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世界上其它男人(或女人)都死绝了,你会和XX在一起吗?”
这个问题并不罕见吧?但答案却不那么呈现多样性,许多嘴硬的人都会回答:“绝对不会!”
反正,实际环境通常也不会给予回答者打脸机会。
然而在电影中,只剩下一个男人、只剩下一个女人的情况是存在的。
比如赵又廷和杨子姗主演的电影《南极之恋》中,男女主所面临的择偶范围就是,非Ta莫属。
这部影片里,赵又廷演的是婚庆公司老板吴富春,说得简单粗暴点,就是个爱穿皮草、满口生意经的土豪。
杨子姗演的是高空物理学家荆如意,时不时嘴里会蹦出我们听不懂的科学知识。
四舍五入一下,吴富春约等于帅版陈思诚,而荆如意,约等于年轻版、低配版屠呦呦。
若放到日常生活,这两人真是一点都不般配(想象下精英女性恋上陈思诚,Oh No!)。
但是电影为他们的爱创造了生存环境——由于坠机事件,男女主都被困于南极腹地无人区,与世隔绝。
“孤男寡女”的下一句,总是“干柴烈火”。
所以,貌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男女主相恋了。
而且他们的感情还很深厚,“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那种。
女主会深情说:“如果你死了,我也活不了。”
男主会在短暂性失明后,撕心裂肺地呼喊女主的名字。
记得我当初看这部电影时,有些被他们的爱情打动,竟不太希望他们回到正常生活中去。
如果回到正常生活,他们的关系很可能会断裂。因为他们之间,共同语言匮乏。
共同语言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电影《刺猬的优雅》里有钱绅士小津格朗,发现又穷又“庸俗”看门人勒妮养的猫叫雷昂·托尔斯泰(他也有养猫,一只叫基蒂,一只叫列文,他们猫的名称透露着他俩喜欢同一位作家),而后心灵便向她靠近;
是电视剧《叛逆者》中林楠笙在腿上划着密码,便能令从容镇静的老萧,在瞬间里泪流满面……
若完全没有共同语言,人与人的交流,如同对牛弹琴。
可是影视剧,以及现实都表明,某些时候、某些境况下,焦大可以喜欢上林妹妹。
我的一位朋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若干年前,她做着不符合兴趣爱好的销售类工作,周围大多数同事与她关系很疏离。
有时候她想加入同事们的聊天,却被嫌弃:“你的外地口音好重啊,你怎么连普通话都不会?”
好在那时她遇见一个男同事,经常通过网上聊天工具与她交流。
其实聊的也不是什么人生哲学、星星月亮的话题,话题多是工作中的事儿,比如如何增加收益、吐槽见利忘义的同事和领导……
因此,他们关系越来越近。
后来,朋友的公司倒闭,她便找了份符合自己兴致的工作。与她交流的男孩,则继续做着老本行。
之后她发现他们的共同话题很少很少,且话不投机。
她说抑郁症应该不是凭意志就能治疗的疾病,他却说,得那种病的人都纯粹是吃饱撑的。
她谈,头顶神明有三尺。他不屑一顾,觉得人不该束缚自己。
总之就是,随着“公司”那个环境消失,他们的关系逐渐冷却。
她从回忆里找出原因:在同一家公司的时候,他们面对着同样的困难,同样的敌人,能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安慰与共鸣,便毫无障碍形成过同盟。一度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有点像《南极之恋》的赵又廷与杨子姗。
在那个无人岛,两人目标非常一致:想方设法生存下去。
鸡零狗碎?其他障碍?不存在的!
这是命运给予的(或者说是,编剧给予的)情境障眼法,会让我们忽视掉男女主并不登对,赞成他们义无反顾在一起。
而故事的结局是,女主挂了。这更令编剧显得聪明。
编剧编织一个童话,让你沉浸于其中,不用现实力量将它打碎——男女主共同目标虽然随救援到来消失,男主的爱却好像还会持续(看这海报上赫然写着“爱你如生命”)。
现实中的关系,恐怕没那么惊天动地。
若造成亲密的环境只是“那样的月色,太美丽太温柔”之类的。
环境变化之后,关系大概率会变得面目全非。
想起黎戈《时间之果》里有句话:
“人像树一样,肌体自有排异性,只能容纳和自己一块质料的东西。所以感情也只能顺势而为,天然爱上的人,十年后还一样。有时在意外情况下也会产生情境关系,虽勉力培养,但怎么都爱得不浑然——内在自我不停地排斥一个本性不喜欢的类型……”
《半生缘》里世钧和翠芝的婚姻,就很勉强
这话看上去合理性不?它似乎会促使人们放下特定环境下的滤镜,摒弃某些好感。
尽管我知道它有道理,但这不是我今天最想表达的主题。
我觉得,非同类偶尔相遇,形成的同盟关系或亲密关系,其实也很妙不可言。
比方说,前不久看某个电视剧里一群性格、身份不同的人参加拔河游戏,一同竭尽全力的样子,让我差点热泪盈眶。
我还是挺感谢,在生命中能遇到许多短暂同行的人。
感谢他们,陪我度过了一些需要共同奋斗,抑或是难捱的时光。哪怕只有一刹那光辉,也照耀过彼此的昨天。
最后“童话”违背初衷破碎?那也没办法,只好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作者:肖大雨
(原创不易,欢迎您关注@大虫大雨侃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