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杀人动机

深夜,两个男人走在海边。转眼间,一场杀人焚尸案发生了。

第三度嫌疑人谁是凶手(电影推荐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1)

凶手是一名曾经因杀人坐过30年牢的老人,被杀的人有一个跛脚的女儿,这两人激发了重胜律师的恻隐之心。他开始探寻案件背后的杀人动机。律师通过走访获悉了跛脚女孩的悲惨身世,她的父亲经营的是一家生产假冒伪劣食品的工厂,她的母亲为了生存而不敢拆穿这些谎言,她多次受到父亲的侵犯……生活的种种悲惨让律师认为凶手是为了保护女孩而杀死了他的父亲,当律师询问凶手时,凶手不置可否。

第三度嫌疑人谁是凶手(电影推荐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2)

在庭审现场,就在律师认为法官将会因为凶手帮助了女孩而对其予以宽恕时,凶手却突然翻供,声称自己没有杀人,恶劣的态度加速了法官的死刑宣判,律师百思不得其解。

在凶手即将被正法之前,律师与凶手进行了最后的交流,律师终于明白自己一直在一厢情愿地编造一个善良的故事,凶手并不是为了高尚的目的杀人,只是享受刻意杀人的过程,律师陷入了长久的思考。

被人利用的善意

重盛律师之所以被凶手牵着鼻子走,正是因为他内心的善良使他一厢情愿地为凶手找一个高尚的理由,原本并不难理解的案子因为他过度的恻隐之心而变得复杂。所以,当面对未知的人和事件时,我们要保持理智,切不可感情用事、先入为主,等到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再选择合适的态度和观点,予善人以善良,予罪恶以正义。

第三度嫌疑人谁是凶手(电影推荐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3)

罪恶是先天还是后天的?

电影中,律师的父亲认为有些人生下来就决定了会是罪恶的人,有些人生下来就注定不会进行犯罪。这种命定论虽然听起来过于绝对,但是现实中的很多事情好似在印证着这一观点。律师则认为罪恶取决于后天环境,人的本心都是善良的,只是受环境所迫才走上了罪恶的道路。影片试图激起我们对于罪恶产生的缘由的思考,我们无法轻易下结论,所能做的只有努力做一个善良高尚的人。

第三度嫌疑人谁是凶手(电影推荐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4)

谁拥有制裁生命的权力?

影片中凶手一直认为制裁生命的权力是不公平的,上帝可以随机选定人的天分,法官可以裁决人的生死,而自己的家人都拥有不幸的命运,这表明了宇宙和社会的不公。在这样的思想的驱使下,凶手的内心开始扭曲,他随便决定鸟的生死,跟随自己的心情随意杀人,想要用自己对其他生命的制裁来对抗世界。

第三度嫌疑人谁是凶手(电影推荐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5)

有关谁拥有制裁他人的权力这一宏大的问题,自尼采以来成为了人们热衷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鼓吹无限制的自我意识和自由,这与社会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或许我们可以像《罪与罚》中大彻大悟后的拉斯科尔尼科夫那样,通过寻找精神的寄托来接受生活的一切悲喜,更好地融入社会规则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