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上方的“关注”。欢迎您点赞评论转发,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在2016年的一天,深圳市龙华区樟坑华侨新村发生了这么一场闹剧。

开着铲土机的建筑工人们来到杨女士的家门口,说道:“杨女士,我们应从上级要求,依法对您的住处进行施工,您快搬运好屋中东西。我们也能尽早开工。”

而房子主人杨美兰立马拦在了推土机的前面,咬牙切齿地说道:“你们想都别想,没答应满足我的条件。今天怎么样都不行,我看谁敢动我的房子。”

看起来两边犹如临军对垒一样,气氛紧张。

那么开发商与杨女士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们如此大动干戈呢?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1)

位置优越 买下地基

在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发展下,为了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国家从十三五期间开始城市化建设,城市化建设免不了拆房子盖新楼。

正如如此,很多人发了拆迁的财。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2)

深圳龙华北站旁边政府大力发展樟坑华侨新村的项目,打造深圳北站。

樟坑新村,像是深圳从一个小渔村演变为国际大都市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空旷广袤到现在的高楼林立,放眼望去,豪华之感充斥在眼眸之间。

而深圳北站,成为深圳的龙华地标,更是深圳都市核心区的城市会客厅。

在展望未来,未来的深圳北站枢纽双芯,交荟门户,深圳北站这一快地区也将成为深圳的超级内核。

“城市内核”即是城市的新枢纽广场,融合了城市公园、复合业态、多维换乘、创意创想等多种结合性功能的未来超级城市地标,成为深圳市的新名片面向全世界。

东侧则是风情水街,以居住和商业休闲为主,北区智慧创享谷,进行总部办公,创新服务。

南区多维活力谷,组织绿色垂直交往空间,把绿廊和建筑融为一体。

三芯一谷的城市一体化结构。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3)

就是这样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地方,因为拆迁发生过不和谐的事情。

龙华区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部署,推进该地的谈判工作,把握一切可以谈判的机会。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4)

樟坑华侨新村是1993年才建设起来的,当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发了这大约60亩地的山地。

杨女生也就是在1993年初买下了樟坑华侨新村的一块120平方米的地基,当时花费了她十八万元。

按照当地的政府颁下的买房文件,在购买完地基的六个月后,要对地基进行规整,建设好房子。

但是杨女士当时没有建房子,而是一直停滞在那里,不管政府的说法。

等到了2003年了才开始修建房子。

杨女生建设的这块地基虽然只有120平方米,但是由于杨女生家中孩子众多,只好向上建设,总共建了七层楼,总建筑面积超过了950平方米。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5)

在一个高楼耸立,并且樟坑华侨新村还是个交通位置重要的地方,如此破旧的一个民用建筑与周边格格不入。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6)

要求过分 拒绝拆迁

在2010年的时候,当地开发商找到业主杨女士,说道:“我们来找你,想看看你对房子拆迁问题的看法。我们也好满足你的要求,然后开工。”

杨女士见是开发商那边来人了,便说道:“现在的樟坑华侨新村可不比以前了,这里可是被深圳市看上的大项目啊,多少要多给一些福利吧。

开发商知道杨女士的情况,但他们也要拿下这个工程。

只好说:“杨女士你先说说你的要求,我们和上层领导交流沟通一下,一定会尽全力满足你的要求的。

杨女士也就不再客气了:

我家有六个孩子,我希望他们都能呆在我的身边。你们给我六套在深圳的房子。至于我自己,房子可以不要,但是要给我一间商铺。只要你们满足我的条件,我立马搬走。

开发商听见杨女士这样的条件,心中很是吃惊,觉得杨女士这是狮子大开口。

一时间开发商只好委婉地拒绝,说道:“杨女士啊,你附近的邻居报价也没您这么高呀。这样子的要求,我做不了决定,我要向上级汇报情况,最终在做出您满意地决定。

杨女士当然知道自己的报价高了,但她也没办法。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这套房子是她唯一翻身的机会了。

杨女士见开发商客客气气地,也就不好说什么,“那好你们商量商量,尽快给我答复,我也不想一直住在这个房子里。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7)

回到家中后,吃饭的时候家里起了些小摩擦。

杨女士的大儿子抱怨道:“妈,你说你咋想的啊?咱们这兄弟姐妹都六个人了,以后都成家立业了,那怎么在这个小地方居住啊。我们一起吃饭,我要出去盛饭都出不去。”

杨女士听见大儿子没好气地说:“你在那想嚷嚷什么呢!这个房子是我当年辛辛苦苦赚钱买来的,然后自己买材料搭建起来的。你啊,要是有本事,也在这附近买上一套住住吧。”

二儿子看见哥哥在和老妈拌嘴,马上开口做起了和事佬。

大哥你少说俩句吧,咱都靠老妈的。不过老妈你这话也太难为人了。咱们一个人的年薪还不一定都在这附近买上一平呢,更别说这是没算上其他开支的了。

杨女士冷静了下来,说道:“看到以前的邻居现在都搬去别处住了,拿到了拆迁赔偿款,朋友圈里都是不错的生活,我何尝不羡慕呢。

但我要为你们考虑啊,六个孩子,我希望你们都能在这寸土寸金的深圳立足啊!”

兄弟姐妹们听到老母亲这样的想法,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毕竟现在的深圳早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小渔村了,而他们居住的樟坑华侨新村,也在当时成为了深圳市年度土地准备计划,准备对这里大力发展。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8)

一平换一平 不要赔偿金 要九百多平方米的房子

由于龙华区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华侨新村烂尾楼的征地拆迁工作,而且市委政府对此次计划采取的是“硬要求、硬举措、硬作风、硬干部”四硬要求。

迎着苦难而上,必须尽早地拿下这个项目,不能耽误整个深圳的发展。

开发商负责人在和上级领导商讨后,决定花大价钱给与杨女士拆迁款,并且希望以她为案例让其他住户早点妥协,进行搬迁。

开发商负责人找到杨女士,说道:“杨女士,我直接进入主题了,敞开了说。您上次所说的六套房子在外加一个店铺,我们可能满足不了你。

杨女士一听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立马变了脸色,随即就要拒绝离开。

负责人急忙说道:“你说的要求太高了。六套房子和店铺你又想要在龙华区。你也知道这里拆迁给这么多钱,以后这里发展更是不得了。六套房子外加店铺的价钱实在太高了。不过我们愿意一次性给你一笔拆迁款,我想这笔拆迁款虽然不能让你和你的孩子在深圳人人有房子。但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考虑,瞬间拥有这么多的钱是很难得的,我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

杨女生一直仔细地听着他的话,确实在一瞬间让她的心砰砰直跳。

但一个更为大胆的想法也衍生出来了,她想着:既然一次性给我报价,那我再拖一拖,拖到他们急不可耐的时候,他们一定会给我报最高的价格的。

正是这种贪婪的相法,让杨女士在拆迁赔偿的路上越走越远。

杨女生想了想,便说道:“这个价格确实让我心动,不过我还是要回去考虑考虑。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9)

在这之后,开发商还来过这里七八次,但要么是找不到赵女士,要么就是赵女士拿别的一些借口搪塞过去。

后来杨女士觉得赔偿款不行,那就像其他人一样,多少平就换多少平的房子,而相对于她家来说,开发商应该给予九百多平方米的房子。

杨女士一直不同意开发商对她房子的拆迁,更不肯签订拆迁协议,除非开发商答应她的要求。

可开发商哪里愿意呢,九百多平方米的房子,在深圳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明显是不值得的。

但其实樟坑华侨新村是被政府规划为商业用地的,开发商完全可以用合法渠道对杨女士的房子进行管理。

麻烦出现了,杨女士就是死活赖在房子里,推土机来到房子前,杨女士就会用身子挡在前面,施工人员也不好做些什么。

就这样,杨女士附近的邻居都搬走了,周围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只有自己这栋破房子,与周围格格不入。

这栋楼房就成为了一条美丽的风景线,被周围的高楼所包围,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10)

获赔上亿 是真是假

在2017年11月17日,网传杨女士已经不是钉子户了,杨女士同意了搬迁。

原因是房子获偿1.3亿元,这一则消息瞬间在老百姓的圈子里传开了。

老百姓都议论纷纷,甚至还有人去问那附近的房子,还有没有自建房子,自己愿意出高价买,上亿的价格是谁能不心动呢。

仅仅是在深圳龙华区的房子,竟然能得到上亿元的赔偿。

这可是一个普通人不敢想象的数字,那背后到底是真是假呢?

由于该事件的传播迅速太快,再加上对社会影响程度很高,龙华警方在市局警方的全力支持下,对该事件进行了调查。

11月21日的上午,散布谣言者孙某最后在龙岗坂田的一个房地产那里被抓捕,孙某因犯故意散布谣言,造成社会恐慌,而被依法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

孙某承认这是假的,因为自己是做房地产的,微信好友很多和自己是同行。

在一次偶然间在朋友圈看见“深圳最牛钉子户,2012年2千万都不拆的钉子户”这条新闻。

他觉得震惊,一个邪恶的想法来了。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11)

他盗用这些视频和图案,改成“最牛钉子户同意拆迁,最终获赔1.3亿元,成为人生赢家。”

孙某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他想让自己所卖的自建房卖得更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孙某的朋友圈有将近2000多人,这条朋友圈立马被广泛地转发,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他已经走上了犯法的道路。

言论是一把很锐利的武器,就好比是把猎枪。

社会上由万千大众所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元素,所以大家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

但是发表言论,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是杀死一个人。

我们对待一些问题时,应该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被误导。

无法和解 四处奔波

杨女生的老房子矗立在众多崭新的楼房间,不仅受到周围人的嫌弃,连来这游玩的人看见这个,都忍不住吐槽道:“这怎么还有间破房子,这是搞什么特色吗?这和整个城市面貌也不搭呀,真是有伤风俗呀。”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12)

杨女士听到这些,只能默默忍受。

自己自建的这个房子,周边很多配套设备都没有,只有光秃秃的一片杂草,就连要买生活用品都要跑到很远的地方购买。

夏天的时候,房子没有遮盖,只能被阳光直射。整个房子闷热至极。

有时候下暴雨,那杨女士一家更是苦不堪言。

雨水混合着周边的泥土、水草涌进房子里,一楼简直不能让人待。

杨女生不仅要忍受别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还要忍受房子居住带来的不适感。

杨女士为房子拆迁这件事情到处奔波,在杨女士的心里她明白这个房子是自己最后翻身的机会,代表着他们整个家庭的机会。

等到得到了好的条件,她的孩子们也能安心在深圳上班。

到那时候,她就可以享福了。

自己几个孩子都有了小孩,杨女士希望自己无论怎么样,也要给孙子们好的条件。

毕竟在中国有这样一句话“小儿子,大孙子,是老人家的命根子。”

杨女士四处奔波,为房子拆迁谋取最大利益。而开发商也不再理会她,因为杨女生的要求还是太高了。

在2016年,记者在门口等待杨女士的到来。

过了好一会,杨女士打着伞,手里拿着买菜的袋子回来了。

记者上前告知情况,杨女士允许了记者的采访。

杨女士说道:“很多外界的人都说我是钉子户,想要贪图更多的钱。很多媒体报道都是为了博眼球,之前所说赔偿我2千万也是假的。不是还有一个造谣的人被抓进去了么。”

杨女士再次说道:“我们想着一家子九口人住在这里,确实很拥挤,我们何尝不想搬出去住呢。其他以前的邻居都是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的补偿,而到我家这就不行了吗?凭什么呢?

记者发问到:“无论是网上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说您家属于非法建筑,不能按照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的规定。你对此怎么看呢?

杨女士生气地说道:“我家楼房手续齐全,怎么就成了违法建筑了呢?我自己也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我这么大年纪了,再加上孩子众多,大都成家立业,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了。我干嘛还要那么多的钱,我要的是我和我的家人们都有住的地方。

杨女士为什么声称自己的房子有合法手续呢?

根据民治办事处主人说,杨女士确实在1993年获得了“两证一书”。

一书是宝安县私人兴建住宅的批准通知书,两证是指的建设用地的规划许可证和村镇住宅建筑的许可证。

但是当时还有这样的说明,建设用地居住规划许可证的有效期只有六个月,而杨女士是超过这个范围再对房子进行规划的,所以杨女士的房子已经不符合规定了。

正是这样的原因,开发商不愿意答应杨女士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的要求,120平方米的地基,建达总面积七百多的房子,早已经不符合规定了,开发商就不愿意花这大价钱让杨女士搬迁。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13)

最终拆迁 获赔更少

杨女生一拖再拖,不仅为了房子拆迁而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还天天奔波,没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赚钱。

杨女生开始累了,她发现自己的要求无果,终于在2017年底,杨女生坐不住了,她找到开发商负责人。

她同意了开发商拆迁的计划,签订了拆迁协议。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14)

最终杨女士获得拆迁赔偿1600万元 ,还不及当时的赔偿。

杨女生当年买下龙华区这个房子是个明智的决定,但后来的行为却不正确了。

和开发商比时间,不如早卖早享受,如果杨女生一开始同意开发商的补偿,然后再拿去买房子。

按照深圳这些年的发展,买下的房子只会赚钱。

当其他的人都开始过上了好日子,自己却仍要守在老房子里,暗淡地伫立在高楼大厦之间,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没有关系一样。

一切都过去了,被记者大肆宣扬的钉子户,最后只是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

我们再从网络上人们对于深圳最牛钉子户这件事看法进行分析。

支持杨女士的网友认为,既然说杨女士的房子属于违章建筑,已经超过了六个月的建筑规划时间。

那么在当时发现,为什么政府不对其整改。而是到了现如今要开发樟坑华侨新村才开始整改呢?

证件失效,在杨女士建设房子的时候就应该制止并拆除,不允许建设七层的小高层建筑。

由于当年的管理不当而后被认定为违章建筑,实属掩耳盗铃的做法。

而支持政府的人则是认为杨女士的行为属于胡搅蛮缠,只不过是看见深圳如今的发展迅速,想要一平方米换一平方米。

北站的房价高达6万一平方米,自建的房子达900多平方米,那么就是6千多万。

无非是贪心,想要做钉子户来要挟政府。而且杨女士并不是深圳本地人,来自广东河源。

作为外地人在深圳购房,如今有这样子好的福利,那杨女士肯定是想在这大赚一笔。

这些呢都是网络上对于杨女士这一事情的不同看法。

17年赔偿最多的钉子户(深圳钉子户获赔1600万)(15)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行业的大力发展,昂贵的房价让无数在一线奋斗的工薪家庭都望而却步,深深的无力感压在心头。

房企高价拿地、钉子户频出不穷的现象常有。但是最后呢,杨女士的老房子还是淹没在了城市化进程中。

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希望大家踊跃的在评论区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