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甜檬乖乖。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是《机关行为36“忌”》,作者张建是原国家人口计生委宣传教育司司长,国家卫生计生委检查专员,本书是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总结出来的在机关单位工作要着重注意的36条行为“规矩”。

荐书司法与社会关系(荐书机关行为36忌)(1)

机关行为36“忌”

推荐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虽不是在机关单位工作,但是工作单位是事业单位,工作性质跟机关单位有不少相通之处。从去年入职以来,我犯了很多这本书上的“忌”而不自知,导致自己犯了一些错,虽然领导都挺宽容、大度,原谅我,但也导致了自己很多时候产生了自我怀疑。直到无意中看了这本书,读完之后犹如醍醐灌顶,审视自身,发现自己犯的错都能在书中找到对应,所以忍不住想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语言很贴心,就像在听一位知识渊博的朋友面对面跟自己讲他的经历一样,从打开书开始,就忍不住一次性读到了最后一页。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适合机关工作人员,它适合在公司、单位等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它不仅能帮助读者对照审视自身问题,还能帮助读者成为一个懂“规矩”、运用“规矩”的人。

下面跟大家一起分享这36“忌”,文笔有限,总结不到位之处,望谅解。

36“忌”第一“忌”:“没有没有”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当上级问你是否有意见或看法时,若有,应当认真发表意见,正面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在长短,贵在精炼。因为这是你自己思考、提高和展示的机会,更是学习、请教和共享的机会,不要随意放过。若没有,请说“没有”,而不是“没有没有”。

一般情况下,“没有没有”通常只是表达不想说的意思。跟你工作职责范围有关的事,不能说“没有没有”,在领导征求你得意见时,“没有没有”会被认为没有尽职或是没有准备,并不是谦恭的表现。

36“忌”第二“忌”:“我不行我不行”

自信,既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也是青年干部成长发展的必备品质。当领导推荐你做一件事时(譬如代表支部发言),切记不要立马回复说“我不行我不行”,因为作为领导,既然推荐你,就是认为你能行,只是看你有没有勇气和信心,只要有决心和信心,经过一定的练习、指导就一定能行。

“我不行我不行”是一种不自觉的情境下发生的行为,这和没有思想准备很有关系,会让你错失很多机会。能不能在任何时候都不说“我不行我不行”,即使自己真的没有勇气担当,或认为自己确实难以胜任,也轻易不要拒绝。尽可能抓住锻炼提高的机会,可以说“我试试”或者“我可能不行,建议请其他同志更适合”,这时的“不行”就不是胆怯和推辞的意思了。

36“忌”第三“忌”:事毕不回复

大事看能力,小事看品格,小事都靠不住,大事如何敢托付。事毕回复不是芝麻小事,凡事有交代,事毕就回复,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是一个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的事情。

所谓事毕必回复,是指该回复就要回复。对于许多工作上的事,不能等任务全部完成再回复,阶段性的进展也要及时回复,一方面让领导放心,另一方面及时反馈情况能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36“忌”第四“忌”:拖拉误事

误了人家事小,误了自己事大。领导交办的事儿,不能不放在心上,领导所谓的“抽空”,不是抽你自己的空,更不要自认为这件事不重要,拖拖不要紧。在实际工作中,除非说明“不急”或“缓办”的事,其实都是需要立即就办的事。不要因为拖拉,导致自己不被信任,不被重视,不被重用。

36“忌”第五“忌”:当场声辩

当场声辩是不服管理的错误表达。行政机关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则,就是层级管理。对于上级在公开场合的批评(譬如开会迟到),不能当场声辨,这是机关纪律的要求。如果事出有因,批评不当,也是采用事后弥补的方法。

36“忌”第六“忌”:不上问

所谓“上问”即是向上级领导学习,但凡领导,都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优点和长处,他们的知识经验包括做人之道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通常不是年轻人表面上看到的那一些。作为晚辈和下属,如果能接近领导,讨教一些真学问,学到一些真本事,真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和讨好奉承不是一回事儿。不“上问”就会失去很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放着和优秀上级接近得机会而不请教不学习,岂不是太可惜了?

后续见下章!将于2022年3月25日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