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梅骨剑胆琴心(兰风梅骨剑胆琴心)(1)

“兰风梅骨,剑胆琴心”是武侠小说中常用来形容侠者的话,侠向来是中国人心中理想境界的化身。

这八个字,代表了传统中国人最高的人生追求。

那么,“兰风梅骨,剑胆琴心”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中蕴含了怎样的精神呢?

琴心一词最早出自道教经典《黄庭经》:

"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

这里的琴心,是指人的思想如同琴声一般和谐

后来元代吴莱的诗《寄董与几》中:

"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首次将“琴心”和“剑胆”并提,形容既有情致,又具胆识,文武双全的才子。

兰心梅骨剑胆琴心(兰风梅骨剑胆琴心)(2)

“兰风梅骨”则是以花喻人。

梅、兰、竹、菊为花中四君子。

兰生丛草间,与荆棘为邻,藏身绿叶中,唯有清风徐来,才能闻到阵阵芳香。

梅花则有清雅俊逸之风,凌寒傲雪之德,不与百花争艳,却将香气留在人间。

这两种花代表了名士的风骨,与世无争,默默耕耘、流芳百世。

兰心梅骨剑胆琴心(兰风梅骨剑胆琴心)(3)

高山流水遇知音,宝剑出鞘识英雄。

与琴棋书画为伴,可以修心养性。

长缨利刃傍身,则长豪气、增志气。

若要成为君子,侠骨柔肠缺一不可。

若要立身扬名,也要文武兼收,方得能者青睐。

琴心与剑胆,是中国人的两件法宝,一动一静间,揽春秋大义。

在儒家思想里,能力强固然是好事,不过相比之下,做一个“仁者”似乎更重要。

《论语·学而》中记载孔子的话:“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而“仁”即梅兰之品,谦逊,平和,做事扎实,关怀别人......

兰心梅骨剑胆琴心(兰风梅骨剑胆琴心)(4)

流俗众,仁者稀。一身兼具“仁”与“剑胆琴心”者,更是人中麟凤。

在中国传统中,这样的人就是侠

所以梁启超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侠不是武侠小说中的剑客,而是中国人处世立身的最高范本与楷模。

琴心、剑胆、仁者爱人,只要心中有天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活中的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