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1)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2)

微信公告截图

11月30日晚间,微信通过其官方微信号“微信派”发表声明称,微信发现仍然存在用户利用漂流瓶等功能发布色情内容或色情招嫖广告的情况。对此,微信团队进行了专项清理,并将暂时下线微信漂流瓶和QQ邮箱漂流瓶相关服务。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3)

微信暂停漂流瓶功能

半年来封禁超两万个低俗内容公号

对于使用漂流瓶,发布各种色情低俗的会议内容的,微信对此始终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微信团队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则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用户进行坚决打击,对违规账号进行限制封号处理。

微信漂流瓶本身的初衷是陌生人的社交,是一个很有趣的功能,可惜鉴于微信10亿级的流量,出现了一些奇葩的现象。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4)

微信漂流瓶和QQ邮箱漂流瓶

1、色情类、性暗示信息

漂流瓶内经常有人用色情类头像、色情文字、以及发布性暗示的信息骚扰用户,虽然举报,但是屡禁不止,特别是在夜晚这种现象非常明显,让一些正常用户感到不适。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5)

2、红包乞丐

漂流瓶捞到的瓶子,加你好友后没有聊几句,就和你要红包,喊你大哥很亲切,而且一般以借钱编故事的名字,向你索要,一旦要到红包就立刻删好友拉黑,很多人因此上当受骗。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6)

3、广告微商推广骗局

有一些美女头像的瓶子,背后不乏就是男人冒充的,让你开情侣网店,注册APP软件,玩付费游戏以及进收费QQ群或者直接买东西等,这些诱惑你投钱注册下载的基本都属于骗局。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7)

4、灰色引流瓶

一些不法渠道的人盯上漂流瓶背后用户,会在一些论坛雇佣人进行扔瓶子,实则是为了吸引用户加微信好友,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这个灰色渠道漂流瓶有些已经形成产业化运作,对原本正常的社交平台造成恶劣影响,这也就是很多收到的瓶子不回复的原因。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8)

5、钓鱼交友瓶

有些瓶子看似很正常,其实真正的骗局在线下,通过漂流瓶加好友之后,获取你个人信息,然后双方约定线下见面或保持长期网恋关系,实则放长线钓大鱼,有人因此被骗数十万元,最后却发现对方是男性。

希望整治之后的漂流瓶能成为清净社交平台的一个有趣功能,加大审核力度,让犯罪和投机分子少一个途径。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9)

10月26日,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曾因色情低俗内容的管理,对微信进行约谈。

11月28日,微信发布公告,公示已对810多个微信群进行限制处理,并对3500多个微信帐号进行限制功能使用或限制登录等阶梯式处罚。

微信安全团队出重拳打击

通过对用户投诉提交证据核实确认,根据违规严重程度,微信安全团队对色情恶意帐号,进行了如下梯度处理:

1、包括且不限于限制使用功能(如屏蔽朋友圈、lbs、摇一摇、漂流瓶、打招呼等)

2、封禁帐号

3、情节严重者将进行永久封停

截至目前 ——微信安全团队共计对810多个涉黄微信群进行限制处理,并对3500多个微信帐号进行限制功能使用或限制登录等阶梯式处罚。

此外,针对有用户反馈,部分用户利用漂流瓶功能发布网赚广告情况,微信安全团队也会对涉及此类网赚的黑灰产用户,进行限制投放漂流瓶功能处理;对其中存在恶意注册的帐号将直接封号处理。

部分被处理“微信帐号”示例

↓↓↓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10)

提醒:如遭遇有人使用色情类头像、色情文字、网赚信息骚扰打招呼等情况,可通过微信客户端的投诉功能及小程序向微信安全团队进行举报。

也请用户保持警惕心,不要轻易相信网络色情交易及网赚广告,避免触及法律明令禁止行为,或遭遇欺诈骗局。

投诉流程如下(个人投诉):

点击右上角菜单—投诉—发布不适当内容对我造成骚扰—色情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11)

附近的人、漂流瓶投诉:

点击个人主页—点击投诉—发布色情骚扰信息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12)

小程序投诉:

搜索“腾讯110”小程序—我要举报—选择类别—填写举报内容

微信新功能来了怎么取消(微信这项常用功能)(13)

如何正确使用微信

这9种消息千万别发!

微信上任何发言都要担负法律责任,以下这9种消息千万别发!

1、政治敏感话题不发;

2、不信谣不传谣;

3、所谓的内部资料不发;

4、涉黄、涉毒、涉爆等不发;

5、有关港澳台新闻在官方网站未发布前不发;

6、军事资料不发;

7、有关涉及国家机密文件不发;

8、来源不明的疑似伪造的黑警辱警的小视频不发;

9、其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这4件事千万别做!

微信代购被判刑

去年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微信代购刑事案件。被告人罗某、王某、李某、刘某在未取得中国福利发行管理中心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擅自发行、销售,分别被判处一年六个月至三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罗某、王某、刘某、李某违反国家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发行、销售,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经营罪。

微信上不可销售香烟

福建省一小伙张某未获烟草专卖许可,通过利用网络微信、QQ等方式与他人交易并邮寄发货,非法经营香烟数额24万余元,违反国家法律禁止性规定而被公诉。

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孩子照片,统统晒不得!

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晒车票、护照、飞机票等,但这些票据上的二维码或条形码都含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借助特殊软件,便能轻易读取。

家长发布孩子照片、文字记录时,会无意间泄露孩子的相貌和姓名。

微信朋友圈投票暗藏惊天骗局

在微信朋友圈投票,想必很多人都遇到过,但是,这种投票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骗局。去年11月,辽宁警方制作了相关视频,详细讲解朋友圈投票、拉票的诈骗内幕。

警方介绍,朋友圈投票最容易被骗的是报名者。不法分子往往先是许以丰厚的礼品,吸引大家参与报名,借此套取个人的详细信息和邮寄地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