番细谈,发现对方居然是礼部尚书纪晓岚。住持神色震动,谦卑地领纪晓岚入禅房,尴尬地赔笑道:“请上座”,“敬香茶”。

纪晓岚要走的时候,住持求他留字,以光辉禅院。纪晓岚略一思索,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

住持看完,顿时羞愧不已。

民间老话说:看人下菜碟。是说看来的客人不同,端不同的菜上桌子,意思是对人不平等,不能一视同仁。看到身份比自己高贵的,就高看一眼。看到比自己低微的,就放肆一点。

这些人的优越感来自容貌、财富、学历、地位、权力,更多的,则是来源于教养的缺乏,见识的浅薄。

《易经》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凶有吉,唯独谦卦,没有凶,只有吉,是最好的一卦。《易经·谦卦》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以谦卑自守,以谦卑的姿态守住低处,才能没有祸患。

2.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你的教养

前一阵子,有一个视频在网上火了。

因为服务员一个不小心弄洒了菜汤,某知名人士连着骂了她十几分钟。服务员一直陪不是,最终还是被骂哭了。很多人就是这样,仗着自己厉害,就喜欢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

龙应台说过一句话:看一个人的教养,就看他怎么对待弱者。

一个人欺下,必定媚上。对待弱者肆意谩骂,对待强者便只能卑躬屈膝。嚣张跋扈对应着小心翼翼。自负对应着自卑。

他们内心没有一个可以支撑的点。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需要踩着别人来证明什么,也不需要刻意讨好别人。

《周易》里讲:敬之无咎。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对人恭敬其实是庄严自己。

3.待人最好的态度,是平视

白岩松曾经去某大学演讲。

有个学生发了一条微博:“要见到白岩松老师了!!!!!!!!”连用八个叹号。

白岩松就说:“为什么用八个叹号呢?因为你觉得我厉害,我牛。

如果你这样觉得,那我们就没有就失去了平等的交流。我们那个年代,不存在要签名,要合影。老师讲的好,大家认真听,讲的不好,大家就会反驳。这个人无论是谁,多有名气,大家也都会有自己的思考。”

《周易》讲:上交不谄,下交不渎。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该去仰视;

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都不该去俯视。

待人,要从平视开始。地球离开谁都在转,千万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重,所以也别妄自菲薄。

俯视的人趾高气扬,仰视的人卑躬屈膝。平视的人,不卑不亢。

综合训练五

小结:

这一章告诉我们以广泛的爱心对待社会大众,提倡博爱。要我们爱生活,爱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这个爱心也就是孝心。从爱父母开始,爱家人,爱朋友,爱同事,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爱生活,爱才能,爱真理,爱万事万物……让世界充满爱!

对世界充满爱心,就要大公无私,就要胸怀宽阔,就要爱憎分明,就要惩恶扬善。还要宽宏大量,理解包容。

一、阅读思考

阅读“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体会“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的含义,然后进一步体会泛爱众的中心。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典型的以理服人的例子。

诸葛亮前六次抓到孟获都把他放了,就是要让他从内心服从。

现在有的人有了权势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颐指气使,结果,别人表面恭和,但背后却不满甚至憎恨,阳奉阴违,得不偿失。所以,要让众人服从,就必须以理服人。这里的理,指公理,指道义,是符合大多数人的理。以理服人,才会和谐,才会万众一心。泛爱众就是博爱,没有偏见,众生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