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要点: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直线上;③首尾顺次相接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注意:已知两边可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①三角形的三条高是线段;②画三角形的高时,只需要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对边或对边的延长线作垂线,连结顶点与垂足的线段就是该边上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2)

5.角平分线:

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6.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7.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3)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4)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5)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6)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③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④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成轴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①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②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③点(x, 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6)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框架: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5)

二、知识概念:

1.基本运算: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6)

2.整式的乘法:

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

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

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

3.计算公式: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7)

4.整式的除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8)

5.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

6.因式分解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

⑵公式法: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9)

第十五章 分式

一、知识框架 :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0)

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字母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

3.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5.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7.

分式的四则运算: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1)

8.整数指数幂: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2)

八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总结笔记(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13)

9.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10.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