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咱们讲了明末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效果不错今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其成功的原因,毕竟他成功的推翻了明王朝,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明末农民起义能推翻明王朝)

上一篇文章咱们讲了明末农民起义之所以失败的原因,效果不错。今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其成功的原因,毕竟他成功的推翻了明王朝。

全文约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故事相当有意思,希望大家用心看完。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因为语言通俗易懂,表现手法贴近现实生活,因此在广大劳苦大众中流传甚广。

又因为水浒描写的是宋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因此这本书对于农民起义军来说倍感亲切,成了是农民起义的教科书。

而明末农民起义,简直就是水浒传的现实版和续集。

绰号

明朝末年自然灾害频发,什么大旱、严寒、蝗灾、瘟疫……都遇上了,西北本就土地贫瘠再遇上灾荒,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就如电影《1942》所展现的一样,为了活下去人食人肉一点都不是虚构。

种田的没什么收成,当兵的也经常拖欠工资,但贪官们丝毫不会因为这个心慈手软,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之"

明王朝经过两三百年的进化,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广大劳苦大众虽然历朝历代都清贫不乐道。但苦到活不下去吃糠咽菜都没得了,自然也不怕干掉脑袋的事,纷纷效仿108将,纳个投名状上梁山竖起“替天行道”大旗。

虽然没凑齐108将,好歹也凑齐了36天罡。形成起义军36营,后来壮大成13家72营。

梁山好汉都有个响亮的绰号,咱们也得有。

这绰号怎么取?自然不能照搬照抄,咱们现在都上过9年义务教育都想不出一个好网名。索性很多人直接头顶“起个名字真难”做网名。

36营好汉们虽然没有上过9年义务教育,但《水浒传》的故事是知道的。

毕竟《水浒传》成书于明朝,就算不认得字也听其他人讲过。梁山好汉绰号最多的就是什么王、什么虎了。

于是就有了紫金梁王(王自用)闯王(高迎祥)、八大王(张献忠)、闯将(李自成)

曹操(罗汝才)、闯踏天(刘国能)、老回回(马首应)、点灯子(赵胜)

蝎子块(拓养坤)、不沾泥(张存孟)、四天王(李养纯)、上天猴(刘九思)

革里眼(贺一龙)、左金王(贺锦)

除此之外还有扫地王、邢红狼、黑煞神、乱世王、满天星、李晋王、党家、八金刚、混天王、张妙手、白九儿、一阵风、七郎、大天王、九条龙、丫头子、齐天王、映山红、摧山虎、冲天柱、油里滑。

看着名字是不是很熟悉的味道?就连扫地王都有了,曹操也穿越过来了,这绰号虽然没有花和尚、九纹龙、豹子头这么有水平,但以各首领的文化程度起绰号确实不擅长,估计“扫地王”这个绰号也是绞尽脑汁才想出来的。

不但绰号相似就连身世经历也相似。

就拿后来最成功的闯将《李自成》和八大王《张献忠》来说,李自成原先是银川一处驿站的公务员,后来驿站被裁失了业欠了一屁股债。债主将他给告上县衙,险些入狱致死后被亲友救出将债主给杀了。后又得知老婆和别人私通,一怒之下将老婆给杀了,走投无路逼加入了起义大军。

这经历是不是和宋江怒杀阎婆惜有些相似。

张献忠原先也是捕快但因黑白通丢了饭碗,走投无路上了梁山。这故事是不是和黑白通吃的朱仝、雷横有点雷同呢?

招安

《水浒传》告诉我们最先冒头的往往笑不到最后。

现实也一样,天启7年(1627年)最先举事的王二聚集数百灾民于白水县竖起义旗,攻占受灾严重的澄城县、杀县令开仓济民。

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随后还有王嘉胤、紫金梁王(王自用)命运都和晁天王相继去世亡。只不过死法不同而已,紫金梁王(王自用)是病死的。

闯王(高迎祥)和张献忠(八大王)接过起义大旗。但看过《水浒传》的显然不止各头领们,时任三边总督的杨鹤也是看过的,自己管辖的范围这么多人造反,小则乌纱不保、大则脑袋搬家。

头顶这么大压力自然不敢怠慢,《水浒传》的故事告诉他招安是个好办法,于是祭出杀手锏“招安”。

但招安有个问题就是得给遣散费,还得给失去土地的难民安置工作。光有胡萝卜没有大棒是不够的于是朝廷又派来了洪承畴,二人软硬兼施。

但《水浒传》也告诉各头领,投降是没有好下场的,跟着宋江接受招安的兄弟要么战死、要么被毒死。

于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各大天王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放下武器投降。危险过去了拿起武器又接着造反。八大王(张献忠)更是投降专业户。《水浒传》招安一段作为反面教材,显然各头领从中吸收到了教训。

张献忠们没宋江那么纯朴,朝廷也有手黑的。

很快洪承畴出场了面对起义军就一个字“杀”不管放不放下武器,面对洪承畴都是死路一条。最先起事的几位带头大哥王左桂、王嘉胤、神一魁、都被灭了。

不得不说洪承畴手段虽然残忍但是很有效。于是崇祯将力主招安的杨鹤给罢免后来又处死了。

换上能打的洪承畴,出任“五省总督”可以管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5个省,要知道明朝总共才两京十三省。

不仅如此崇祯还把当时能打的全部调过来了,包括左良玉的昌平兵,曹文诏的关宁铁骑、洪承畴的洪兵。

对决

民军迎来了起义以来最大的困境,在此之前洪承畴曹文诏虽然凶猛但毕竟民军人多势众而且投的一手好降。

实在不行,大不了多给点钱。没有谁是收买不了的只要给的筹码足够大。但这次不一样。

危难之际36营好汉共计20余万人在河南荥阳召开大会,史称“荥阳大会”。会上曹操(罗汝才)最先讲话对当前形势做出了简要分析,并询问了其他头领的意见。

从绰号上看曹操(罗汝才)应该有点墨水,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曹操文韬武略,一代枭雄。山寨版的曹操(罗汝才)是36营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后来李自成做大后将他给灭了。

头领们虽然文化程度低但也明白这次崇祯动真格的了,洪承畴毕竟把所有明军精锐都调过来了。纷纷表示逃命要紧。

这时八大王(张献忠)大喝:“怯懦诸辈”驳斥了众人逃跑的想法,并表示无能为力。

这时另一个人出声了,他提出了四面出击、分兵迎敌的战略方针,重点进攻朱元璋老家凤阳,这个人就是(闯将)李自成。当时在闯王(高迎祥)帐下,绰号“闯将”

凤阳是朱元璋老家,因此也是明朝三大都城之一中都,战略意义重大。并且还没有城墙大约是怕城墙毁了龙脉。兵力也少,这样的好地方不打白不打。

李自成的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但攻打凤阳的差事交给谁去呢?毕竟谁也不想去对付洪承畴,都想往敌人少的地方打。

头领们想到了一个古老且公正的办法“抓阄”

好巧不巧抓到攻打凤阳的正好是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和八大王(张献忠)三人。

很快三人攻克凤阳。张献忠更是做了件震惊天下的事,一把烧了朱元璋的祖坟和其当年出家的皇觉寺。

大明还在祖坟都让人给刨了崇祯给气的。

说起崇祯都说他“勤勉”二十多岁白了头,每天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节俭”一件衣服由老婆缝缝补补接着穿,走路不敢走太快,生怕里面补丁露出来。

前面的夸奖都不是重点重点在后面。但是刚愎自用、性格急躁、内阁大臣换了接近五十人,一人用了大宋一朝的首辅,听信谗言处死名将袁崇焕自毁长城……等等

祖坟被刨龙脉被毁这么大个事,当时所有人都以为以崇祯的脾气,这次又得死几个大臣了。左良玉甚至连遗书都写好了。

但崇祯接下来的表现证明了他不愧为一位老成的政治家。

他克制住了自己,并没有处罚其中一人,而是把所有的责任都自己承担了下来。

崇祯八年(1635)十月二十八日,崇祯下罪己诏:公开表示,皇陵被烧,是他的责任、民变四起,是他的责任、用人不当,也是他的责任、总而言之,全部都是他的责任。

崇祯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证明他脾气好,但凡是个人,刨了他的祖坟,都得跟你玩命,更何况是皇帝。

但他没有办法,毕竟手下能干活的就这几个了。要把洪承畴、左良玉都办了,那才真叫自毁长城。天大的责任让皇上给扛了,洪承畴、左良玉自然感恩戴德,更加卖命。

曹文诏更是为报皇恩身先士卒,率领3千关宁铁骑与3万民军激战最终真的送了命。

于是崇祯又调来了一员猛将卢象升,出任五省总督。当然不是洪承畴管辖的西北五省,而且另起灶炉主管东南五省。

卢象升长的很白但手很黑因此也有个绰号“卢阎王”能被36大天王称为阎王可见此人实力。

自此洪承畴管辖西北五省,卢象升管辖东南五省,对民军实行全国大围剿。

闯王

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毕竟大多不是职业军人,唯一能和朝廷扳扳手腕的就是闯王(高迎祥的)的重甲骑兵。

高迎祥的重甲骑兵不但身穿铁甲,而且每人有两三匹马。

李自成有过短暂的读书生涯,当年私塾老师曾请同学们一起吃螃蟹,前提是要作诗一首,李自成写下了“一身铁胄任横行”的豪迈诗句。

老师看后久久没有做声,最后说出了一个准确的预言:你将来必成大器,但始终是乱臣贼子,不得善终

这时李自成虽说不是主角,但身为闯王帐下的“闯将”颇有“一身铁胄任横行”的风范。这支重甲铁骑甚至可以和洪承畴的洪兵打成平手。

但这次不一样,因为卢象升还请来了一个人——祖宽。他从祖大寿手里又带来了3000铁骑。

民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人数多既是优势又是劣势,

因为他碰上了卢阎王和关宁铁骑,一个不怕死,一个是当时最强的骑兵。而且卢象升还用上了专门对付高迎祥重甲铁骑的强弩。

排兵布阵之后就是两个字“开打”强弩之下漫天的飞矢射向民军,然后再是关宁铁骑出场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高迎祥的几十万大军军心大乱,四散逃命。

几场大仗下来,闯王(高迎祥)几十万大军,只剩几千人马,于是祭出了杀手锏。

往山沟沟里钻,对于高迎祥来说钻山沟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因为他坚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又会东山再起。

确实没过多久,他又东山再起了,因为几个月后发生了件大事。

崇祯九年(1636)四月,辽东的皇太极同志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建国。定都沈阳,定国号为“清”

皇太极正式单飞自然要闹出点大动静,再次对大明发起进攻。当然关宁铁骑把守的关宁防战是不去碰的,于是十万大军翻山越岭绕过关宁防战来到北京城下。

情况紧急崇祯不得不调离卢象升出任宣大总督,对付清军。而卢象升走后再也没有回来。

卢象升走后可把高迎祥乐坏了。兴高采烈的从山里跑出来一路横冲直撞,所向匹敌。但他不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回光返照。

因为比卢象升天雄军更狠的孙传庭,带着他的秦兵走向历史舞台。

几个月后闯王(高迎祥)兵败被俘,送到北京被剐了。

高迎祥死后,许多头领纷纷投降,比如蝎子块、冲破天等等

再创辉煌

但有一个人没有,他召集闯王旧部接着干。他就是闯王旗下最靓的仔——闯将(李自成)他接过闯王旗帜成为第二代闯王。

孙传庭既然能灭高迎祥,其他头领自然更不用说。

两年后张献忠也扛不住了,又祭出了杀手锏“投降”自此民军13家义军12家投降。

唯有李自成坚决不投降,也因此承受着更悲惨的命运,只剩18骑兵再次往大山里钻。

这次李自成同样没有气馁。他和高迎祥一样坚信,用不了多久他还会东山再起。

历史不一定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李自成钻到大山几个月后,皇太极同志又不安分了,再次重兵进攻北京。崇祯索性把洪承畴、孙传庭全部调了过去对付清军。

毕竟能打的就那么几个,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了。

李自成、张献忠的机会终于来了,李自成冲出大山入河南收留饥民。并且打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很快就拉了20万人马。

之所以这么顺利是因为朝廷又增税了,而增税原因正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刚开始增税劳苦大众或许只是骂几句,为路过家门口的民军鼓个掌呐喊助威什么的。接二连三的增税,饭都没得吃了,就算民军没经过家门口,自己都要扛着锄头去找闯王了。

起义大军声势浩大、势如破竹,崇祯再次命孙传庭复出但为时已晚,1643年孙传庭战死潼关。

1644年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定都西安,建国号“大顺”。4月攻破北京推翻明王朝。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吗?结束了!《水浒传》108将的故事结束了、36营“闯王” “八大王”的故事结束了、大明的故事也结束了。

但故事也没有结束,《水浒传》的故事历朝历代都在上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绝不是一句空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不是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