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副所长 李小平
1.近年来,我国造船技术取得了哪些进步,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什么水平?
李小平:近年来,我国造船业蓬勃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业界衡量造船工业发展规模与实力的重要依据有三大指标,分别是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手持订单。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上述三大指标全球第一一直被日本或韩国占据。但到了2010年,中国全面超越韩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一,除2016完工量指标被韩国反超外,多年来始终保持第一。
在船型发展上,我国突破了众多关键技术,填补了多种船型的建造空白。比如,在主力船型上,占世界市场份额90%以上的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订单绝大部分被中、日、韩船厂获取。在这些船型上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在高端船型上,中国的研发设计能力明显增强,正从粗放式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特别是在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等某些细分领域,中国造船技术完全具备与世界先进水平比肩的能力。比如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设计建造难度很大,业界称为造船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全球有建造实绩的船企不超过13家,其中持有订单并且仍然活跃的仅有8家。2008年,首艘国产大型液化天然气船成功交付,掀开了中国造船史全新的一页。
2.中国造船业还有哪些不足?
李小平:当前,中国的造船总量很大,但部分高端船舶核心技术还没有实现突破,部分高端船型与日韩相比,在关键建造工艺、建造成本及周期还有一定差距。核心的船用装备还有赖于国外进口,以液化天然气船为例,国产化率不足40%。
比如,在高端船型设计方面,前期基本设计还依赖于欧美设计公司,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关键系统集成能力还不强。
再比如,作为运输船舶最重要的两个技术经济指标——航速和空船重量,部分船型在空船重量上与日韩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尽管在结构设计方面,我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舾装件、国产设备以及钢板等,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在精度、标准、规格等方面存在差距,导致空船重量比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此外,在船用配套方面,高端设备核心技术还依赖于国外,高端配套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配套业务进一步发展和做优做强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液化天然气船所需的围护系统、低温设备目前依赖国外引进,国产化进程缓慢,国内配套企业还不能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总的来说,中国造船业要实现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的转变,还得需要继续努力,依靠自主创新,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3.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李小平:在我看来,全球科技进入新一轮密集创新时代,创新速度明显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清洁能源、先进推进技术、极地装备技术、先进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和新材料应用技术等不断涌现,未来船舶装备将朝着更加智能化、更加绿色化、更加安全化、更加深远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更加智能化。未来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船舶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会思考”的智能船舶使得造船产业的深度价值可以被挖掘,产生增量效益。
第二,更加绿色化。当前,绿色环保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比如,船体线型优化、合理的设计航速选择、特殊船型、节能装置、船体结构轻质化、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在船舶使用运营中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第三,更加安全化。随着装备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更加深远化。随着全球对深远海资源包括极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程加快,欧美国家和极地圈国家等不断开发各种深远海进入、探测、开发的核心技术和高技术装备,为认知海洋、利用海洋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手段支撑,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
面对新形势新趋势,中国造船企业应围绕科技创新、数字造船、工法创新和协同创新,持续推动高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促使中国造船品牌不断迈向中高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