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大捷概要:开始于1938年3月16日-结束于1938年4月15日,战役历时1个月,日军参战5万余人,中方伤亡5万余人,日军被击毙2万余人。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最大一次胜利,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积极性。

台儿庄战役的主要力量(台儿庄战役的始末)(1)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侵占南京后,派其精锐师团分南北两路向徐州进攻,想打通津浦路,控制长江以北地区,把南北战场连接起来。

其南路以畑俊六为指挥官,率敌军从镇江、南京、芜湖三路渡长江,以主力三个师沿津浦路北上。

北路之敌又分东西两路南下。

东面,敌板垣第五师团一部在崂山湾登陆,占领青岛后向西进攻,经潍县折向南下,于1938年3月逼近临沂。

西面,因韩复榘不抵抗,擅自率两个军微至鲁西避战,使津浦路正面门户大开,日军矶谷第十师团占济南、陷泰安,沿津浦路长驱南下,3月达腾县。

台儿庄战役的主要力量(台儿庄战役的始末)(2)

敌东西两路齐头并进,与南路之敌相互策应,直扑徐州。

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失陷前夕,任李亲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津浦路的保卫战。这时李宗仁驻徐州,率部抗击进犯之敌。

南路日军陷蚌埠后,继续北上。当时中国军队于学忠部在淮河北岸扼守防线,同时,第三十一军击敌背后,日军前后受击,被迫后撤,被阻于淮河以南。这样就为北线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北路,当敌板垣师团到达临沂时,驻守临沂的中国军队进行阻击,战斗十分激烈。后中国守军被日军围困在城内,仍坚守待援。

张自忠部奉命增援,3月中句赶到临沂郊外。城内的中国军队组织反攻,在里外夹攻下,板垣师团腹背受敌,损失惨重。

台儿庄战役的主要力量(台儿庄战役的始末)(3)

板垣被迫率部撤退,退至莒县后死守待援,不敢南下了。板垣师团败退,使矾谷师团孤军深入,所以临沂一战的胜利,实际上是台儿庄战役胜利的先决条件,循津浦路南下的矶谷师团,3月中句占领滕县后,骄横无比,不顾孤军深入,继续南下,直扑台儿庄,想抢攻取徐州的头功。

因为台儿庄是徐州东北边的前哨阵地,是争夺徐州的必争之地,夺取台儿庄,就为取得徐州打开了门户。

驻守台儿庄的中国军队沿运河设防,以台儿庄城寨为核心构筑工事,进行阻击。3月23日后,矶谷师团4万多人先后到达台儿庄北,先头部队到达泥沟车站。3月24日,日军五六千人对中国守军发起猛烈进攻,在飞机配合下,先用大炮猛轰中国守军阵地,然后以坦克为先导向前推进,日士兵随坦克进攻。

台儿庄战役的主要力量(台儿庄战役的始末)(4)

中国军队据险抗击,日军连攻三日,26日进入台儿庄城寨的东北角。但中国军队仍坚守抵抗,在城内与日军进行白刃格斗,展开拉锯战白天日军进攻时抢去的阵地,黑夜中国军队出击,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又夺回了阵地。这样几经反复,战斗十分激烈。

到4月3日,台儿庄城寨四分之三被敌军占领,中国军队死伤十分之七,余部退守城寨南关一隅,危在旦夕。但中国守军仍背靠运河与敌死拼不退。

中国援军于4日晨到达台儿庄以北地区,进入阵地,敌矶谷师团便陷入中国军队的重围。这时李宗仁也亲从徐州赶到台儿庄郊外指挥战斗。在城里城外夹攻下,敌军遭到沉重打击。师团长矶谷被迫率残部万余人突破重围,逃出台儿庄,窜到峄县。中国军队乘胜追击到峄县,敌闭城不出,等待援兵。

至此,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日军被歼2万多人,击毁坦克30多辆,缴获大炮、机枪、弹药等一大批,故称“台儿庄大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