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治聪 石恩泽 深圳报道

从今年1月8日起,包括深圳湾口岸、落马洲口岸(福田口岸)、文锦渡口岸、港珠澳大桥、机场、港澳码头、中港码头在内的7个口岸已经实施首阶段通关。1月15日,因疫情停运近3年的广深港高铁福田至香港西九龙段正式恢复运营,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恢复正常通关。

这意味着时隔近3年,中国内地与香港实现免隔离通关。对于以服务港籍顾客为主的口岸商业从业者而言,通关是口岸商业回暖的开始。

通关初期,香港特区政府每日大概发放6万个配额,加上香港西九龙车站,目前共计开放8个口岸。其中,香港西九龙、港澳码头、中港玛头、香港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对通关配额没有硬性要求,旅客凭船票、机票、车票就能出境。

虽然深港两地口岸首阶段通关已经过去10天,但由于通关名额的限制,口岸附近的商业业态仍未完全恢复。近日,记者走访了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文锦渡口岸和尚未通关的罗湖口岸以及华强北商业街、东门商业街,对通关后香港旅客来深消费进行实地考察。

多位来自餐饮、零售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近期香港顾客的数量仅有小幅回升,距离2020年以前的人流量还相差甚远。而在港货代购方面,疫情三年也逐渐改变了深圳消费者的购物习惯,澳门以及其他的地区的境外代购兴起,逐渐替代了“港代”的地位。

口岸商业:人流小幅回升,未出现“报复性消费”

根据通关名额分配的特征,记者分别前往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文锦渡口岸附近进行观察。通关过后,上述三个口岸附近人流回升,但是由于人数较少,消费情况还未显著回暖。

在三个陆路口岸中,深圳湾口岸距离深圳机场最近,不少从香港返深的旅客选择从深圳湾口岸通关。而在深圳湾口岸周边,并没有像福田口岸和罗湖口岸那样入境即可触达的商业设施。由于中转旅客较多,深圳湾口岸通关后对距离口岸2公里左右的深圳湾万象城的人流带动并不大。

在福田口岸附近,记者观察到人流量有显著的提升。通关首日,记者曾前往现场进行采访发现,人流量最多的地方是快递网点和运营商的营业厅,距离口岸仅一条马路之隔的茶餐厅在门前贴上告示,其将于2月份后开业。

福田口岸周边的某大型水会的值班经理告诉记者,通关后港籍顾客数量有所回升,但由于恰逢春节,人流量并不是太多。顾客仍然以本地消费者为主,香港返深旅客并没有进行“报复性消费”,目前在岗的工作人员数量足以应付,计划年后会进行招聘。

近日,记者在福田口岸周边的商业广场走访发现,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店铺已经提前休假。商场内的店铺主要有餐饮店、培训机构、美甲店、诊所、服装店等。在该商业广场的一楼,并无太多闲置的店铺。

记者从某培训机构获悉,近三年来商场除了因为疫情防控原因外,其余时间仍正常营业。培训机构主要从事香港中学升学辅导业务,福田口岸通关后对招生数量的影响并不大,由于价格原因,许多居住在深圳的港籍学生仍然会选择在深圳进行培训。

香港通关后是否有对周边的租金产生影响?深圳市渔农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通关名额较少,人流虽有小幅回升,但租金仍然未出现波动。由于临近春节,没有计划开店铺的人在此时进行新店筹备。在住宅方面,也没有出现大量港人前往口岸附近租房的情况。

在改革开放前就已设立的文锦渡口岸,是深圳供港鲜活商品的主要通道。在首批通关的陆路口岸中,文锦渡口岸的通关名额最少。记者在现场发现,文锦渡口岸的人流量明显不如上述两个口岸。而口岸所处的罗湖区,曾经被称为港人来深消费的“第一站”。

随后,记者来到罗湖区的几个商圈进行走访观察,例如:东门步行街、国贸等地,尚未发现有大量香港游客进行消费。

港深国际中心深港万众国际商贸城(口岸商业业态有待恢复)(1)

罗湖商业城内景。(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欧雪 摄)

罗湖口岸虽然不在首批的通关口岸的名单中,但周边商铺的从业者都认为罗湖口岸通关指日可待。在罗湖商业城开设眼镜店的Lillian表示,同行们都在期待罗湖口岸通关,最近也听说有新租户计划春节后过来开店。在过去的三年里,她每天下午一点到五点回到罗湖商业城发货和点货。顾客来源主要是以前的熟客,以及网店下单的顾客。

华强北:国行、国货兴起,“港代”尚未归来

首阶段通关后,“港代”的生意是否有受到影响?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前往华强北对手机市场和售卖进口零售的商场进行考察。临近春节,华强北地铁站出口已经摆上了喜庆的兔年装饰物,但今年人流量明显不如往年。

以往华强北是深圳过年氛围最浓厚的地方之一,这里不仅能买到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还能购买到进口零食和化妆品。街道上随处可见拉着板车送货的伙计,以及大包小包领着年货的市民。随着深港两地恢复通关,华强北的消费活力有望进一步增强。

今年华强北最为热闹的商场是紫荆城食品交易中心。从商场的名字来看,“紫荆”是香港市花,而这座商场的定位就如其名,专门售卖从香港进口的零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粤港澳大湾区人过年必备的蓝罐曲奇、瑞士糖、嘉顿饼干、金沙巧克力,都摆在每家铺口最为显眼的位置。

港深国际中心深港万众国际商贸城(口岸商业业态有待恢复)(2)

顾客在紫荆城食品交易中心选购零食。(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吴治聪 摄)

对比电商平台的价格,这里年货零食的价格不仅更为便宜,还能立马提货。因此,这里挤满了前来购买年货的市民。

反观,主营消费电子的几个商场则比较冷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远望数码城内原本兴盛的“港代”手机店铺大多已替换为“国行”手机批发店。

一位同时售卖港货和国行苹果手机的商家表示,“港货不如国行香。一般只有习惯使用‘FaceTime’的人士才会执着于港货。”同时,多位商家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港货手机价格优势不再,其和国行的差价从(官方的)1000元缩减至100元。

值得一提的是,港货手机价格飙升,也与深港关口刚开有关。多位商家表示,深港关口刚开,港版手机货源尚不充足,“港代”尚未归来。

此外,国产手机正在崛起,华为、Vivo、Oppo等品牌也是热门之选。前来询问国货品牌的人也不少,消费者已不再执着于苹果。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