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燕

一、教学目标:

朗诵诗歌,学习品读散文诗。

品读诗歌,理解诗中的意象,领悟海燕的豪情。

讨论探究,认识在当下学习海燕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学会品读诗歌,并能把握诗中意象。

三、教学难点:了解象征手法,当下时代如何理解海燕的象征精神。

四、教学方法:朗诵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五、教学设备:PPT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走近散文诗

1.导入

在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斗争蓬勃兴起,伟大的作家高尔基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以讴歌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如今,革命的风暴渐行渐远,但人生的风暴常至常新。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海燕》,一起来感受经典对现代生活的启迪。

2.请同学说说,关于高尔基,你知道多少?(教师作补充)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3.文体知识

散文诗是近、现代发展起来的,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它采用自由灵活的形式来传达精练、富含内蕴的诗情,具有散文的描写性和诗歌的表现力。它虽不像诗歌那样分行排列和押韵,但语言仍具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这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多采用暗喻和象征等艺术手法。

4.字词积累

飞窜( )呻吟( )掠起( )

困乏( ) 胆怯( )翡翠( )

蜿蜒( ) 蠢笨( )火焰( )

飞翔( ) 深渊( )号叫( )

5.带着字词,齐声朗读诗歌,读出情感和气势,并留意文中的环境描写。

6.快速浏览诗歌,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思考,依照线索,文章海面环境可以分为几个场景。

第一阶段:暴风雨来临之前

第二阶段:暴风雨逼近之时

第三阶段:暴风雨将要来临

7.请同学试读三个阶段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感受暴风雨来临的气氛。(注意重音、语气、节奏、连停)

(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二)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三)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渲染气氛,烘托海燕的特殊形象。)

细读诗歌,理解海燕

1.走进画面,认识海燕。

伴随音乐,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诗歌,进一步认识暴风雨中的海燕。

体会,暴风雨中的海燕和海鸥、海鸭等有何不同?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示板书,海燕和其他的对比,同时明确对比的写法,衬托海燕的勇敢无畏)

同桌合作谈论,揣摩“高傲”,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用高傲以解读海燕。

这里将重点揣摩“高傲”一词。讨论明确“高傲”,,写出了海燕的藐视一切、无所畏惧、、坚忍不拔......。作者要反复地强化海燕这一高傲、勇敢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扎下深根。所以不惜反复出现4次]

精读诗歌,赞美海燕

联系背景,品味海燕。

《海燕》写于 1901 年,正值1905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革命风暴即将风起云涌的时候。在此之后,无产阶级革命者又发动了对沙皇反动政府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本文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1901年4月,因“漏审的疏忽”(认为它只是一篇写景的文字),《海燕》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号上发表,在俄国大地上产生了巨大反响。

高尔基的海燕为啥这么出名(走进高尔基这样解读海燕)(1)

俄国十月革命

走进象征,理解文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象征: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

海 燕 — 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暴风雨——革命浪潮

海鸥、海鸭......

3.海燕是暴风雨中的英雄,更是革命胜利的宣言。你认为海燕应该献(送)给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为什么?

诵读诗歌,放声赞美。

1.深化诗歌朗读,师生合力赞美。

学生们齐读环境描写,教师试读其他内容。

小结:同学们!

面对暴风雨,海燕在高傲飞翔;面对疫情,中国人民在团结斗争,战果赫赫;面对七月中考,要的是自信乐观、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斗志,愿你们像勇敢的海燕,翱翔天际!

板书涉设计

《海燕》 —高尔基

海燕

手法

海鸥、海鸭、企鹅

暴风雨酝酿时

暴风雨迫近时

暴风雨将来临

八、课后作业

1. 熟读并背诵《海燕》

2. 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作者高尔基及其《海燕》的创作背景和象征意义。

九、教学反思 (另见附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