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孙海洋回应“符建涛提供线索帮找回孙卓”风波:愿支付20万悬赏金,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谈谈你对网暴事件的看法?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谈谈你对网暴事件的看法
【阅读提示】孙海洋回应“符建涛提供线索帮找回孙卓”风波:愿支付20万悬赏金
糖水只卖2元,17年不涨价!老人走红后遭网暴:决定不再摆摊
光明网评论员:网络暴力发酵的“门槛”,似乎变得越来越低。最近一段时间,舆论场上就有三起值得关注的网暴事件。
7月26日,18岁女孩雷颖琛选择从自家楼顶一跃而下。去世之前,她留下了关于自己在网上被“厕妹”持续网暴近三个月的记录。
此外,武汉一位67岁的谢姓老人,17年坚持卖2元的糖水,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糖水爷爷”。然而,在他走红后,谣言和中伤随之而来。无奈之下,“糖水爷爷”放弃摆摊,打算回老家了。
还有,被拐儿童符建涛的妈妈彭冬英日前发文称,自己因找回孙卓的线索问题遭到网暴。
这几起网暴事件在短时间内密集出现,实际是当前网暴现象高频发生的一个缩影。这些年,我们已经目睹了太多的网暴悲剧,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起热点事件中,都可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网暴现象。
网络暴力,实际是一种舆论暴力。这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存在的。在没有互联网的社会,流言蜚语带来的伤害,同样不少见。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将这种扭曲的舆论力量前所未有地放大,它对个体的伤害,很多时候可能是“毁灭性”的。
网暴为何会如此流行?这方面的分析其实已经非常多。有人说,互联网的虚拟性,让一些人放弃了言论责任,从而导致“口不择言”的现象变得更多;还有分析说,在网络上输出语言暴力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失败者,他们在网上谩骂他人,实际是为了追求一种心理上的补偿。这些分析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但同时也要看到,多数网暴者也就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线下可能同样是善解人意的,甚至,一些网暴本身还是打着“主持正义”的名号出现。这背后对应着的两种社会心理结构可能仍需要被重新认识。
其一,互联网的普及,或者说线上生活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丧失对“远方”及遥远的他者的共情,缺乏对“远方”世界的多元理解。这两年,社会学家项飙的“附近的消失”概念很火,它指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只关心自己和更遥远的世界,而对自己所身处的环境缺乏应有的体认。但就网暴现象来说,可能很多人对于遥远世界的关心,也同样是有隔膜的。因为他们只是带着自己的固有偏见去“认识”远方的世界和人,而没有表现出该有的包容与共情。
质疑“糖水爷爷”食材不干净,想当然地认为大爷子孙不肖、无依无靠,就是一个很具代表性的例子。在一些人看来,老人卖廉价的2元糖水,糖水的质量就必定是有问题的。而六七十岁还在摆摊,就一定有着坎坷的遭遇……不能说这样的推测是带着恶意的,但它至少反映出,大家对“远方”和他者的认知是偏狭的。可以说,关心远方,并没有让更多人变得更包容,变得对世界有更多元的认知。这无疑是遗憾的,也说明,很多人关心世界,但心灵却并没有变得那么开放。
其二,由部分网友正义感“爆棚”所制造的网暴,或许与现实中维护正义的力量没有让足够多的人产生信赖有关。作为个体,有正义感是好事。但是,当“正义感”在网络上集体输出,变成一种私刑,无疑就越过了界限。其带来的结果,不仅与正义无关,还制造了更多的伤害。
网暴流行的原因,总结起来,可能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互联网的传播介质特点,为网暴的输出提供了便利,并强化了网暴的“威力”;另一方面,它是真实世界的一种投射。换句话说,它发生在互联网上,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真实的社会土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如何通过改造后者来实现对网暴的釜底抽薪,注定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对人心的涵养,也有赖于现实治理的优化。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广东U15男足是否涉假,关乎体育精神和梦想
来源: 光明网
,