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点梳理

一、重难点知识梳理

1.秒的认识

1、认识秒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2)

秒针走1圈,分钟走1小格,1分=60秒

2、认识不同钟表上的秒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3)

3、体验 1秒钟和1分钟分别有多长,在实际生活中时间单位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4)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5)

时间的计算

1、时、分、秒单位之间的换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6)

1分=60秒,1时=60分,半时=30分,半分=30秒,

60秒=1分,60分=1时。

几分钟是几个60秒,几小时就是几个60分。

2、计算经过的时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7)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二、重点、难点知识梳理

1、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和比较大小。

2、难点

计算经过的时间,利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倒推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注意相同单位对齐,即时与时,分与分对齐,不够减时记住“向时借一当做60分用”。

(例如1时30分-50分,30分减50分不够减,向“时”借1时也就是60分,再加上本来的30分,就是90分,然后用90分减50分,就是40分。)

三、易错点

1、比较时间时,单位没有统一。

如:比较大小 18秒 > 3分,直接比较数的大小,而忽略单位不同。

2、没有分清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

如:元元上午11:20放学,回家需要15分钟。元元在什么时刻到家?

11时20分 15分=11时35分

理解错结束的时刻,用减法计算11时20分-15分=11时05分;

3、在计算经过时间没有把结束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来计算

如: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一共经过了多少小时?

9-5=4(小时)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应该把下午5时转化成17时,17-9=8(小时)。

四、本单元学习及辅导建议

如何让孩子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

1、观察家里的钟表认识秒针、秒针与分针、时针转动的关系。

2、体验一下1秒钟、1分钟能做哪些事?

3、学会看表的时间,用钟表计算生活中的日常事务要用多长时间?如一场电影放映时间、一首歌的时间等等。

语文

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重点知识梳理

单元介绍:本单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编排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这几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同学们在学习时要主动理解自己感兴趣的词句,交流阅读感受主动积累。

认识26个生字,会写26个字

【会写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8)

【会识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9)

【会写词语】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0)

【组词】

《大青树下的小学》

晨(晨练)(清晨)(凌晨) 艳(艳阳)(鲜艳)(百花争艳)

绒(绒衣)(绒线)(绒布) 服( 服装)(衣服)(信服)

装(装修)(装车)(服装) 球(圆球)(气球)(星球)

扮(扮演)(打扮)(假扮) 汉(汉字)(汉语)(英雄好汉)

读(读书)(朗读)(阅读) 静(安静)(宁静)(风平浪静)

停( 停工)(停放)(日夜不停) 粗(粗壮)(粗心)(粗心大意)

影(剪影)(影子)(杯弓蛇影)

《花的学校》

落(落下)(落后)(水落石出) 荒(荒野)( 荒废)( 荒无人烟)

笛(笛子)(笛声)(汽笛) 舞(舞蹈)(歌舞)(翩翩起舞)

狂(狂喜)(疯狂)(狂风暴雨) 罚(罚款)(受罚)(赏罚分明)

假(假日)(假期)(放假) 互(互动)(互补)(平等互利)

所(所有)(所以)(各得其所) 够(够用)(能够)(足够)

猜(猜测)(猜想)(猜中) 扬(扬起)(飞扬)(扬眉吐气)

臂(手臂)(臂力)(螳臂当车)

【易错读音】

坪坝( bà ) 汉族(hàn) 鲜艳( yàn )

打扮( bàn ) 飘扬( yáng ) 摔跤( shuāi jiāo )

凤尾竹( fèng ) 洁白( jié ) 荒野( huāng )

口笛( dí ) 罚站( fá ) 放假( jià )

衣裳( shang ) 背诵(sòng) 例如( lì )

段落( duàn ) 练习( liàn ) 吓呆( dāi )

戒尺(jiè chǐ ) 挨打( ái ) 绒球( róng qiú )

【多音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1)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2)

【近义词】

鲜艳——艳丽 飘扬——飘荡 敬爱——尊敬 安静——宁静

粗壮——强壮 轰响——轰鸣 触碰——碰撞 照例——照常

流利——流畅 清楚——清晰 绚丽多彩——五彩缤纷 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反义词】

鲜艳——暗淡 安静——热闹 古老——现代 洁白——漆黑

湿润——干燥 流利——结巴 清楚——模糊 急急忙忙——从从容容

【词语积累】

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绚丽多彩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表示课外活动的词语:跳孔雀舞 做游戏 踢足球 打篮球 踢毽子

AABC式的词语:高高飘扬 井井有条 高高在上 历历在目 欣欣向荣 亭亭玉立

成语: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绚丽多彩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鸦雀无声 糊里糊涂

修饰词语:

(欢唱)的小鸟 (可爱)的小学 (敬爱)的老师 (详细)地讲 (好奇)地听 (古老)的铜钟 (簌簌)地响 (流利)地背 (润湿)的东风

(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鲜艳)的服装 (高高飘扬)的国旗

【佳句积累】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排比)

2.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拟人)

3.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拟人)

4.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反问)

5.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风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能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并理解内容大意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指道旁成荫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3)

【方法指导】

作者介绍: 袁枚(1716-1798),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有《小仓山房文集》等著作。

了解诗意: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因为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蝉,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4)

【方法指导】

1.注意选材,准备内容。回忆暑假生活,把做过的事进行梳理,选出最有趣或最值得交流的事写出提纲,做好发言准备。可以讲让自己感到“新鲜”的事情,也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来讲述。可以借助图片和实物来讲述。

2.讲述要有条理,加入自己的感受。这次经历是怎么样的?这个好玩的游戏是怎么玩的?钓鱼最难在哪里?有什么收获?在将事情讲述清楚的基础上,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经历可能与别人相同,但体验不一样。

习作:猜猜他是谁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5)

【方法指导】

1.习作要求: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写一写某个同学。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2.习作思路:课本分别从外貌、性格、品质、爱好四个角度提供了介绍同学的范例,帮助同学们打开思路,还可以写同学的爱好、优点等。在写作时,可以选择自己对同学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二点来具体介绍,写出同学的特点。

3.习作技巧:写人的文章主要用到人物外貌描写方法,人物细节描写法,谈感受的方法等。外貌描写要注意按整体到局部,或从上到下的顺序来描写。介绍人物的特点需要举出一个具体的事例。完成人物介绍后,结尾可以谈谈对同学的评价或感受。

卓越语文教同学们如何把观察和想象结合起来,进行精细化的写人训练,写出“与众不同”的人物外貌。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6)

二、本单元难点知识梳理

1. 在“交流平台”中学习主动交流积累在课内外阅读中遇到的感到有新鲜感的词句。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7)

【方法指导】

我们在读书时,常常会读到一些很有新鲜感的语句。看到这样的语句,我们可以多读几遍,然后抄写下来,在以后写作、说话的时候试着用一用。

交流时可以说一说你觉得这个句子有趣在哪里?哪个好词好句吸引了你?句子是什么意思?以前有没有见过类似的表达方式?

2.在“词句运用”中能发现词语的特点:含有身体部位的词语。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小学三年级语文)(18)

【方法指导】

发现一:这些词语都含有两个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字,如:头、脑、发、牙……

发现二:这8个成语都含有身体部位名称,都和人有关:有的语描写人的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

发现三: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如:“摇头晃脑”中“摇”和“晃”;第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如“面红耳赤”中“红”和“赤”。

发现四:同学们可以积累类似的词语,如:垂头丧气、指手画脚、牵肠挂肚、手舞足蹈、肝胆相照、口是心非、左膀右臂、交头接耳、花拳绣腿、油嘴滑舌。

【词语解释】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而没有条理,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干舌燥:口舌干渴,多形容说话太多。

3.在“词句运用”中能根据语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方法指导】

理解句子意思,找到需要重读的词句。句一写的是“我”天马行空的想法,因此“真的”“地下的学校里”要重读。“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是一个长句子,朗读时还要注意读好停顿。

句二表达的是孙中山背书时的感受,所以“一点儿”这个部分要重读。

句三表现了孙中山不怕挨打、敢于提问的精神,要用坚定的语气来读,重读“不懂就要问”“挨打”等词句。

4.词语运用: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为其取名。

【方法指导】

(1)取名要能体现活动内容。

(2)取名要能体现个性特点。

如“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 “黑白棋社”,这些名字中“航模队”“剪纸组”让人一看就知道活动的内容。“巧手”“鲲鹏”“黑白”三个词写出了兴趣小组的个性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