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负面情绪,表现为消极地对待和逃离学习,对父母、老师的学习要求采取各种形式的对抗。厌学行为严重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许多爸爸妈妈们深受其苦,他们除了抱怨“恨铁不成钢”之外,向心理医生问的最多的就是孩子这是怎么了?我的孩子怎么就不争气?解放军第102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李光耀告诉本网,近年来厌学者中高年级的学生占大部分,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然而,根据以往的案例分析,除了少数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大部分与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

家长:孩子厌学是问题出在哪

学生甲,考入离家较远的一所重点高中,开学两周后,经常会感觉头晕、头痛、腹痛,不能正常学习,多次身体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奇怪的是只要妈妈把他接回家什么病都没了。反复多次,妈妈没办法,经人介绍来找心理医生寻求帮助。经过了解,从小就缺失父爱的妈妈与爸爸结婚后的依赖心特别强,不久后爸爸就外派工作,很少回家。妈妈所有的情感依赖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已经是高中的大女孩了,妈妈仍然把“心肝、宝贝”挂在嘴上,还经常说外面有多危险,要如何保护自己,孩子出去一会就会打电话催赶快回家。久而久之,孩子每次出去玩后都会感觉深深的愧疚,逐渐与母亲之间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很难分离,所以他对住校显得严重不适应,而这也正是母亲的心理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心理辅导后,母亲逐渐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而孩子也没以前那么容易出“毛病”了。

李光耀说,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一个好的家庭关系一定要有能够容纳孩子逐渐走向独立的环境。只有改善良好的家庭关系才能彻底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

学生乙是成绩中上的高三学生,父母很希望他能一考成名,成为家里的希望,他们也深知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所以平时大家工作都忙,也没有给予太多学习上的关注。但是就在每次看见孩子不满意的试卷时,爸爸就是压不住怒火,妈妈也责怪孩子不争气。眼看高考时间逼近了,老师突然通知家长,孩子在学校上课时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明显下滑,甚至和同学在上课时间去街上玩。学生乙曾对心理咨询师说:“既然我不是个乖孩子,就让我退学算了”。

“这完全不是简单的青春期叛逆行为”,在咨询中,李光耀告诉其父母,平时缺少关爱和交流,任孩子自行发展,成绩不满意时又不能正确地引导,而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使本身就情绪化的大孩子在批评和“嫌弃”面前不但不会改正,反而会采取放弃的极端做法。听完建议后父母才意识到主要问题是出在自己的身上。

学生丙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非常优秀,获得很多大奖,以优秀的成绩考取重点高中后,成绩却直线下滑,直至留在家中不肯上学,后经努力仍然以优异的入学成绩被国外知名学校录取,但时间不常仍被退学回到家中。父母百思不得其解,这么优秀的孩子,问题出在哪里?家庭档案显示,爸爸是公司高管,妈妈任跨国公司财务总监。从孩子出生到现在,教育问题都是爸爸说的算,由于望子成龙心切,所有学习计划和目标都必须听爸爸的,孩子成了学习机器。在学校,爸爸和老师都非常熟悉,经常去学校打听孩子的情况,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连晚自习也会偷偷地在窗外看孩子是否认真。孩子考入重点高中后,与各个学校的优秀生重新站在起跑线,一次失败便再也站不起来。

“这种类似的情况已经遇到过很多。”提到这样的例子,李光耀叹息地说,这样家庭里孩子缺乏温情,更多的是被管教,被要求达到父母的愿望,反过来父母从未去了解过孩子,导致孩子所有的愿望都是来满足父母的期待,本能的不敢有自己的愿望和需求。所以他缺少自己的兴趣爱好,缺少自我满足的途径,导致精神上处于一种被“耗竭”的状态。

李光耀提醒,像以上的案例有很多,孩子的具体表现不同,但70%是通过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才解决问题的,很多家长只知道抱怨孩子不争气,却从未想过改变自己。一般情况下,在孩子即将遇上大考前或在学期开始的一个月左右,和孩子之间多进行陪伴与沟通,假期也是家长与孩子加强沟通交流的最佳时机,但是很多家长面对“问题”孩子很迷惘,甚至束手无策,心理专家提醒,有必要时,家长可向心理专家寻求帮助,采取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重建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家庭模式,才能有利于孩子不良行为的顺利逆转。

专家:父母的榜样作用很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若是我们自己都对学习持有反感的态度,这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如果家长对知识不重视,对本身素质的提高不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这等于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榜样。有不少的家长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情,和成年人无关,放弃了继续成长的念头,潜移默化之中,孩子也会形成对学习的漠视态度。如果家长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平常就爱看书,不断追求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提高,当孩子看到父母在学习中得到的享受和进步,自然也会受到良好的影响。

面对厌学的孩子,很多家长束手无策,有些家长采取暴力惩戒措施逼迫孩子继续学习,有些家长干脆听之任之,不管不问,但都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的效果,逃学、厌学依然经常发生,成绩甚至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早早辍学,走上错误的道路。那么孩子一旦出现厌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据李光耀介绍,孩子出现厌学情绪,作为家长,不能用批评、发脾气等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孩子。“亡羊补牢未为晚”,只要家长理性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孩子的进步还是很明显的。

首先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其次,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父母,孩子调整的同时,父母要积极配合,找到自身的问题,与孩子一同成长。纵观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真正的根源恰恰在于家庭教育环节,人一生中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最长,很多影响我们成长的人际规则、生活和学习习惯都是在家庭教育阶段开始形成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习惯养成对于孩子未来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问题的反映。父母的说教、对成绩的无限强调、对学习动机的歪曲等等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厌恶。因此,改变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应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积极的加以调整。

再次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了解学习的本质,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是为成绩所累。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家长应该与孩子一同探讨学习的本质,降低他们对成绩的关注,重新认识到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强化他们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轻松,从而也更能享受学习的乐趣。(王之辉)

孩子厌学对策(症结竟是不良家庭教育环境)(1)

图1 常州某中学学生正在接受心理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