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来讲一讲一词多义的“策”。

《说文解字》中说:“策,马棰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策”的本义是“竹制的马鞭,马鞭子”。

秦始皇“振长策而于宇内”,就可以解释为“(秦始皇)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这里用的就是“策”的本义“马鞭子”。

由本义“马鞭”可以引申出动词义“鞭打,鞭策”。

《马说》里说养马人“策之不以其道”,这里的“策”就是“鞭策”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按照正确的方法鞭策它”。

“策”由竹制的具体的马鞭,可以引申为“竹制的拐杖”,所以“策”有“拐杖”的意思。

比如“子瞻杖策载酒”的“策”就是“拐杖”,意思是“子瞻拄着拐杖,带着美酒”。

由“拐杖”这个含义,又能引申出“拄,拄着”的意思。

比如陶渊明“策扶老以流憩”,意思就是“拄着拐杖走走歇歇”。

这里“扶老”是“拐杖”的意思,“策”用作动词,意思是“拄着”。

由“竹制的马鞭”也可以引申出“古代写字用的竹简”的意思。

“退而论书策”中的“策”解释为“竹简”,“论书策”就是“写作,著书”,这句话的意思是“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

在“竹简”上做记录,就可以解释为“记载”。

古代有个词叫做“策勋”,就是“记载功勋”,《木兰诗》中就写到,“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意思就是“记载功勋的册子有十二本那么多,赏赐的财物成千上百”。

古代的文书多写在竹简上,因此“策”也可以指古代帝王对属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即“策书”。

比如“晋侯嘉焉,授之以策”,意思就是“晋侯嘉奖他,授予他策书”,这里的“策”就是“策书”的意思。

从汉代开始,皇帝就开始为选拔人才而进行考试,他们常把政事方面的问题写在“策”上,所以,“策”也指“策问”。

《汉书·文帝纪》有一句“上亲策之,敷纳以言”这句话中的“策”就是“策问”的意思,“敷纳”可以解释为“使陈述意见加以采纳”,所以,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皇帝亲自策问,使陈述意见能够被采纳”。

最后,“策”也可以指“策略,谋略”。

例如“此胜之一策也”,意思是“这是取胜的一种策略”,“策”就解释为“策略,谋略”。

到这里,“策”在文言文中的常用义我们就讲完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策”的本义是“竹制的马鞭,马鞭子”。

由本义“马鞭”可以引申出动词义“鞭打,鞭策”。

“策”由竹制的具体的马鞭,可以引申为“竹制的拐杖”

由“拐杖”这个含义,又能引申出“拄,拄着”的意思。

由“竹制的马鞭”也可以引申出“古代写字用的竹简”的意思。

在“竹简”上做记录,就可以解释为“记载”。

古代的文书多写在竹简上,因此“策”也可以指古代帝王对属下封土、授爵或免官的文书,即“策书”。

从汉代开始,皇帝就开始为选拔人才而进行考试,他们常把政事方面的问题写在“策”上,所以,“策”也指“策问”。

最后,“策”也可以指“策略,谋略”。

你都记住了吗?下节课再见。

初三中考语文古诗必背知识点(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

往期精彩回顾: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1)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2)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3)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4)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5)

中考语文古诗词必考知识总结(6)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文言实词/虚词超详尽讲解(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1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7)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8)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29)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0)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1)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2)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3)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4)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5)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6)

中考语文古诗文必考知识总结(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