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时参加征文比赛投稿,参赛人:樊晟,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在什么方面有特长?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在什么方面有特长(特长特长)

在什么方面有特长

本文同时参加征文比赛投稿,参赛人:樊晟。

前两天,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其中,《五猖会》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却格外深。

作者以赶会为背景,反映出了封建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作者童年缺乏玩具,难逢盛大的庙会,因此非常期待五猖会的到来。但在出发的时候,父亲却让鲁迅背诵一字也不懂的《鉴略》。两句一行,大约读二三十行。鲁迅的父亲便让他读熟,并给他背诵,不然就无法去赶庙会。这样的苟刻条件犹如一盆冷水把鲁迅的兴致全浇灭了。待他读熟了,在父亲面前梦似的背完了,大家才高高兴兴陪他出门逛庙会。鲁迅回忆到:“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小经中的风景,坛子的点心,以及到了车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什么大意思”、“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读书”。文章所叙之事非常简单,一次千呼万唤而来的庙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束缚搅得索然无味,表现了家长与儿童在心理上的隔阂。在这种封建的“吃人”的传统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病态的。鲁迅长大后成为了文学家、革命家,他希望通过学术上的改革,使以后的孩子免受封建教育的荼毒。

然而,当前的应试教育却依然不合人意,现在的孩子照样健康不起来,它将孩子的天真烂漫统统都剥夺,变成一种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但是,这可能太偏向于表层了。让我们离开这“庐山”,再次旁观这件事。

实际上,现在孩子确实有了很多“特长”,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现在一个孩子一个周末能塞下8~10个兴趣班。我国现在约40万多的课外培训机构,教育部已筛查,发现约27万的机构存在违规。随“减负”而来的各种培训班,这能成为减负吗?

这让我陷入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大思考。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但看看被迫上培训班,养成所谓的“兴趣”,真的有什么用吗?没有。在如今的应试教育制度下,没有特长,确实很难成功。但是,利用某些兴趣班,形成所谓的“特长”,难道不是徒劳?更不用说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的培训机构了。近几年,我国教育部也在推崇“减负”。

但恐怕“减负”,永远也不能减负;“特长”,永远也没有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