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三年(1477年),明宪宗朱见深命宦官汪直建立特务机构——西厂。西厂的位置不仅在东厂之上,校尉人数也比东厂多一倍,至此,汪直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到来了。西厂成立,本来只是为了替皇帝刺探消息,但汪直却拼命的构置大案、要案,其办案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牵扯人员之众都远远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在全国布下侦缉网,主要打击对象是京内外官员,一旦怀疑某人,就立刻加以逮捕,事先不必经由皇帝同意,之后当然就是严刑逼供,争取把案件弄得越大越好。对一般百姓,其一言一行只要稍有不慎,就会被西厂以谣言罪从重处置。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明朝汪直怎么死(大明成化时期西厂)(1)

史料记载:成化十三年(1477年)二月,已故少保杨荣的曾孙、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华及其父亲杨泰横行乡里,草菅人命,无恶不作。坏事做多了就有不畏权贵的人敢于举报。他们听说被人举报了,连忙进京贿赂官员大臣。不巧的是这件事被汪直知道了,汪直将他们下狱西厂,然后就是严刑拷问,拷问之下竟然供出了许多大臣,朱见深于是下昭将杨氏几人和收受贿赂的大臣依法处置。一时之间,西厂“权宠赫奕,都人侧目”。从杨氏等人残暴乡里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汪直并不像描述的那么坏,他还是有着正直之心的。

还有一事说,汪直到江南的时候,听说绍兴杨继宗是位品行相貌极好的官员,便去拜访他。汪直见到杨继宗后,不由说道:“人人都赞美的杨继宗没想到竟然长得如此丑陋。”杨继宗听完心里十分不高兴,便冷冷地回答汪直:“我虽相貌丑陋,但不至于损伤父母给予的身体。”我们都知道汪直是太监,杨继宗的这些话正好说到了他的痛处,汪直听完不语。而后朱见深问汪直朝中大臣谁最贤明,汪直回答“天下不爱钱者,唯杨继宗一人耳!”可以看出汪直虽然嚣张跋扈,结党私营,但是还颇有些肚量和胸怀。

明朝汪直怎么死(大明成化时期西厂)(2)

可是令汪直没有想到的是,大臣们都觉得汪直心狠手辣,用刑残暴至极,便上奏朱见深废除西厂。成化十三年(1477年)五月,内阁大学士商辂及同僚万安、刘珝、刘吉上疏,历数汪直的十大罪状,认为宪宗宠信汪直,致使“人心汹汹,各怀疑虑”。接着就是百官上奏,他们还特别指出,上年七月有妖物伤人,而今的汪直用事,正是妖物出现的应验,要求宪宗革除西厂,废黜汪直,如此才能安天意、回人心。朱见深收到奏章后为之震惊,无奈之下暂关西厂,命汪直重回御马监。但没有西厂的日子总让宪宗觉得没有安全感,御史戴缙在得知皇帝心思后,主动上书,大肆吹捧汪直。朱见深大喜,立刻恢复西厂,废与开之间,只相隔一个月。西厂再次重开,汪直依然是领导人。

西厂重开之后,朱见深更加宠信汪直,因此权利也越来越大。成化十四年(1478年)还命汪直代天子巡查边关事务,还给了他“遇事可便宜行事”的特权。皇帝对他恩宠日盛。史书上对于汪直的描述除了“为人便黠”,还有“年少喜兵”。汪直一直对学武立功有着浓厚的追求,所以当时的司礼监怀恩曾评价汪直“年少喜功”。《明史》也记载汪直对完善明朝的武举制度作过努力。“从太监汪直请,设武科乡、会试,悉视文科例。”可见汪直年轻气盛,对于建功立业有着不小的追求。不仅如此,汪直也很有军事才能和天赋。

成化十五年(1479年),建州女真部落屡犯边境,朱见深命汪直监军前去征讨建州三卫。关于这场战事的具体情况,由于清朝的掩盖,至今没有具体描述,但是这场战役取胜是真的。因为朱见深大喜,赏赐汪直加食米三十六石,后总督十二团营,开明代了禁军专掌于内臣的先河。汪直的威势权倾天下,这是他人生的高峰。

明朝汪直怎么死(大明成化时期西厂)(3)

 成化十六年(1480年),鞑靼士兵进入河套,朱见深命汪直监军。汪直在这场战役中再次表现了他卓绝的军事才能,与手下王越帅精兵夜袭鞑靼军营,明军获大胜。成化十七年,鞑靼军再次骚扰边境,汪直派兵追杀,再次获得胜利。朱见深闻报十分欢喜,想要给汪直论大功,可是宦官无官可升,只能加食米,宪宗皇帝便给汪直一下子加了三百石,明朝规定是二十石为一个品阶,这一下赏赐三百石可谓开创了大明王朝的记录。之后,每当国家有战事,朱见深都会命汪直带兵前往,这造成了汪直权利越来越大,也因此与皇帝的距离越来越疏远。

成化十八年(1483年)后,虽然汪直牢牢掌握了边疆兵权,又监督京师十二团营,但由于长时间戍边,导致在朝中势力的日趋削弱,与皇帝逐渐疏远,又与万贵妃利益集团中的东厂总督尚铭心生嫌隙。一些边将也向朱见深告发他衅边邀功、拥兵与其他将军交结。但总的来说,数年中汪直是衅边之事少,平边之事多。史载这个时期,大的战事有五起,其中三役都是告捷,并且没有败过阵。从侧面可以反映出,汪直在镇守时期边疆情况较为稳定。

明朝汪直怎么死(大明成化时期西厂)(4)

明宪宗皇帝身边有一个专门负责表演人叫“阿丑”。一次,皇帝命阿丑表演节目,阿丑就扮演了一个喝醉酒的小太监,烂撒酒疯。就在他散酒疯的时候有人告诉他,皇上来了,阿丑扮演的这小太监不予理睬,一会旁边的人又告诉他,汪直来了,小太监连忙逃走,而且边走边说道“今人但知汪太监也”。朱见深看完阿丑的表演嬉笑之余便开始对汪直起了疑心。此时,朝中众多官员对汪直的嚣张跋扈有所不满便纷纷上书弹劾汪直。于是朱见深调汪直于南京御马监。八月,降南京御马监太监汪直为奉御(六品)。

后来史书上就少关于汪直的记载了,只有零星提到。弘治元年,南京户部员外郎周从时上奏说应追究前朝遗奸汪直、钱能等人,抄其家以济边用,孝宗朱佑樘以奏疏格式不对为由将周从时下狱不久又放出,原来奏请的事也不了了之。关于汪直这个人,大家对他一直褒贬不一,有人说他结党营私,设置西厂残害忠良;有人说他带兵打仗保卫了大明王朝的边境,为人大度。总之,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评价。汪直的结局在众多宦官当中算是极好的,最起码落了个寿终正寝,是明朝宦官中最幸运的一位。

————讲故事的翁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