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天骄、金科、任启亮是淮北师范大学78级中文系同学,分别工作于南京、成都、北京。教务、政务之暇,携手并肩,笔耕不辍。 2020年安徽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三人联袂合著的散文集《故园与远方——78级同窗散文三人行》。这一独特的同学友情结晶,在大学生群体中首开先河,引发众多媒体和读者关注。

值其毕业40周年之际,经作者授权,本号特编发“78级同窗散文三人行”系列散文,每周一篇。作品题材宽广,风采各异,敬请关注。)

赞美母校的随笔散文(金科母校明月照我还)(1)

母校明月照我还

金科

当我携着沉沉一箱著作,风尘仆仆地回到母校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时,夜色正浓。

一走进母校的大门,便不觉向那耸立于校园之中的相山抬眼望去。但见一轮明月高高悬挂在相山之上,将那极富层次感的偌大校园,映照得通体透亮。这才恍然记起,明天正是中秋节啊!不由顿生感慨,随之,心头便涌出一句:“母校明月照我还”来……

那是2007年的中秋时节。

此行,我是应母校文学院之邀,前来演讲的。母校文学院给我出了个演讲题,名为《人在他乡的文学情怀》。

应该说,这样的命题对我来说,还是相当贴切的。

远在他乡,转眼二十五年过去,如果没有一种炽热的文学情怀,没有一种执著的坚守精神,我会在这五光十色,遍地诱惑的今天,将那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倾洒于寂寞的文学写作之上吗?而这样的一种心路历程,即便不用讲稿,相信我也是有话可讲的。况且,就在今春,我还在四川师范大学开过类似的讲座呢。

不过,转而一想,尽管有着这样的自信,可这毕竟是在养育过自己的大学母校啊!而且,据迎候我的母校领导说,母校为我举办的这个讲座,设计的那个广告牌,其硕大和精美,开创了母校历年所请专家、教授讲座的广告之最。

赞美母校的随笔散文(金科母校明月照我还)(2)

作者与母校文学院书记(左)和文学院副院长(右)

而我既非专家,也非教授,只不过是在工作之余,写了几本散文小书而已,居然受此厚待,真是既出乎意外,又受之有愧啊。更何况,明天,不仅有我当年的老师要来给我捧场,而且明天恰恰又是人心思归的中秋佳节呢!

这样想着,原本轻快的心绪,不由又变得有些忐忑不安起来了。于是,不顾旅途劳顿,在客居的藕香墅宾馆里,又翻身而起,拧亮台灯,重新翻开了讲稿。

直到次日上午的演讲结束之后,从听众的掌声中和主持人老师的赞语里,我那颗久悬不安的心,才得以渐渐地放松下来。只是,当从请我签书的听众口中得知,今天前来听我演讲的,竟然全是文学院行将毕业大四的学生,甚至还有着一些研究生时,又不免有些后怕了。

赞美母校的随笔散文(金科母校明月照我还)(3)

母校文学院书记为作者主持讲座

然而,不管如何,这人生独特的一页,毕竟已经翻了过去,这让我还是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便在一位老师的陪同下,开始游览起久违的母校来。

此时,秋色浓郁的校园里,四处张灯结彩,彩旗飘舞。原来,母校正在迎接教育部的教学评估呢。有闻于此,我向陪同的老师问道:母校能否顺利通过评估?未料,这位老师却答非所问:在安徽省的师范院校中,淮北煤炭师院在很多方面,向来都是排名第二的。而且学院很快就要升格为大学了……这让我不禁为母校飞跃的发展而为之惊叹。要知道,淮北煤炭师院不过只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啊……

那天在母校,令我为之动情的事情也是接二连三,接踵而来。

就在一年一度合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母校好几位领导和老师,舍弃与家人团聚而执意陪我共度良宵。欢宴之后,又热情地邀请我去观赏母校音乐学院精彩的中秋音乐晚会……

坐在母校典雅的音乐厅里,我不由地触景生情,浮想联翩。

细细想来,平生倾注心力最重的,不过文学和音乐而已。在校期间,我曾经担任过母校文工团乐队的首任队长和指挥,曾经多次登临过母校的舞台。不想,今天我又梦幻般地登上了母校的讲台……

赞美母校的随笔散文(金科母校明月照我还)(4)

曲终人散,余音渺渺,我激奋的心情却依然难以平静下来,便独自在洒满月光的校园里漫步。

不经意间,远远看见,那块与我有关的广告牌,竟然还高高地矗立在灯火阑珊的教学楼前呢!此时此刻,那块硕大而精美的广告牌,在校园灯光和中秋月光的交相辉映下,显得格外的耀人眼目。

夜深人静,阒无一人。我不禁走了过去,细细阅览起广告牌上那些关于自己的溢美之词来。看着看着,眼睛便有些湿润起来了。

伫立良久,待我依依不舍地转过身来,再抬眼望那母校的明月,竟已是一片朦脓了。

写于 2007年10月

赞美母校的随笔散文(金科母校明月照我还)(5)

赞美母校的随笔散文(金科母校明月照我还)(6)

(左起)金科、尉天骄、任启亮1998年于北京

赞美母校的随笔散文(金科母校明月照我还)(7)

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三人合著《故园与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