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1)

编号

BJ007

仓米古道

延庆县东部山区旅游景区总称。包括燕山天池景区、白河河谷景区、齐仙岭景区、珍珠泉景区、四海景区等。以古时珍珠泉仓米道村向山区运仓米的通道命名。面积约占全县面积的1/2,海拔为350~1 500米。有近千种植被,植物覆盖率80%。有180余种脊椎动物和700余种昆虫。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2)

人文历史

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3)

燕山天池景区 景区由十八盘、燕山天池、云盘沟、佛爷湾、杏树梁、八道河漂流、稻香谷、牌字岭和朝阳寺组成。十八盘。又称黑峪古道十八盘。位于缙云山的黑峪口至山口处,海拔980米,山口处建有观景亭。"缙阳远眺"是清代延庆八景之一。燕山天池。即白河堡水库。位于香营乡白河干流上。为北京市海拔最高的水库(560米)。最大水库面积492万平方米。库区东北山上有古烽火台遗址,东北山脊上有古代的土长城。云盘沟。原名大棚沟,沟中云雾缭绕,自古为军事重地,沟侧有降蓬山。佛爷湾。位于天池大坝处,对面山崖原刻有石佛像,后被水淹没。杏树梁。位于天池北部,栽有大量杏树、银杏树和杜仲。八道河漂流。从白河堡水库出口至八道河,全长10千米,可乘竹排顺流而下,两侧有天桥、洞天、猴子观河、鳄鱼石、飞来石等景点。稻香谷。从八道河至滴水壶,全长近百里,因两岸种植 水稻,故名。谷中村庄多形成于明末清初,村名多与地区特征有关。如红石湾村,因村北有一巨大红石而得名。牌字岭。清初圈地时形成的地名,小山上有建于清代的朝阳寺,为延庆现存最大寺庙。

白河河谷景区

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4)

中心是千家店镇,主要景点有石槽村、友谊桥、木化石群、奶子山、乌龙峡谷和滴水壶(见滴水壶旅游区)。①石槽村。有一石门楼,传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贩马时留下的遗迹。石槽村地处鸭山,山场面积18.7平方千米,植被覆盖率达90%,临近鸭山主峰有天然次生林分布。②友谊桥。由法国友人捐资建造。在大桥上可欣赏到黑河、白河交汇的奇观。③奶子山。在白河河谷上有一巨石,形似乳状,巨石所在的山称为奶子山,巨石上方有泉水。④乌龙峡谷。位于旅游区中部,黑河与白河交汇前的谷地。南部有滴水壶旅游区。峡谷两侧悬崖陡壁,谷内潭涧相连。景区中部的两山之间宽不足20米,为一线天景观。景区中还有一处建于清代的龙王庙,保存尚好。

珍珠泉景区

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5)

又称烟洞沟梁风景区。占地面积1平方千米,平均海拔800米。林木覆盖率达82%。有褐马鸡、狍子、獾等野生动物。主要景点有齐仙庙、无名泉、罪松、舍身崖、大圣出世、熊洞等。①齐仙庙。系村民为纪念一位齐姓郎中而在岭中所建。每年农历四月十五,村民们来这里赶庙会,至今不衰。原庙早已倒塌,现庙为仿原样重建。②无名泉。位于齐仙庙南面的山沟里。泉水甘冽爽口,传说齐仙曾在此取水炼丹,治病救人,村民常到此取水饮用。③舍身崖。位于齐仙庙东侧。崖的垂直高度为200米。传说齐仙从此崖跳下,舍去肉身,最终得道成仙。④南天门。齐仙庙东侧的陡峭山崖上刻有"南天门"三字。这里曾是匈奴族入侵中原的必经之地,也是汉代大将卫青御匈奴于门外的旧址。⑤石人沟。位于齐仙庙西400米处。沟呈东西走向,南北两侧山峰兀立,称为"二将镇关"。传说北宋端拱元年(988)杨延昭统兵扫北,在妫川大败韩昌,收复失地,派孟良、焦赞二将在此守关。

四海景区

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6)

位于仓米古道旅游区的南部,海拔700米以上。该景区是延庆县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景区内的火药山上建有明代长城九眼楼遗址,以及明时修筑的土边墙。天门关是四海的重要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距天门关3000米处有南湾,西北部有黑汉岭,西南部有凤驼梁 等景点。四海镇 建有山货市场,为游客提供山珍野味。沿天门关向西北行至刘斌堡乡 ,到达整个旅游区的终点。

特色

豆汁儿

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7)

北京以及承德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行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豆汁是用制造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做成的北京的风味小吃。生豆汁儿是水发绿豆加水经研磨,并除去大部分淀粉(用于生产粉丝凉粉等)之后的液体经发酵生产的。豆汁一般味酸,略苦,有轻微的酸臭味。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乾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有人说,豆汁是老旗人的吃食,其实喜欢喝豆汁的并不局限于民族,也不拘贫富。旧时,有穿戴体统者,如果坐在摊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就会被人耻笑,但在摊上喝豆汁则不足为耻。卖豆汁的照例是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上,就地熬熟。前边设个长条案,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一个放辣咸菜;一个放萝卜干;一个放芝麻酱烧饼、“马蹄”(此系另一种形式的烧饼,状如马蹄,故名。有椒盐马蹄、两层皮的水马蹄之分);一个放“小焦圈”的油炸果。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记豆汁”字样。夏天还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经营者通常为一、二人,不停地向游人喊道:“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

——老北京的豆汁——

一般人喝豆汁,不管它是热还是凉,自然喝不出所以然,而且现今一些卖豆汁的铺子把豆汁熬好以后就放那儿,凉了才再加热,有的索性就不管了,这怎么能喝到正宗的豆汁呢?凉着喝,入嘴便会有泔水味;如果趁热喝,味道就不一样,甜中带酸,酸中有涩,滋味独特;再就着咸菜丝、焦圈、烧饼之类就更有味道了。

老北京人爱喝豆汁,或者直接买来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这么喝;或者是到庙会和街头的豆汁摊儿上去喝,一般夏天这么喝。现如今,走街串巷豆汁小贩都没有了,庙会上还偶尔见到。豆汁难觅,正宗豆汁更难觅。这可苦了那些爱喝豆汁的北京人了,他们只能到那么有限的几个小吃店去满足这一口了。

要想喝这一口,在西城区护国寺街里的护国寺小吃店还能领略到比较正宗的豆汁。

冰糖葫芦

老古书大全(古道大字典BJ007-仓米古道)(8)

  冰糖葫芦,酸甜适口,老少皆宜,它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 好看,红彤彤的山楂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裹着晶 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早些年在北京 春节的庙会上,厂甸里,还时常看到串得长长的糖葫芦,最顶上贴着一面小彩旗,一串上足有百十来个山植果,被红红的果实压弯了的竹签子,拿在手中一颤一颤的,更增添了节日的热闹气氛。提起冰糖葫芦的来历,还得说说南宋的宋光宗皇帝呢。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对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任临安府尹。 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谁淬,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 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

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原来,山植的药用功效很多,它能够消食积、散淤血,驱绦虫,止痢疾,特别是助消化,自古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 积。也许是黄贵妃所食山珍海味积住了食,做下的病,小小山楂解除了病痛。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也曾经说过:“煮老鸡硬肉,入山植数颗即易烂,则其消向积之功,盖可推矣。”

今人研究证明,山植还有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等作用。因此而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山植食品也花样翻新,品种繁多。 但酸甜香脆的冰糖葫芦直至今日仍是受人们喜爱的吃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