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三国中容易被人忽略,但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重要位置的人——何进,官至大将军、进封慎侯、独揽朝政。

何进之死开启三国时代(微品三国之何进之死)(1)

《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点评别人的人,恐怕非曹操莫属,袁绍、刘备、孙权、关羽、赵云等等,曹丞相总能给出可以名垂史册、脍炙人口的点评,估计放在今天,曹丞相必定成为当世大V。而曹操对何进的点评则是:“乱天下者,必何进也”。

何进之死开启三国时代(微品三国之何进之死)(2)

的确,正是何进成功将千疮百孔的汉朝江山,代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但三国演义把何进描写成了一个胸大无脑的屠夫,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只要将历史往前翻看几页,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何进身败被杀的原因。

当何进手握大权之时,袁绍曾建议何进将十常侍斩草除根,然而,却由于何进之妹何皇后的阻拦而作罢。随后,袁绍建议:

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来京,尽诛阉竖。此时事急,不容太后不从。

希望来个先斩后奏,这个馊主意当即遭到了当时还是何进身边主要谋士的陈琳与曹操的反对:

陈琳认为:想诛灭宦官势力,就如同用洪炉烧毛发一般。只要行动迅速,当机立断的迅速除掉,则会很顺利得到这功劳。如果不这样,反而发檄文给守关在外的大臣,带兵入皇城除宦官,个地英雄豪杰齐聚,各怀各的心思,倒会造成更大的麻烦来,将权力交给别人,使自己被动,自己得不到功劳,反而会对自己有所不利。

曹操也认为:宦官之祸,已经存在多年,不过是因为皇帝给了他们权利,所以才这样。如果想要治他们的罪,应该杀掉元凶,只需要一个狱卒就可以搞定,何必向外招兵?如果像全部杀掉,那么事情肯定会暴露。事情也肯定会失败的。

何进却认为陈琳是儒弱秀才、曹操是宦官之后(担心其怀有私情),而没有采纳二者的建议。

曹操从何进府中离开时,便说了那句:“乱天下者,必进也。”

呜呼哀哉,可怜何进从一屠夫为始,在权倾朝野之时却死于几个宦官之手,在小阴沟里翻了船。究其原因,何进其实是犯了“杀鸡用牛刀”的错误,其结果不仅死于深谙“先下手为强”的十常侍之手,更导致了随后的“董卓之乱”。

“杀鸡焉用牛刀”,有时不仅于事无补,甚至有可能因此导致大的灾祸。所以,选择对的比选择贵的更要,以一个数据存储容量在20TB、重成本、轻性能的场景为例,如果采用一套18个1.2T硬盘、双控的中高端存储的话,不仅会导致投入大量成本大(概为36万人民币),同时在性能上也并不会带来显著的差异,而如果采用3个节点的软件定义存储的分布式存储的话,不仅可以节约成本(约为20万人民币),更可以在保证性能的情况下,提升存储资源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