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舞江花(羽飞江花)(1)

寻找光

农历四月十五,朋友圈都在晒月亮,晒出李白笔下的一轮轮白玉盘,大有网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之景象。人们欣赏月亮在黑夜里带来的光芒。《说文解字》说:“光”由“火”与“人”组成,犹人举火把。古时取火不易,故鲁迅先生有言:石在,火总不会灭。

刚刚结束的尤伯杯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决赛中,奥运冠军陈雨菲带伤出征,苦战3局,挽救3个盘点,以2∶1战胜韩国“天才少女”安洗莹,为国羽艰难拿下首盘。当最后一球落下,陈雨菲和安洗莹二人均精疲力尽瘫倒在地,那样的画面令人动容。

鲁奖获得者、散文家陆春祥新作《羽飞》呈现了陈雨菲的成长轨迹,在父亲和姐姐的眼中,她从小活泼如小猴子一般,是“翻天覆地的霸王”,她是如何成为世界冠军的?陈雨菲赛后接受采访时说,自己这一年来都处于低谷,但“今天我看到了一点点光,最后一战,再黑暗我也去寻找自己的光”。陈雨菲的光是什么?也许是她战胜心魔的精神之光。

日月经天,我们歌颂太阳,也赞美它的反光——月亮。

(周璐)

羽飞

桐庐县城陆家湾,老城区诸多老小区中的一个。

这些小区大多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十几幢房子,没几个停车位,行道逼仄,树与房与花草挨挨挤挤。陈哲兄妹六个,他是老小,结婚后,他与妻子就住在这里。1998年3月1日,女儿陈钰出生,八字排过,说孩子命中缺金,就取“钰”吧,“钰”是坚硬的金属,宝物、珍宝。

这个带金的孩子,虽是千金女娃,却比男娃还好动,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时刻腾挪跳跃,跌倒擦伤也不怕,甚至爬到电视柜上坐着,然后朝父母嘿嘿傻笑,陈哲看着眼前这个活泼如小猴子般的女儿,有些无奈,他思忖,自己当过武警,喜欢打篮球、排球,难道这是运动基因?不过,作为体育爱好者,他明显意识到女儿身体的协调与灵活,都要远远超过一般孩子,嗯,这不是什么坏事。

到了小陈钰读幼儿园小班的年纪,陈哲将女儿送进机关幼儿园。从陆家湾出来,过劳动路,几分钟就到圆通路老县政府边上的幼儿园。圆通路一边靠山,人不多,车也不多,有山有树,给人的感觉就是从容不迫。这短短的路程,陈哲大部分时间都选择走路,牵着女儿的手,可以看风景,可以让她背几句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咏鹅》,这是所有小朋友都要背诵的,没有看到过向你飞奔而来的鹅也没关系,但至少知道了有硬羽毛的“曲项”,小陈钰一边有口无心地念着“鹅”,一边蹦蹦跳跳,随手撩着路边的花与草,她完全不知道,此生会和羽毛连在一起,此羽虽非彼羽,但终究是一种暗合吧。

陈哲和我说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有些感慨:你送女儿上机关幼儿园的十年前,我也天天送儿子去那个幼儿园,我那时在县委宣传部工作,不过,当时我租住在富春江边的马家埠,更近,穿过马路,走几步就到了。时间真快啊。

我问陈哲:你们一直住陆家湾吗?

不是,小朋友幼儿园读第二年的时候,我就搬到了江南的梧桐公寓。

我有些惊讶:这真是太巧了,我们是一个小区呢,我比你早几年,是一期。

陈哲说:他们2002年搬到梧桐公寓的。

而此前一年,我已经调杭州,不过,家还没搬,双休日常回梧桐公寓的。

话越聊越近,喝一口茶,再切入正题。

这转眼就到了2004年的7月,陈钰幼儿园大班读完,毕业了。陈哲说,因为女儿的户口在陆家湾,她读的小学对应在桐庐县实验小学,9月1日,将是小朋友读小学的日子。

桐庐南北两岸,虽大江穿城,但到了7月,天气照旧热,除非你夜晚去江边,否则凉风不会沁你心脾的。7月中旬的一天,陈哲忽然听到一个消息: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到桐庐来选运动苗子(我插嘴,喜欢体育的人关注的消息,和别人也不一样,陈哲笑了)。体校选哪些科目,多大的孩子才能参加选拔,陈哲都不知道,他是凭直觉,一番打听后,他立即拉着女儿,骑上自行车,穿过富春江二桥,转开元老街,朝桐君山对面的县第三小学(现为桐庐迎春小学)测试现场飞奔而去。

现场大多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陈哲也没抱太大的希望,他只是觉得,这是一次机会,女儿良好的运动能力,让专家们鉴定一下,自己心里也有个数。问清楚了,是羽毛球队招苗子。测试倒也简单,就两项,跑步,立定跳。不比不知道,虽是低龄,但陈钰轻松自如而又极富张力的运动天赋实在亮眼,陈哲和招生老师一样,都极兴奋。

6岁的陈钰,就这样进了杭州陈经纶体校。我问陈哲,如果当时不是羽毛球队,是足球队招苗子呢?陈哲笑笑说:我肯定也送她去测试!

一边运动,一边读书,这是小陈钰的日常。

刚进体校的少年,不,应该称儿童,除了压缩性的学习之外,所谓的运动,也只是最基本的架拍、挥拍、步法等日常训练。每天都是简单的重复,一般的人,枯燥与无聊不可避免,但就是奇怪,小陈钰却乐此不疲,每天都充满着新鲜感,她似乎就是为羽毛球而生。

和陈哲聊着小陈钰的日常训练,我脑中忽然跳出了三百多年前的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的发明人。列文虎克,市政府大门看了几十年,起初,他看到眼镜作坊里的工人们在磨镜片,忽然想,要是有一个能看清极细小东西的放大镜该有多好呀,这或许就是最原始的动力,他磨呀磨,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块镜片,磨破了的手指不知道流淌过多少鲜血,终于磨制出了一个直径只有3mm,但放大效果极佳的镜片。这个著名微生物学家的故事,就一个简单的道理,一件枯燥的事情,也可以做到极致,做出大学问。

小陈钰面对的枯燥与艰苦,是所有优秀运动员都必须经历的,而且,成功者几乎都有这样的寂寞沉静的经历。只是,她太小了,似乎还不足以面对这种枯燥与艰苦,妈妈看着瘦削的女儿,心疼得不行:钰儿,要不你回桐庐吧,不要训练了,我们回桐庐读书。吃苦与成功的道理,陈钰似乎清楚得很,她安慰妈妈:我会好好的,你们放心。

两年后,小陈钰被送入浙江省队三线队训练学习。所谓的三线队,就是苗子队。进队时,她的年纪依然最小,虽然球也打得像模像样了,但一与高水平的同伴交手,即便对方让她十分,她也打不过。先天条件不错,但要想脱颖而出,她得流更多的汗吃更多的苦才能赶超别人。又两年,10岁的小陈钰被浙江羽毛球队三线队看中,这依然是苗子队,不过,她要像那些成熟的运动员一样,开始直接面对真正拼杀的赛场了。

父母平时不太见得着女儿,但只要女儿回来休假,他们就会带她去一箭之远的富春江边走走,和她一般大的孩子,都还依偎在父母身边撒娇呢,可小陈钰不会,她已经习惯与寂寞与冷清相处,像个小大人一样,有自己的思想,看江上的飞鸟,看江中的船帆,看对面桐君山的白塔,那山那塔,她很熟悉,她常听大人说,桐庐人见不到桐君山会哭,她想家想父母的时候,也偷偷哭过,但为数不多,更多的时候,她心中想的是如何打好球。

浩浩大江,向前方静静地涌动,江流虽沉默不语,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推着它们走,抵达远方的大海大洋,就是江流们的理想。此刻,天朗气清,阳光灿烂,小陈钰对着大江出神地想着,她也是在奔向远方呢!忽然,江面的上空,有几只大鸟在俯冲追逐,她看着看着就自顾自笑了起来,鸟们飞得高,全赖它们一双有力的翅膀,一身好羽毛呀。

小陈钰十岁这一年,陈哲将她改了个名字:陈雨菲。

我笑着问:为什么要改名字?金子不要了?雨菲,是不是想让羽毛球飞起来呢?且飞得更高更远?

中国汉字具有无穷的韵味,陈哲也笑了:就这么简单。什么八字,人的命运,其实,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名雨菲,就是希望她轻松一些,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心理安慰吧。

我们一起笑了:戴着金子的镣铐,多沉重呀,这是要冲天飞翔的羽毛呀,轻盈才好!

是战士,必须上战场。

羽毛球小战士陈雨菲开始上场拼杀了。

2010年4月17日至23日,辽宁大连,全国少年乙组羽毛球比赛举行,陈雨菲代表浙江队出征,意气风发的12岁少年,取得了女单第二、混双第一的辉煌战绩,这是训练六年来的第一次真正比赛。这个时候,陈雨菲或许意识到了,她的羽毛球事业要真正开始了,她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的艰难困苦要去克服,外面的世界,残酷而又精彩,不过,她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两年后的11月,亚洲U15、U17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在东莞举行,200余名选手来自14个国家,可以说,这些尖子代表着未来,这是一次青少年们球艺的集中显示。14岁的少年,似乎没有什么禁忌,初出茅庐,一番拼杀,女子单打闪亮的银牌,挂到了已经亭亭玉立的少女脖子上。陈雨菲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表面平静,思绪却是无限翻滚,赛场上冉冉升起鲜红的国旗,虽没有居中,但旗因她而升,彼时,瞬间产生的荣光,既是对自己流下辛勤汗水的一种报偿,更激起了她的斗志,为荣誉而战,为国家而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定要打好下一场球!

次年,15岁的陈雨菲被国家二队选中。

17岁,入选国家一队。

这两年的时光,可以看成是国家队给新人的有意锤炼阶段,全面学习,体能,技巧,战术,配合,尤其是意志力的训练。没有天生的勇士,但聪明人可以凭自己的积累与智慧,尽最大的可能与对手周旋,时刻寻找对手失误的缝隙,瞅准时机,从而一击击败对手。

说陈雨菲幸运,不如说国家队看好这棵苗子,著名的羽毛球运动员张宁,成了她的老师。张宁曾是2004雅典奥运会、2008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张宁其实也是15岁进的国家少年队,她还做过中国羽毛球队女单的主教练。名师手把手教导杀技扑技,招招见血,陈雨菲眼界大开,越发刻苦与努力。

检验的时刻,随后就到。

2016年11月2日,世界青少年羽毛球赛的号角在西班牙毕尔巴鄂吹响。18岁的陈雨菲,青春勃发,如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她要开始在广阔的天空中遨游了。她决赛的对手是泰国选手蹉楚沃,一开始就勇猛出击,牢牢掌握主动,21比14,21比17,简单干脆,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几十分钟就斩杀了对手。看看这个女单冠军的含金量,中国队上一次拿到冠军是九年前。陈雨菲一下子进入世界排名第32位。从14岁到19岁,陈雨菲在国际羽坛上拼杀已经五年,她的天地,越来越宽,她的思想,也越来越成熟。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她都是一个真正的青年了,她感觉,青年运动员被赋予的责任,似乎也越来越重。

陈烨,陈雨菲的堂姐,大雨菲六岁,她在我们集团下属的《都市周报》实习过,我请她聊聊她眼中的陈雨菲,随便说什么都可以。

下面是陈烨眼中的堂妹。

妹妹从小就是个翻天覆地的“霸王”。我坐在奶奶家的沙发上翻书,她就在边上玩。翻页的间隙,我会不时地瞟她一眼。她从背后的沙发靠背,翻上了右手的鞋柜,又从右边的卧室,窜进了左边的厨房,反正没有她到不了的地方。她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左右手各捏着一根筷子来挑战我,仿佛有筷子做武器,她就可以和我一样高了。她去杭州体校的时候,我也恰巧到杭州读书。有些周末,家里人把我们从学校接出来,到处玩,这成了我俩在杭州撒欢的时光。这样的相处模式,一直持续到了我读高中。

这个阶段,我脑子里也逐渐明确了如何当好姐姐这个角色,妹妹平时训练很累,如果回家还要听家里人唠叨,那她太惨了,我要当好她的后勤部长,专门陪她吃喝玩乐,这个年龄段可以玩的东西,我们争取一样也不落下。她训练的时候,我从来不主动找她说话,她一回来我就带她各种玩。吃饭,逛景点,买衣服,KTV,到后来的桌游,VR游戏,甚至密室逃脱。妹妹偶尔也会和我扯扯她的训练日常,不过,一说到这,她就轻描淡写,但对我而言,什么都像天方夜谭。比如,她说,每天对着墙上的同一个点打,就能在墙上打出无数个洞(我惊叹她的准确与力量,而这几乎是球场上扣杀的基本功)。比如,她几乎每天都要进行长时间的跑步训练,差不多要跑半个马拉松长度的样子,而彼时的我,还在为800米考试成绩发愁呢。

有一天,我去北京运动员宿舍看她的时候,突然发现,她竟然比我高出了半个头,感觉妹妹在某一瞬间突然长大了。她温温吞吞地说着自己的近况,给我展示着宿舍里的各种宝贝,有些是粉丝送她的画,也有自己最近爱上的小玩意儿。回家后,我向家人炫耀了好一阵,我是第一个去过她运动员公寓的家里人。妹妹奥运会夺冠的时候,我有点蒙,好像做梦一样,真的是这种感觉,怎么自己的妹妹就拿到了奥运会金牌,这几乎是上天摘星一样难的事呀,她怎么就做到了呢?看来,我对她还是了解不够,至少,我对她的运动项目不甚明白。也有记者采访我,从我的角度看妹妹,就如陆老师你采访我一样,我都是机械地重复回答一些大道理。老实说,我对那些采访并不满意,现在想来,有一句回答,我觉得还挺好: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没有突然的成功。这也是事后,我清醒地一一盘点后得出的结论,我多次看妹妹的不同比赛,有时也去现场看,她有输有赢,赢了挥挥拳,喊几声,输了也不怎么沮丧,要死要活的,我知道她内心的笃定,后劲足嘛。从之前评论里的杀球不够积极啊,到后面的黑马,再到现在的满屏赞美,我觉得,那些记者描述得都非常准确,这也正好表明我前面那一句的判断,今天的奥运冠军,是她十七年汗水的累积,一步步做到的,她也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胜不骄败不馁的普通道理。

偶尔,妹妹也会向我展示一下她反差的一面。这个内容我和别人没有讲过的。我呢,属于看起来大大咧咧,实际上不管做什么说什么都会顾虑极多的人。妹妹呢,刚好相反,她看起来沉稳内敛,实际上是个时不时释放自己搞笑潜质的大话痨。

我婶婶有时候会无奈地说,你们俩怎么能有那么多话聊不完啊。她那些让人脑洞大开的提议,说出来陆老师您都不相信,比如她问我,要不要咬一口奥运金牌?然后一脸怪笑地怂恿:你试试看嘛;她还会提议我,用一下她各式各样的搞怪表情包;也会提议一起去玩恐怖主题的密室逃脱,结果,还没进去,她就一个人怕得躲在角落里碎碎念。

陈烨零零碎碎答了一些陈雨菲的日常,末了,她和我强调了一句:

在你们眼里,她是奥运会冠军,而在我眼中,她只是我妹妹噢。

然后,陈烨也爽朗地笑了。

几乎所有重大比赛,媒体上都有铺天盖地的报道,但这不是我写陈雨菲的重点,这一次采访,大部分时间,我和陈哲都在聊陈雨菲的成长,以及杂七杂八的一些琐事。

我想知道一些她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挫折,以及如何自我调整,应对挫折。我问陈哲。我知道,成功都只是表面,任何人都会遇到挫折,陈雨菲不可能一下子就成为世界羽毛球冠军的。

陈哲点点头,深以为然,他重点说了两件事。

一件是:女儿进入国家二队后,曾有过被退回浙江省队的事,不过,只有短短的三个月。现在想来,也可以说,是国家队的策略,就是想更好地磨炼一下她的意思吧。退回的原因嘛,是因为她输掉了一场根本不应该输的球。

退回到省队,陈雨菲哭了吗?我问陈哲。我看她的不少比赛视频,陈雨菲总是那么慢条斯理,默默无语地进场,拿出球拍,有时输掉一个球,也最多扮个鬼脸。我很少听到她有像别的运动员那样发出的嗨嗨嗨嗨的啸叫声。

这一次退回,她委屈得很,大哭一场。陈哲笑道。在父母眼里,女儿特别懂事、坚强,意志力超强,但终究还是个孩子,遇到挫折,她也控制不住。好在回省队的三个月,她基本没受大的影响,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认真自我反省,寻找不足。陈哲打了个比方,这次退回事件,就像给她补一次钙吧。

另一件是:自拿到世青赛女单冠军后的2017、2018两年,女儿又在不少重大赛事上连连失利。比如泰国大师赛半决赛,瑞士公开赛,尤伯杯半决赛。

怎么对待这些接二连三的失利呢?我问陈哲。

他回答很干脆:撇除一切其他原因,失败,说明她在技术上还有不成熟的地方,还有漏洞要补。

是啊是啊,我赞同。就哲学角度言,没有永远的胜利,只有永远的失败,失败才是运动员的常态。关键的关键,是屡战屡败,还是屡败屡战。前者让人感叹比赛的残酷,后者则给人以无限的顽强与上进,总结得失,最终赢得胜利。

或许,雄鹰蹲下地来歇息的时候,就是在整理自己,为下一次腾飞做准备。

陈雨菲大多时间都在北京,还经常满世界地飞,你们父母怎么和她交流呢?我又问陈哲。

女儿极忙!说起这个,陈哲两手一摊,一脸无奈:2018年,大年三十才回家,我到萧山机场去接的,住了两晚,年初二就回北京了。今年过年也回不来了,现在还在成都集训,2月3日,要参加冬奥会的火炬接力,3月份要去参加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好在微信方便,我们跟女儿聊天的时候,大多聊比赛心得,她总是说刚结束的这一场,什么地方什么地方没打好。有时女儿也会撒娇,说想吃富春江的鱼了,说想吃妈妈烧的土豆丝了,说想莪山的外公外婆了。她外公70岁,外婆67岁,老人家和我们一样,外孙女每场大的比赛都要看的,她外婆常看着看着,就流下了眼泪,老人家是心疼外孙女呀!她知道,外孙女训练时,腰受过伤,膝盖受过伤,脚踝也扭伤过。

真不容易。我也感慨。其实,不仅仅是陈雨菲的父母、外公外婆等亲人们在关注着她,富春江两岸的家乡人民都在密切关注着她。

这种关注,在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达到了沸点。

东京时间2021年8月1日晚8时,东京武藏野之森综合体育广场。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决赛开打,桐庐县特意在体育中心专门组织观众观看,陈哲也坐在看台上为女儿加油。场外暑气蒸腾,场内人声更热。

我如记分员一样,记下了陈雨菲与台北选手戴资颖的这一场巅峰对决。C:D,C为陈雨菲,D为戴资颖,括弧中是陈雨菲的动作。

第一局,用时24分钟。

0:1;1:1;1:2;1:3;1:4;2:4;3:4(比划了一下);3:5;4:5;4:6;5:6;6:6(挥拳);6:7;7:7;8:7;9:7:10:7;10:8;10:9;10:10;10:11;10:12;11:12;11:13;12:13;13:13;14:13;14:14;14:15;15:15;15:16;16:16(挥拳);16:17;17:17;18:17(挥拳);19:17;19:18;20:18(挥拳,大喊一声);21:18。陈雨菲沉着稳定,超3分,赢下第一局。

第二局,用时25分钟。

0:1;1:1;2:1;2:2;3:2;3:3;3:4;3:5;4:5;5:5;6:5;6:6;7:6;8:6(挥拳,大喊一声);9:6(大喊);10:6(大喊);10:7;10:8;11:8;11:9;11:10;12:10;12:11;13:11(挥拳);13:12;14:12;14:13;14:14;14:15;14:16;15:16;15:17;16:17;16:18;17:18;17:19;18:19;18:20;19:20;19:21。

戴资颖奋起反击,超2分,扳回一局。

第三局,用时30分钟以上。

0:1;1:1;2:1(挥拳,擦汗);3:1(挥拳);3:2;4:2;5:2;5:3;6:3;7:3;8:3;9:3;10:3;10:4;10:5;10:6(连续失误,跳了几下);11:6(挥拳,大喊一声);11:7;11:8;11:9;12:9(挥拳,大喊两声);12:10;13:10;14:10;14:11;15:11;15:12;15:13;15:14;16:14;17:14;18:14(挥拳,大喊);18:15;19:15(挥拳,大喊);19:16;19:17;20:17(一个转身,挥拳);20:18;21:18。

最后一个球,中国队为陈雨菲加油声此起彼伏,陈雨菲与戴资颖来回十几个抽吊扑击,戴资颖失误。陈雨菲扑倒在地,教练跑过来拥抱,陈雨菲和戴资颖网边握了握手,将胸前运动服上的国旗特意朝镜头前的观众指了指,这个时候,她似乎想起来了,她面对的是亿万观众。陈雨菲双手捏拳,再次举起挥了挥。

我这么不厌其烦地记下每一局的比分,主要是偷懒,另外我自小怕体育,极怕描写运动场景。不过用意却很明显,请读者与我一起进入精彩的现场,体验高手高水平的对决。

无论得分还是失误,我看陈雨菲都显示出不一般的淡定与坚定,我觉得,陈雨菲现场打球,不一定有我场外看球那么紧张。她不会去想场外及桐庐体育馆内数亿双眼睛盯着她挥拍的热烈眼光。看到结束比赛后陈雨菲的挥拳,家乡的观众再一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是陈雨菲与戴资颖的第19次对决,以往的战绩是,3胜15负。数学角度说,这是什么机率?她赢的机会,只有百分之二十。一般情况下,如果不到百分之五十,都不能说有机会,但百分之二十也是机会,甚至百分之二、千分之二、万分之二也是机会,只是这个机会来得微小而渺茫,它需要信心与决心的辛勤浇灌。然而,这又与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古今战争历史案例不能完全相比,它没有诸多的侥幸,它需要实力对决,各局的详细数据,如缓慢回放的影像,不再枯燥,这短短的三局八十分钟,却是陈雨菲整整十七年羽毛球生涯的精彩演绎。

我看着记下的几页比赛数据,C,D,C,D,C,D,不禁哑然一笑,哈,C在D前面,天注定嘛。

比赛结束,陈哲与女儿通了电话。

父亲问:第三局有没有想过,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压?父亲发现,每当追平的时候,戴资颖着急,女儿也有些着急,特别是第二局结束时,前面两局都已归零,两人又重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父母比女儿还急。

女儿答:发挥自己的优势,击败她!女儿的回答沉稳简洁,或许,这是赛事刚结束说话的语气尚未平顺的缘故,但这就是她采取的战术。

陈雨菲知道,这个夜晚,有许多人为她这个冠军沸腾。结束通话前,她这样告诫父母:比赛已经结束,你们也要低调!父母对着微信中汗淋淋的女儿连连“嗯嗯”,他们都知道,女儿喜欢球王贝利那句名言:好球在下一个!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南北朝那首著名的《江南》乐府诗,此刻,模仿一下彼诗,描述一下陈雨菲的日常,也表达我对她的真诚希冀:

富春江上雨飞,

雨菲飞呀飞。

雨菲飞到东,

雨菲飞到西,

雨菲飞到南,

雨菲飞到北。

雨菲的理想,下一站,2024年,巴黎奥运会。

陆春祥一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已出散文随笔集《病了的字母》《字字锦》《乐腔》《笔记的笔记》《而已》《袖中锦》《九万里风》《霓裳的种子》《夷坚志新说》近三十余种。曾获鲁迅文学奖、北京文学奖等奖项。)

【编辑:侯方隅】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