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伟说:“他非常朴实,他有这个年龄段的男演员少有的成熟、谦虚和合作的主动精神。”
侯鸿亮说:“他是一个智商情商都很高的人,他也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
朴实、成熟、谦虚、对自己要求高……
他是谁?
他是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奖得主……
他是胡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为“新生”而活。
01 也曾物喜:因为“金钱”走上的演员之路
胡歌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家庭。
“高歌猛进”是他母亲赋予他名字的寓意,奈何小时候的他,不仅胆小,还是个“胖墩”。所以为了锻炼他的胆识,他便被妈妈送进了小荧星艺术团“进修”。
这么一进修,就过了近六年的时光。
受益于这段被他称之为“受刑”的经历,他变得更加自信,也成为了班级里的“文艺骨干”。
大多的孩子的童年是嬉笑玩耍,而他的童年除了作业,还有主持、排练、拍广告、拍戏等等。
随着对行业的深入,一个小小的梦想,却在他的心中滋生——做导演。
与众多孩龄时段对于梦想,仅限畅想,但不付诸行动不同的是,胡歌将之贯彻到底。
高三,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好学生的他,不顾妈妈的反对,毅然的选择了前往北京参加艺考,一次入选,二次夺魁。当收到中戏导演系的合格通知的时候,他儿时的梦想终于开始萌芽。
然而,他一时兴起,又去上戏报考了表演系。
就如巴斯德说的那样“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成功的,他以专业第三的的好成绩被上戏表演系录取。
去中戏还是去上戏,无疑成为了他刚刚起步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抉择。
这时候,上戏的面试老师张生权对他说道“你看姜文和黄磊都是演员出身,现在都当导演了,你进导演系不知道什么时候有独立执导的机会,但如果你当演员呢,可能大学期间就有机会拍戏了。”
现实与梦想,演员与导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为了不甚宽裕的家庭,他选择了面对现实,决然的放弃了他年少时的梦想。
大约,这仅仅是因为他身体里“懂事”的因子在作祟,让他不能随心所欲,也不能义无反顾。
然而,于常人而言,对一件坚持了许久的事情,做到轻言放弃,自然是不易的,于胡歌亦然。所以,即使进入上戏读书,他也曾有过退学的念头,好在有名师的指点,他才坚持了下来。终不负他当年如此决绝的取舍。
因为,有时候放弃并不代表着舍弃,或许这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
02 也曾己悲:遭遇车祸,帅气容颜不再,未来在何方
2005年《仙剑奇侠传》开播,成为了当年的爆款剧的同时,凭借着李逍遥一角,胡歌也成为了“全民偶像”。与之而来的是一个“仙侠”古装偶像剧时代的开启。
屈服于现实的他,成功了。
高热度承载的高人气,让他觉得无措,但又新鲜。原来这就是“红”的感觉。
但,就像小说家野坂昭如在书中写到的那样“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意外,很快降临在这个初出茅庐便红极一时的男孩子身上。
2006年8月,一场严重的车祸的车祸,撞碎了他的身体,撞碎了他的事业,也撞碎了他的生活。
看着镜子中自己破败的脸庞,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这下好了,演员是做不成了。然后,他又舒了一口气,反正做了24年的帅哥,做点别的也无妨。
因为,“红”他并没有准备。
他再一次有了撤退的打算,然而他的背后却已经是“万丈悬崖”。
他没有退路。
他只能将自己被撞碎的一切,慢慢拾起,慢慢拼回。养伤、整容、复出、拍戏,这仅仅只是在10个月内完成的事情,但,却耗费了他一生的精力。可是,他必须那么做。
因为,责任。
他曾劝过《射雕英雄传》剧组换人,及时止损,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但,这个建议被否决了。整个剧组的停摆,无疑像一把无形的枷锁禁锢着他,他要好起来,尽快。
但是,回归到镁光灯之下的他,甚至比当红的时候的他,更害怕。
用长长刘海遮的右脸,人们小心翼翼的眼神,一次次的打光调机位......这成为了他最难过的那几年。虽然,他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他。
他想过要停下,但是他停不下来。“后李逍遥的时代”,让他无数次消费着“李逍遥”的时候,也推着他快速的往前走。
2010年,当电视剧《神话》开播的时候,人们发现,胡歌变了。因为他居然将属于他标志性的长长的刘海梳了起来。人人都知道,那道刘海代表着什么。看着电视上,即使有着滤镜,依然明显可见的疤痕,不禁佩服他做出这样决定的时候,也深觉他成长了。
是什么让他做出了这样决绝的决定?
因为在他看来,身为演员,容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太过于在乎自己的容貌,那么无疑就成为艺术道路上的一种阻碍。
明星塑造的是外在,而演员塑造的却是内在。
他是演员,他是在为角色服务,而不是做胡歌。好在他醒悟的不算太晚。
回想当初,他甚至有些感激那场车祸。因为这让他停下了脚步,才能够没有被金钱、利欲所迷惑。逐渐膨胀后,好似那泡沫消逝在人海中。
蒙田说过:“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经历过磨难,似乎更能让人对人生有所顿悟。能够坦然面对过去,正视自己的人生,也需要一种勇气。
03 也曾逃离:被鲜花与掌声绑架的人生,再不想深陷
某一天,当他看到了电视上同时播出《仙一》、《仙三》与《神话》的时候,他的心情变得异常的复杂。他的演技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退步,“李逍遥”的老本终于快要吃完了。
转型迫在眉睫。
所以,他开始切断“后李逍遥时代”,开始尝试不同的角色。
贵公子、革命烈士、反派boss等等,然而即使有诸如华鼎奖中国传奇题材电视剧最佳男演员奖、年度最具人气男演员奖等奖项加身,他依旧觉得他的演艺事业出现了瓶颈。
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逃离,开始了。
当众人措不及防的时候,他已然出现在了话剧的舞台上。退居荧幕,当起了舞台上那鲜活的人物。
好友林依晨曾经告诉过他,她是用生命在演戏。
与她同龄的他,以前不懂。直到出演话剧《如梦之梦》,他才慢慢有了体会。
对于这“早有预谋”的机会,他尤为珍惜。
他如饥似渴的看着话剧,如同海绵一般吸取着经验。一遍遍的揣摩,一次次的“打造”。因为舞台不像影视剧表演,有第二次的机会。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渐渐的,他克服了自己演戏容易受干扰的弱点,“入戏”似乎比原先来的更简单一些。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当他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的演着“五号病人”的时候,包括制片人侯鸿亮、编剧王丽萍等众多圈内知名人士,都在观众席里。
他们对他有了新的认知。他也有了新的机遇。
2014年,离开舞台,他出演的第一部电视剧便是由王丽萍编剧的《生活启示录》。鲍家明一个他从未演绎过的角色。无疑的,他成功了。
显然,瓶颈期并没有困住他,他花了一年的时间,选择沉淀,所以蜕变。
他终于离开了“后李逍遥时代”,然,2016年“后梅长苏时代”接憧而至了。
恍如2004年一般,《琅琊榜》的播出,让“江左梅郎”、“赤焰少帅”梅长苏,再次成为了那一年的风云人物。掌声与鲜花在还未退散的余热里,再一次回到了他的身边。
他再次深陷在这样的漩涡里,伴随着掌声与鲜花,随之而来的是如履薄冰,是负重前行,是还不完的“人情债”。
当手机里出现千条以上的微信,要与他协商剧本,接洽工作之时,他选择了第二次抽离。
他主动的切断了“后梅长苏时代”,决绝又平静,不再重蹈覆辙。
他决绝的前往美国进修。
他说:“不想接那些可接可不接的戏,我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理想,至少去够一够自己的理想。”
他走的如此干脆,在大多数人看来,无疑是“他疯了”。因为这是多少人无法企及的巅峰。
但,这就是胡歌。
亲身经历过失败,红已经不是他身为一个演员衡量成功的标准。“不能重复”显得更为重要。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面对“鲜花与掌声”,我们称之为俗世间的诱惑,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毫不犹豫,决绝的放下。
或许,就像他说的那样,他这条命是挣来的,还有什么值得争的。
04 换来新生:既然活下来就不能白白活着的领悟
出演梅长苏时,有句话他记得很深。
“我既然活下来,便不能白白活着。”
这是梅长苏,也是胡歌。
如何定义不白白活着,他其实自己也说不准。往小了说便是去做好人好事,往大了说就是成为“信仰”,可以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他成为了志愿者。
在荒原拾垃圾,种树,做“领队人”。胡子拉碴,没有偶像包袱,也没有演员架子。
他只是志愿者,只是他恰巧叫胡歌。
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近6年。一消失便是1-2个月。有时候没有信号,甚至人烟罕至。他却甘之如饴,觉得宁静。
2019年,他凭借《南方车站的聚会》站上了戛纳电影节的红毯。这是他一次次的抽离,一次次的沉淀,一次次的决绝换来的机会。
然而,他庆祝的方式,却与众不同。
若说三十岁的他,开始任性。那么,37岁的他,无疑开始放飞自我。
但,就像他说的左脸过去,右脸现在。
过去,虽值得铭记,但更多的是要放下。
现在,从未停止,所以要活在当下。
尼采说过:“在极端痛苦中,一个灵魂为了承受这份痛苦,将会发出崭新的生命光辉。”
何谓新生?大约就是如此。
这种心境是体验过浴火重生般的痛苦的人独有的,也驱使着人不断前进,寻找着有别于之前的人生价值。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如何,但是寻找更多的意义,将会成为他今后人生的课题。
该抽离时,抽离,该决绝时,决绝。
这便是他,一个新生后的他。
他是胡歌。未来可期,一路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