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列传第六十七》记载,大宛国“其俗娶妇先以金同心指钚为娉,又以三婢试之。不男者绝婚……”可见其国女子嫁人不但要“戒指”,而且还对对男子的要求标准很高,试婚竟然派出三个女青年!这种开放的婚俗有没有影响到汉朝人呢?而唐代敦煌一带人们拥有开放的性观念与这有关吗?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1)

大宛地理位置


大宛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史记·大宛列传》为我们给出了答案: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余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罙、于窴。

即是: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朝正西面,离汉朝大约一万里。当地的风俗是定居一处,耕种田地,种稻子和麦子。出产葡萄酒。有很多好马,马出汗带血,它的祖先是天马的儿子。那里有城郭房屋,归它管辖的大小城镇有七十多座,民众大约有几十万。大宛的兵器是弓和矛,人们骑马射箭。它的北边是康居,西边是大月氏,西南是大夏,东北是乌孙,东边是扜罙、于寘。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2)

传说中的大宛马

这段话不用翻译我们也能看得懂,除了与《史记》中记述的相同部分外,还向我们透露了大宛人的一些习俗。大意是说,那里的人长得眼窝很深,男人都是大胡子,找对象就得拿金戒指当聘礼。女方要是答应了就会派三个供有钱人家役使的女孩子来试婚;如果试婚失败,男方就不能结婚。如果女子未嫁生子或是有私生子,那么人们会看不起她的。他们爱骑马。如果有人从马背上摔下来,死了,马的主人要负责任(收尸)。那里的人擅长做生意,把利润看得很重,就是赚了一分钱都要和人分利的。他们从中国得到的金银,会打成各种器物,不当货币使用。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3)

大宛向汉朝赠马

关于试婚的这段记述,可能会让我们今天一些男同志觉得很那个什么,一下就派来三个。但有钱人家这么做可以的,没钱人咋办?仿佛有些难为人了。再者,试婚派来一个不行,为什么非得要派出三个来呢?这中间是不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容易说假话,两个人也不太保险,而三个人就可以充分分辨。这说明大宛姑娘对男性的要求很高,不拿身体的事开玩笑。

队了上面说的这些,今天,人们似乎看不到大宛国有关婚俗的任何资料。这也给一些小说家提供了想像的空间,说是唐代敦煌一带的女性受大宛婚俗之风的影响,观念也很开放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4)

黄土高坡上的苜蓿

比方说,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唐人白行简所著《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就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夫妻性交的全过程,“具香汤,洗拭阴畔,整顿裤裆,开花箱而换服,揽宝镜而重妆”。这种夫妻生活虽说有一定的私密性,但并不避待女,夫妻性交后还要待女侍候,进行清洗与换衣,讲求性卫生。 夫妻快乐之时,在这里不藏也是掖,是一件极为自然和正常的事情。而且,唐代敦煌的女子还有裸体的习惯,这个在敦煌的一些文字资料和壁画中很多。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5)

敦煌壁画飞天图案

据一些学者研究,穿半裸装是唐代敦煌女子的一种时髦装束,而一些女子结婚也要考方“试”的。《下女夫词》记载,女方要在隆重的结婚仪式上询问新郎一些问题,直到获得满意的回答后,才最后正式地表示愿意嫁给他。这些问题包括对男方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志趣是否相同等等。这虽然与大宛国的习俗不同,但二者均能说明两地女性在汉唐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今天,我们虽然没有办法研究谁影响了谁或者谁从谁的意识领域拿走了什么,但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是大宛国很早就有与中国交流的愿望。

这一点还是《史记》告诉我们的: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曰:“若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6)

汉朝女子

意思是说,(张骞从匈奴人那里逃了出来,到了大宛),大宛听说汉朝钱财丰富,本想与汉朝沟通,却未成功。如今见到张骞,心中高兴,便向张骞问道:“你想到哪儿去?”张骞说:“我为汉朝出使月氏,却被匈奴拦住去路。如今逃出匈奴,希望大王派人引导护送我们去月氏。若真能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汉朝赠送给大王的财物是用言语说不尽的。”大宛认为张骞的话是真实的,就让张骞出发,并给他派了向导和翻译,到达康居。康居又把他转送到大月氏。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7)

唐朝女子

文化就像物产一样总会传播的。据记载,是汉朝使者把大宛的葡萄、苜蓿引入中国的。起初,只汉朝皇帝试着在肥沃的土壤上种植葡萄、苜蓿,而当后来西域的外国使节越来越多,从大宛过来的马匹也越来越多,汉朝离宫别苑旁边就全成了葡萄和苜蓿,一望无际。面对那一望无际的葡萄和苜蓿,谁敢说大宛姑娘对男子的选择标准,对汉朝女子就一点影响没有呢?

由于资料缺乏,今天,这些人们只能对此“合理推断”了。至少,大宛国姑娘的“试婚”可以在某些方面避免“嫁错郎”啊。这种做法虽说不是科学合理的,但也是很现实的。(文/路生)

女儿国是那(大宛国也是女儿国)(8)

当年由大宛传入的葡萄


【本头条号文章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