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绽 | 记者 李俐

“任职永远天宫剧院任导演,鸣声悠长人艺舞台鸣悲欣。”今天清早,载着任鸣院长遗体的灵车绕首都剧场一周,告别他深爱一生的舞台。与此同时,八宝山殡仪馆东大厅门前已经挂起了挽联,任鸣的至亲好友在此送他最后一程。

辞别啥意思 辞别任鸣的最后一程(1)

告别大厅门口的两块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纪念短片,任鸣的戏剧人生随之一幕幕回放、闪现。在中央戏剧学院学习时的青葱年华、在首都剧场门前的从容自信、在排练厅指导演员时的神采飞扬、在谢幕时向观众热情地挥手致意、在后台慰问演员时的和蔼可亲、在人艺70周年院庆时的大合影……

伴着这些珍贵的镜头,人们一遍遍在心底重温和任鸣相处的点点滴滴。短片的最后是任鸣在70周年院庆当天的采访视频,“能成为人艺人,此生足矣”,这句真诚而坚定的誓言,再一次撞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辞别啥意思 辞别任鸣的最后一程(2)

“铛……铛……铛……”上午10点整,首都剧场熟悉的开场钟声在告别大厅前响起,告别仪式正式开始。现场播放的是任鸣生前最喜欢的音乐,荡气回肠的音乐中带着一丝忧伤的吟唱,让大家沉浸在对他的深深怀念之中。伴着这如泣如诉的音乐,人们缓缓步入大厅,用三鞠躬与他作最后的告别。

北京人艺上一任院长张和平,北京人艺演员濮存昕、丁志诚、王刚、何冰、陈小艺、于震、闫锐、杨佳音等到现场为他送行。

辞别啥意思 辞别任鸣的最后一程(3)

除了鲜花相伴,大厅四周的电子屏幕上还播放着任鸣生前的照片和留下的12句话。“我热爱人艺,并且会用自己的一生去热爱它,捍卫它。”“首先是生活的大师,才是艺术的大师。”“戏在,就会说话。”……

冯远征说,任鸣在人艺前后参加了50多部戏的导演工作,是导戏最多的导演之一。

他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家,也是北京人艺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无论是艺术的贡献,还是对剧院的贡献,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

他在关键时刻总是冲在前面,特别是一些重大任务,非典时期的《北街南院》,建党百年的《香山之夜》,抗疫题材的《社区居委会》,他用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贡献出一系列有独特气质的作品。他还做了很多新北京戏的探索,和新古典主义的探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冯远征

辞别啥意思 辞别任鸣的最后一程(4)

演员陈小艺回忆,任鸣是一个特别容易乐观的人,也是一个很容易给演员情绪的导演,和他在一起创作不会有压力,更不会让人觉得他是个院长。

我们认识太多年了,上大学就认识,最后一部合作的戏是《莲花》。

我们对他都是直呼其名,有一种兄弟姐妹的感觉。他走得太突然了,怎么都想不到,院庆期间我们刚刚见着,还觉得他气色特别好。遗憾的是,我的新戏《晚安,妈妈》他还没来得及看。

——陈小艺

任鸣走了,但他的艺术理念和对后辈的谆谆教导始终未曾远去。

导演徐昂记得,任导在剧院三楼有个小屋,里面堆满了世界各地的戏剧资料,他在那儿看了好多剧本和书。

任院是我师父,我最开始排戏的七八年一直都和他在一起。

任院也是一位非常勤奋的导演,他的工作桌上摆满了剪报,上面还有他的批注和感想。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整理出来。

——徐昂

忆及往昔,演员王雷潸然泪下。

任老师是我的恩师,中戏毕业后就是他把我招进来的,他是我的引路人,没有他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他的一生为戏剧而生,特别乐观善良,都年轻人特别有耐心,对于我这一代演员来说,他不止是导演,更是我们的老师。

遗憾的是,正到我们出成绩的时候,想回馈剧院,想给他交作业,想让他看到我们成长的时候,他走了,太突然了。

——王雷

任院长,一路走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