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后的背景?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后的背景(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后的背景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开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1.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的两大任务
  1. 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2. 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2.中共七届三种全会精神
  1. 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的工作的策略路线和行动纲领
  2.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
  3. 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发展国民经济
  4. 完成土地改革
3.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
  1. 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中,处于十字路口的经济成分是**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
  2. 个体经济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
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当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挡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就是说,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而为了实现这一任务,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三.由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1.农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合作化的集中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第一是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性质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经过农业合作化,中国农村完成完成了从几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

2.手工业合作化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供销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由,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3.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1. 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并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赎买政策。中央确定了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高商业的政策
  2.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
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1.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这表明我国已经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道路全面的确立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