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绯初看金庸《神雕侠侣传》时,得知小龙女是有“守宫砂”的后来因为尹道士非礼,“守宫砂”就消失了当时没有细想,看过小说之后十多年也未曾再想,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守宫快死的征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守宫快死的征兆(守宫砂是什么东西)

守宫快死的征兆

●肖伊绯

初看金庸《神雕侠侣传》时,得知小龙女是有“守宫砂”的。后来因为尹道士非礼,“守宫砂”就消失了。当时没有细想,看过小说之后十多年也未曾再想。

昨晚看到一首元代杨维桢的竹枝词,才又进一步思量“守宫砂”的前世今生来。杨词的原文是:“望郎一朝又一朝,信郎信似浙江潮。浙江潮信有时失,臂上守宫无日消。”这首词,抒发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对远在异乡情郎的期盼;除却情真意切之外,末句的“守宫”一词颇耐寻味。

《博物志》上说:“蜥蜴或名蝘蜓。以器养之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支体,终本不灭,有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一条吃了七斤朱砂的蜥蜴,被细细捣碎,就用这样的浆汁点在处女的肢体上,成为恒久的标记。当女人一旦与男人有染之后,这样的标记就会消失,所以这种捣碎的蜥蜴浆汁就叫“守宫”。

《博物志》据传是东晋时的著述,到隋代已能见到成书,并且流行起来。也即是说,即便《博物志》中有后人增改的记述,至少在隋唐以前,“守宫砂”及其制作方法,是确确实实存在过的事物。但这种蜥蜴的种类究竟是哪一种,并没有说得太清楚。成书于汉代的《神龙本草经》,专列有“守宫”一条,说“守宫”是一种叫“山龙子”的蜥蜴。这是一种比壁虎体型稍大,20—30厘米长,20—30克重的山地蜥蜴。但神医陶仲景曾经还看过比《神龙本草经》成书更早的《尔雅》《方言》,这两本书却一致认为,“守宫”就是壁虎,他也据此考证出壁虎就是“蝘蜓”,蝘蜓就是“守宫”。当时,他深信“守宫”就是壁虎,而不是其它大型蜥蜴。但后来看到《神龙本草经》上关于“山龙子”的记载,他不禁又困惑起来,为此感叹道,“守宫,蝘蜓也。而此亦名守宫,殊难分别”。山龙子、蝘蜓;山地蜥蜴、壁虎,究竟哪一种蜥蜴,得挨这一场千锤百炼的造化?陶神医前后,还有多位医师对此争论不休、难以定论。不过,陶神医没有为这些繁琐的纸上考证再去劳神费力,后来就直接提到了守宫砂的“新配方”。他说,“守宫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将喜欢在篱笆墙壁上爬行的“守宫”捉住,用朱砂喂食,吃够三斤之后,将其杀掉。捣成干末之后涂在女人身上。可以看到,陶神医将先前《博物志》中所要求的吃七斤朱砂降低标准为三斤,增强了可操作性。后来在实际操作中,民间则更有甚者,连喂食的环节也省了,直接将变色龙与朱砂一块秤量,够三斤即可,一起捣碎成浆,就直接做成守宫砂了。这种做法,后来成为一种“舌尖上的守宫砂”,变成了当地美食。事实上,在中国两湖、两广,安徽、福建及其他地方均有将石龙子(山地蜥蜴)用作食材的习惯,两广地区有一种以石龙子剁成肉馅的饼在民间很是流行,福建地区有用石龙子作为汤料和菜肴。

除了“舌尖上的守宫砂”之外,历代最关注的、最上心的,恐怕仍然是守宫砂究竟有没有效果。在清代《天雨花》这部小说中,实际上已经透露,守宫砂这种神奇药物的功效转变,它已经转变为一种装饰性的、类似于文身效果的标记。小说第十八回中曾写道,“玉人洗手金盆内,见守宫一点尚莹莹,便把罗巾拭过浑无见,暗暗心惊自忖心,谁知这等多灵验,今日方知假共真。”手巾一擦,守宫砂便脱掉了。可以想象,洗手、洗脸、洗浴以及出汗、落雨、沾水之后,都会脱落,只能尽可能多安分、少走动;多静处、少补妆。这一切,如果说皆因“守宫砂”而起,倒不如说皆因男人们“用心良苦”所致。

守宫砂是千百年来男权社会的脸谱,只是装饰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