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广州丸美生物新消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广州丸美生物新消息(加码重组胶原蛋白)

广州丸美生物新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以“弹弹弹,弹走鱼尾纹”广告语为人熟知的丸美股份(603983.SH),不久前对外宣告了一项大举措。

在其日前举办的一场“第二届重组胶原蛋白抗衰老论坛”上,丸美股份发布了三大新品:重组胶原蛋白奢颜霜(胶原奶油霜)、重组胶原蛋白面膜(胶原绵绵杯)、重组胶原蛋白冻干面膜(脆皮冻干面膜),强势进军“重组胶原蛋白”领域。

丸美股份董事会主席兼CEO孙怀庆在论坛上介绍,“丸美从2015年开始投入双胶原蛋白最后的冲刺,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已投入超过一亿元的资金”。

在行业人士解读看来,随着“成分党”关注抗初老/抗衰老的需求崛起,“重组胶原蛋白”有望在护肤抗衰成分中崭露头角。

丸美股份借此发力“重组胶原蛋白”,希望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一众国产护肤品中,丸美股份的业绩表现并不亮眼。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44亿元,同比微涨0.53%,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降15.49%。

相比之下,珀莱雅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净利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贝泰妮的净利增速甚至在40%以上。

重组胶原蛋白,下一个风口?

在功效护肤市场中,视黄醇、多肽、玻色因是目前抗衰抗老领域的热门成分。而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发展, “重组胶原蛋白”也受到市场关注。

在此背景下,以“弹力蛋白”和眼霜品类为强项的丸美股份,一头扎进生物技术抗衰领域。

2021年3月,公司与暨南大学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校企共创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成功应用于新生物科技抗衰品牌“美丽法则”并推向市场。

当年,丸美股份发布了与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功能结构域氨基酸序列100%一致“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同时利用“翻译暂停”专利技术对基因序列和蛋白活性进行优化,实现了更高效的活性胶原蛋白表达。

随后,丸美股份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技术应用到新品中,于2021年四季度上线丸美重组胶原蛋白系列10个SKU,主攻线上有小金针次抛精华,主攻线下有冻干粉护理套盒。

丸美股份对其胶原蛋白产品颇感自豪,声称公司以‘重组胶原蛋白’双专利、超温和及强功效,入选抖音X巨量引擎X时尚芭莎之“了不起的中国成分”TOP1。

11月1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丸美股份证券部,对方表示,“公司布局的是全人源重组双胶原蛋白,已有多款产品已经应用到这一成分,看好该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过,对于公司“重组胶原蛋白”产品的营收情况,丸美股份证券部人士并未透露。

作为新兴抗衰成分的“重组胶原蛋白”,有望成为风口。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引自巨子生物招股书),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的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8.40亿元增至2021年的4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2.8%,并预计将进一步从2022年的72亿元增至2027年的64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5.0%。

面对潜在增长的市场空间,不少美妆龙头企业都争先涌入这一赛道。

据国信证券研报统计,丸美股份、巨子生物(02367.HK)、华熙生物(688363.SH)、拟登陆北交所的锦波生物(832982)以及暨源生物等企业,都纷纷入局。

如巨子生物自称是全球首家实现量产重组胶原蛋白护肤产品的公司,旗下核心管线产品包括可复美Human-like®重组胶原蛋白修护精华和可丽金Human-like® 重组胶原蛋白面霜等等。

锦波生物的核心产品包括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薇旖美)等医疗器械产品,以及胶原蛋白面膜等化妆品。

此外,华熙生物在今年4月斥资2.33亿元收购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1%股权,正式进军胶原蛋白赛道。益而康拥有相对成熟的III类医疗器械胶原蛋 白海绵以及人工骨产品。

不过,11月10日,一位长期关注功效护肤领域的市场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玻色因与A醇、胜肽并称为抗衰三巨头”,但对于重组胶原蛋白护肤品的功效,其表示会观望,态度较为审慎。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不同厂商的重组胶原蛋白在技术工艺、检测验证、安全性等方面都有差异,将对护肤产品品质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由于目前重组胶原蛋白高成本、长周期的制备技术、如何规模化量产和保持产品稳定性,仍然存在较大挑战。

主品牌“丸美”增速放缓,彩妆品牌“恋火”成黑马

发力“重组胶原蛋白”领域,也缘于丸美股份亟需挖掘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2019年上市当年,丸美股份业绩一度达到巅峰:营收18.01亿元,归母净利润5.15亿元。不过,此后业绩徘徊不前,2020-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7.45亿元和17.87亿元,归母净利润也跌落至4.64亿元和2.48亿元。

除了聚集眼部护理的品牌“丸美”,丸美股份先后推出以天然食材为护肤灵感来源的品牌“春纪”和新锐彩妆品牌“恋火”。

尽管手握三个品牌,但主品牌“丸美”一直是业绩担当,其他两个品牌后劲待发。

最近三年(2019年-2021年),主品牌“丸美”实现营收16.59亿元、16.59亿元、15.94亿元,收入占比一直稳定在90%以上。

不过,“丸美”近年来也显现出增长放缓的局限。

2019年-2021年,“丸美”营收从同比增长18.08%,到同比基本持平,再到同比下滑3.82%。

今年上半年,“丸美”品牌营收6.9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6.83%,占总营收的比重也下降为84.88%。

丸美股份对此解释,主要是“丸美”品牌持续推进线上转型和渠道进阶,虽然收入不达预期,但上半年较好地进行了产品结构的梳理和销售机制的优化,对品牌和新品分阶段进行种草和心智强化,为下半年销售打下基础。

相比优等生“丸美”的不及预期,黑马“恋火”的逆袭则令人惊喜。

今年上半年,彩妆品牌“恋火”实现收入0.99亿元,尽管营收占比只有12.08%,但是这一收入已达到2021年该品牌全年收入(0.66亿元)的150%,增长迅猛。

丸美股份提到,2021年“恋火”完成品牌焕新,于7月推出PL看不见粉底液,迅速获得市场认同,半年时间GMV销量60万支,得益于精准的费比控制,在流量成本日趋高涨的外部环境下,“恋火”品牌既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时实现了盈利。

而面对今年前三季度营收11.44亿元,同比微涨0.53%,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下降15.49%的局面,丸美股份的转型仍面临考验。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