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演绎出几多故事。清代著名书画家梅庚来泰顺任知县时,由听说山中有虎到几次惊闻虎啸,再到亲眼见邑民抬着老虎到县衙,在那个清明禁烟火的夜晚,因一只闯入罗阳西街的老虎而满城点灯,整夜喧腾。那个年代诞生许多寓意深刻的老虎诗,泰顺进士董正扬的寓言诗《有虎行》中讲述一队猎师打虎失败的故事,得出欲除虎害,必先铲除老虎身边的城狐、虎伥的方法,这闪现出兵家智慧。反观清代泰顺的人虎冲突事件,大多是发生在滥伐森林之后,这也给当今的生态环境保护起到警示作用。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

▲明赵汝殷《风林群虎图》局部

(来自网络)

泰顺的虎爪磉等老物件

历史上,泰顺山林猛虎出没,人们谈虎色变,在乡间的建筑、雕塑、工艺品中极少看到恶虎身影,即便有,也是以抽象的形式出现。泰顺县文博馆藏有晋代青瓷蒜头壶,瓶子的肩部堆塑有龙、虎;宋代境内龙窑产的兽面脚炉,虽然无法确定此兽是虎,但额头上有一个清晰的“王”字花纹。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3)

▲左图晋青瓷龙虎堆塑蒜头壶(县文博馆 供图)

右图宋代境内龙窑产的兽面脚炉(董直录 供图)

无独有偶,在泰顺垟溪、洲岭、国岭等地有些古民居的屋脊上蹲坐着可爱的陶质小精灵,它们圆耳高竖,眼珠凸出,口露锯齿。泰顺民间称这个神兽为“风狮爷”,它由石狮演变而来,意为遮挡台风。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4)

▲柳峰乡国岭王氏古民居屋脊上蹲坐的风狮爷

说它是神兽,瞧它调皮伸舌头的样子又觉憨态可掬,看来乡民有意弱化凶相,使其平易近人。有些风狮爷的额头或脑后有一个“王”字,它虽非老虎,但乡民给它嫁接了一些虎的元素,期望它在镇邪挡风时有百兽之王的力量与威严。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5)

▲风狮爷额头上有“王”字(董直录 供图)

老虎象征尊贵、权威,在建筑构件上雕饰老虎形象,且不说是否有“僭越礼制”之嫌,就单单它的虎气就非人人皆能驾驭。明清时期,泰顺县衙的柱子竖立在虎爪磉上,威严堂皇;罗阳南门董氏宗祠、仙居的徐氏宗祠、张氏宗祠也有虎爪磉盘,显示着家族曾经的辉煌。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6)

▲泰顺老县衙遗留的青石虎爪磉(董直录 供图)

令人惊奇的是,在一些私人宅第如东溪乡秀溪村曾氏府堂,其旧址上有虎爪柱础。据说,明代三魁人、鳌山卫武学教授张庆旸的故居——三堂厝,也有虎爪柱础,这除了他是官宦之家外,有人说是因张家与当时的内阁首辅张璁关系密切。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7)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8)

▲左图为仙居徐氏宗祠虎爪柱础,

右图为秀溪曾氏府堂虎爪柱础

古时人们常把老虎与武将联系在一起。明洪武年间,温州、处州等地爆发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波及本境的三魁、翁山等地,当开国虎将唐胜宗欲大开杀戒时,境内筱村东垟人林再秀亲往营帐作《龙》《虎》等诗讽谏,其中两句是:“虎兮何嗔尔性不驯,虎兮虎兮何不如驺虞之仁。”林再秀在诗中把唐胜宗比作嗔怒的老虎,希望他以苍生为念,学学“驺虞”的仁慈。驺虞是形似老虎的仁兽,不践踏青草,不吃活的动物。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9)

▲明代《内府驺虞图》,

驺虞外形似虎的仁兽(自网络)

因为老虎威猛霸气,人们又常以其衬托品格高尚之人。如柳峰乡卓宅卓氏先祖卓禄胜的父亲——瑞安人卓敬,官至户部右侍郎,忠义凛然,据说他十五岁时在宝香山读书,有天夜里风雨大作,他在归家途中迷失方向,得到一头“牛”骑着回去,到家门口才发现座下是只老虎。瑞安大儒孙衣言题卓敬祠对联的上半句便是:“生有神灵,乡里犹传骑虎异。”清代秀涧(今属雅阳镇)国学生周启基诚信为本,他向某人借了一大笔银子经商,多年后他登门还钱,对方已然忘记此事,他仍然执意让对方收下。有一次,有只怒吼的老虎闯入村巷,他正声呵斥,老虎俯首帖耳而去。此事或有夸张成分,但孙衣言的弟弟孙锵鸣有几句四言诗是专门赞美周启基“还金驱虎”的轶事:“觥觥上舍,肇基令誉。学主不欺,执信为符。有虓者虎,来闯其闾。喻之以言,帖耳徐徐。”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0)

▲周恩煦赞颂高祖父周启基的诗:

清节传还金,轶事说驱虎

骑虎、驱虎大多是江湖的传说,坐虎皮却大有人在。虎皮又称“皋比”,古人常坐虎皮讲学,所以讲学任教又称为“坐皋比”。清代葛垟(今属筱村镇)惜阴书塾老师张启温辞职归乡之时,留下两句诗:“秋来撒却皋比座,回首生徒各一方。”清代罗阳学者曾镛,曾掌教罗阳书院,历任孝丰、云和等县教谕,现存画像中他身穿官服正襟危坐于虎皮之上。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1)

▲曾镛画像,坐在虎皮上

画家知县几次惊闻虎啸

有关于泰顺虎患及打虎英雄的故事,《泰顺县志》记载颇多,毋庸赘言,这里讲一个外地名人亲历泰顺虎的故事。康熙四十九年(1710),著名画家梅庚出任泰顺知县。梅庚与邻县寿宁史上最有名的知县冯梦龙有不少相似之处。冯梦龙著作等身,名扬四海,但屡困场屋,年老才选为岁贡生,他61岁出任寿宁知县,任内政绩斐然,其中一项就是除虎患。而梅庚诗书画三绝,既是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宣城诗派的干将,当时的吴斯洺等文人读其诗文只觉“岿然为巨人”。梅庚年过七十才拖着蹒跚的步履来到泰顺,开启他生平仅有的一次从宦生涯,他将与冯梦龙一样要直面虎患。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2)

▲《冯梦龙传奇》剧照,寿宁知县冯梦龙等人

除虎患后,抬着老虎巡街

梅庚在京城过惯了呼朋引伴的诗酒生活,初到偏僻陌生、文友寥落的泰顺,恍如隔世。清晨,他傻傻地望着山水城郭,幽思绵绵,突然耳边响起一阵急促的升堂声,他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一县之长。他作了一首《望晓》诗自嘲:

地偏人吏散,山静虎豺闻

忽报升堂鼓,居然是百里君

山城地旷人稀,狱讼稀少,梅庚公务清闲。只是退堂后衙役散去,他独坐空阔的县衙略感寂寞,山林中偶然传来几声虎啸,仿佛近在耳畔,令他毛骨悚然。梅庚早就听衙役们说山城有虎出没,晚饭后他到街上散步,发现邑民早早熄灯。梅庚在一首诗中写道:“夜行人虎时相触”,有邑民对他说夜行山路街道,搞不好会与老虎邂逅。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3)

▲梅庚描写县城罗阳的诗:

月明墙缺过於菟(老虎)

康熙年间,清军与耿精忠部等反清力量在罗阳展开反复拉锯战,城墙残破不堪。到康熙十八年,海寇势力基本肃清,但官府向泰顺摊派岁修海船的杂役,征伐林木,用于造船修船。梅庚来泰顺时,看到的是“巨樟大十围,裁可充梁头。比年砍伐尽,挟匠穷远搜”的景象。森林的破坏,使得老虎生存空间变小,食物匮乏,不得不闯入城乡攫食人畜。梅庚在《无多》诗中写道:

无多厅事少城隅,坏槎缘山眺望孤

街鼓裁挝人闭户,月明墙缺过於菟

诗中的“於菟”就是老虎,打更的人刚敲过一更的鼓,街上就空无人烟。县衙背后的城墙跨凤凰山而过,有时邑民借着月光能看到老虎跃过城墙的身影。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4)

▲清代泰顺县治图,县衙后城墙跨凤凰山而过

老虎由后山跳入县衙内

有一次,梅庚公务外出途经岭下村,天色渐渐昏暗下来,而仆人的行李迟迟未到,他四下投宿。正值心焦之际,远处溪桥传来一声虎啸,林间扑簌簌地飞起一群林鸟,梅庚胆战心惊,忍不住询问后面的行客有无看到老虎。事后,他把这惊慌一幕写入《次岭下候行李不至》:

昏黑争投宿,高楼下榻频

溪桥闻过虎,数问后来人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5)

▲罗阳岭下村新建的永定桥

一个禁火夜因老虎满城点灯

梅庚多次惊闻虎啸,幸亏没有与老虎狭路相逢,他对老虎能跃城入市的传言半信半疑,直到那一夜邑民把虎尸抬到公堂。这天是清明节,梅庚在《清明夜城中西街毙一虎以诗纪之》中写道:“今年寒食甫张辑,有虎逐犬入牛牿”,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清明节移植了寒食节的一些习俗,平民为了纪念葬身火海的晋国大夫介子推,这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当然也有些富贵人家如诗所写的“甫张鐙(同“灯”),无视禁火习俗,亮起烛火。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6)

▲梅庚诗《清明夜城中西街毙一虎》

这天刚入夜,突然城中街巷一片犬吠,原来是一只猛虎闯入西街。老虎逐犬而奔,闯入一家牛圈,直冲栅栏,可是用力过猛,牛圈坍塌下来,把老虎压在底下。胆大的邑民手持锋利的武器朝老虎身上一阵乱刺,鲜血四溅,不一会儿老虎毙命。有些家中猪牛失窃的人仍是不解气,恨不能寝皮食肉。

众人敲锣打鼓,抬着虎尸前往县衙,沿街居民听闻打死一只老虎,纷纷出门看热闹。大家也顾不上禁火习俗了,有的点着蜡烛,有的手提灯笼,有的高举火把,欢呼雀跃,奔走相告。县衙里灯火通明,人群里三圈外三圈挤得水泄不通。梅庚出来察视,只见堂下平躺着一只老虎,虽已断气,但余威尚在。衙役拿着棍子远远地戳几下老虎,看没动静,才壮着胆子上前检视。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7)

▲泰顺民间收藏的明代老虎图(苏永波 供图)

梅庚看着虎尸惊讶不已,记起之前县衙发生的一件怪事:

前年有物突官衙,牢豚佚出遭其毒

垣高丈尺亦难踰,轻蹻疑是豺之属

两年前,县衙监牢猪场里的小猪惨遭不明野兽的荼毒,城墙高过二丈,他“不信层城虎得入”,误以为是身体轻巧、弹跳力极强的豺狗所为。今夜,梅庚方知罪魁祸首是老虎这个庞然大物,他作诗感叹:“始信市上果有虎,旧但传闻今日瞩。”其实,直到清末泰顺县城加高了城墙,仍是难不倒老虎,它们屡屡跃入县衙“溜达”。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8)

▲罗阳凤凰山凤栖阁,西侧留有城墙遗迹

梅庚喜欢与人分享奇闻怪事,比如他把德州知府孙公审理的一件奇案讲给蒲松龄听,蒲松龄据此写成《新郎》一文,辑入《聊斋志异》。他在诗文书信中不忘提一下泰顺老虎跃城而入的奇事,他为时任浙江提学使的宋至画了一幅泰顺山水,并在上面题诗:

髣髴罗阳路,危滩仄岭重。

岩城青嶂外,墟落绿筠中。

挂树猿求水,踰垣虎啸风。

荒堦稀诤讼,弄墨有衰翁。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19)

▲梅庚在泰顺罗阳官舍创作的山水画

诗中描写去往县城罗阳的路上险滩众多,崖岭重叠,山城有挂树的猿猴,还有踰跃城垣的猛虎。梅庚与宋至的父亲宋荦及兄长宋筠是相交多年的好友,宋荦是清代著名诗画家,为“后学苑六子”之一,他为官清正,被康熙皇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宋至等名流阅览着一篇篇从泰顺寄来的诗文,知晓了许多新鲜奇异的趣事,梅庚应是泰顺历史上首位把“虎患”通过诗画文雅地传达到山外的名人知县。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0)

▲宋至的父亲宋荦(自网络)

梅庚在任内关心民瘼,投牒请罢海船岁修,山间林木得以休养生息。可是,十多年后的雍正年间,某道厂大造海船,知县朱国源奉命封林伐木,有些乡村被砍伐殆尽,这间接造成老虎闯入居民区的恶果。雍正十年(1732),泰顺各乡虎患,伤及数十人。乾隆初期泰顺的虎患记录更是触目惊心,三都一带的老虎日伤四五人,几年下来泰顺被老虎所伤的就有三百多人。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1)

▲《分疆录》记载雍正四年滥伐林木,

之后雍正十年、乾隆二年虎患频发

一首老虎诗闪现兵家智慧

虎患频发的年代,官府在老虎出没之处立禁示,贴出悬赏告示,征召猎户捕虎。老虎过于威猛凶狠,有的猎户为了增强胆力,出发前先到宫庙焚香祷告,以期神明能赐予战胜猛兽的力量。如晚清雅阳埠下庠生陈世昌写过一篇《许愿射虎文》,文中道出许愿的缘由:“生居林麓,僻处荒郊,近因虎狼之乱,实为乡里之忧。世无善搏,谁能攘臂以争雄,人莫敢撄,竟任肆行而无忌。”陈世昌等人欲除虎而后快,但身挟强弩却无应弦而倒的功力。只能仰赖神明的“神力以默佑”,暗中指挥猎户弯弓射虎,直中要害。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2)

▲陈世昌《许愿射虎文》(吴兆辉 供图)

倘若猎户们果真射死老虎,奏凯之时不忘到宫庙还愿,他们认为是神明在冥冥中助了一臂之力。因此,古时泰顺有些宫庙的神像端坐于虎皮之上,这是乡民们答谢神明的战利品。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3)

▲雅阳埠下陈世昌故居

说到猎虎,让人想到清代泰顺罗阳进士董正扬的长诗《有虎行》,他通过寓言的方式讲述猎师打虎的故事,笔下的老虎、豹子、虎伥、城狐拟人化,不仅会讲话,而且善于出谋划策。寓言诗讲的是南山有只老虎牙齿如戟,威猛异常,朝吃獐子,暮食马鹿。它是妥妥的山大王,其部下阵势是:“虎前导貙豹,虎后从贪狼。虎狡交城狐,虎讯藉虎伥。”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4)

▲董正扬长诗《有虎行》:

虎狡交城狐,虎讯籍虎伥

老虎外出觅食,前有貙豹作向导,后面贪狼随从,耀武扬威,雄霸山林。老虎粗中有细,甚是狡猾,勾结城狐,又任用虎伥为狗头军师。城狐指的是以城墙为依托的狐狸,虎伥又称“伥鬼”,传说人被老虎吃掉后,其鬼魂助纣为虐,反过来引导老虎吃人,成语“为虎作伥”由此而来。可以说,城狐、虎伥是怂恿老虎进入城乡居民区攫食人畜的奸细。农户家中赖以为生的母猪,几乎夜夜都成了老虎口粮。城中的猎师安居衙门,尸位素餐,畏惧老虎,任其自由出入。小民诉讼无门,哭天喊地。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5)

▲《冯梦龙传奇》剧照,

冯梦龙与善制捕虎笼的人除虎患

后来,城里来了一位正直刚强的御史大人,他见老虎横行霸道,祸乱乡民,冲冠一怒,命猎师挑选一批武艺高强的人,克日捕杀老虎。城狐得知这个消息,担心殃及自己,偷偷跑到城外劝说老虎:“大王当日太过猖狂,如今军令已下,为今之计只可躲避风头。不如就此远走他方,西南方有崇山深谷,树茂林密,可作安身之处。”老虎答道:“道路险阻,太过漫长,再说一味逃窜,徒惹群虎取笑。我的窟穴深邃,防护严密,我的牙齿利如锯齿足以抵挡刀斧。”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6)

▲武松打虎连环画(自网络)

虎伥则有自己的小算盘,它依虎而生,生恐老虎弃它而去,趁机加把火说:“大王英明神武,久负威名,千万莫做逃窜行径。”老虎听后愈加轻狂,命虎伥修书一封给貙豹、大熊,请它们从旁辅助,在下山的路口布设有毒的乌梅。那边猎师整装待发,这边老虎、虎伥、豹子也严阵以待。

这日,猎师们身穿铠甲,佩戴弓箭,手持丈八长矛,排成齐整的队伍,十人一列,百人一行,他们配备战车、炮石等,还有先进的佛朗机炮。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向老虎的窟穴进发,旌旗猎猎,尘土飞扬。当地小吏沿路清场,驱除农夫闲人,为猎师鸣锣开道。

待到距虎穴只有五里的地方,猎师排开阵势,犹如铜墙铁壁一般团团围住虎穴。他们对着老虎的巢穴猛发炮石,响声如雷,震动山林,他们料定老虎必无招架之力。不想,老虎咆哮而出,纵身跃入猎师人群中,张牙舞爪,扫动虎尾,所向披靡。猎师们惊慌失措,无人敢挡,一时间人仰马翻,丢鞋失鞍,狼狈逃窜。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7)

▲武松打虎连环画(自网络)

这支猎师队伍来时作了充分准备,兵强马壮,可在老虎的发威下瑟瑟发抖,瞬间溃散。这个“以虎治虎”的策略最终失败,究其原因,是忽视了依附于老虎的小角色的潜在力量。董正扬在寓言诗的最后笔锋一转,得出最佳的除虎之法:“天非纵虎暴,人则逊虎庞。庶几更一法,用在狐与伥。此法无人知,取虎如探囊。”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8)

▲董正扬《有虎行》结尾几句:

庶几更一法,用在狐与伥

因为城狐通风报信,老虎才知晓猎师意图,事先做好周密防范;有虎伥在幕后撺唆,行使诡计,老虎才会继续顶风作案;有貙豹充当爪牙鹰犬,老虎才所向无敌。它们帮助老虎掠夺肉食,偷吃老虎剩下的残肉,互相勾结,互为依存。董正扬认为灭虎必先除掉城狐、虎伥,清除老虎的耳目,使其无所凭恃,灭掉貙豹、贪狼,剪其左膀右臂,使其势孤力薄,最后老虎只能坐以待毙或者逃之夭夭。这名为猎虎之法,实则与兵法相通,无不闪现着兵家智慧。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29)

▲《分疆录》记载董正扬在大庾县除匪患

董正扬并非只是空谈兵法,而是付诸实践。他任江西大庾县(今大余县)知县时,该县地近赣州边界,民风凶顽,有匪徒啸聚,私抽商税,劫持过路的婚嫁队伍,勒索赎金。以前的县官不敢过问这些积案,这就如同《有虎行》中猎师起初不敢管老虎的祸事,董正扬一到任就着手处理匪患问题。他雷厉风行,率兵前去剿捕,各个击破,悉数逮捕这群匪徒,再施以重典,维护了当地治安。或许,董正扬在消除匪患的过程也运用了诗中的“猎虎之法”。

潮阳区河溪下山虎事件(泰顺虎患频发的年代)(30)

▲明赵汝殷《风林群虎图》局部(自网络)

====全文结束,别忘记转发分享哦!====

本期撰稿:陈能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